浅谈物联网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
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传统交通系统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交通堵塞已经在我国多城市、多时段频繁出现。如果赶上长假黄金周(如五一、十一、中秋、春节等),本来就拥挤的交通变得更加不堪重负,若是出现雨雪天气,那么交通就基本瘫痪了。今年十一黄金周,江苏大部分高速公路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堵塞状况,有的甚至拥堵程度达24小时之多。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智能交通已成为治堵的新思路。智能交通系统在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经济的效益。
一、智能交通蓬勃发展现状
智能交通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大力发展绿色、便捷、高效、经济的公共交通,通过智能交通技术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引导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改变。其次,以智能交通技术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道路体系的综合利用效率。再次,优化区域交通组织,以先进的交通管理手段如先进的交通信号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违法自动考量系统等减少路口延误、排队等候,通畅道路交通,规范停车场管理等关键环节。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智能交通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人车路的信息共享,政府可以通过交通监控区域覆盖,及时对各地域中行驶的车辆实施实时监控,适时进行交通疏导、事故定位、现场记录和安全行车指导等,实时提供每条道路拥堵情况,统计车流量,车道占有率等重要信息;大众可以利用车载或移动终端的导航设备实时对出行路线和交通状况进行查询,使出行者可以合理的选择出行方式、时间、路线,提高出行效率;使用智能运输系统应用,如ETC电子收费系统和智能停车系统。ETC电子收费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收费,利用IC卡或电子标签等方式,实现公路收费快捷、便利。一种是在收费处停车,用IC卡完成自动收费;另一种是预先交纳费用,通过交费电子标签识别,车辆缓慢行驶通过。智能停车系统主要是各个城市针对可停车地点在主要路口做指示预告,实时更新该停车地点剩余车位数。减少民众寻找车位的时间。
二、物联网引领智能交通发展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AI处理等技术风起云涌,它们将成为建设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手段。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将引领智能交通跨越式的发展,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传感技术、云端和移动计算技术、智能终端盒车路协同技术、智能时空网络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在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实现人车路更加全面的感知、更深度和更灵活的信息共享,对交通流实施动态监管和网络化智能控制,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平安、高效的节能环境,实现不堵车、不撞车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其大体分为三部分:更全面的交通监控覆盖,更先进的出行信息系统,更深入的智能运输系统应用。
1.更全面的交通监控区域覆盖。全面的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对路网中行驶的车辆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立体的监控,通过统计车流量,车道占有率等数据进行AI处理,预报交通流量情况,适时进行车辆事故预测、事故定位、现场记录、交通疏导、和安全行车指导等,可以保证最大限度的通行率。同时可以实时提供每条道路拥堵情况,统计车流量,车道占有率等重要信息。
2.更先进的出行信息系统。利用车载或移动终端的导航设备与自动交通管理系统的配合,可以及时得到所需的各种交通状况、道路、气象条件、车辆事故和自身安全等有关信息,尤其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AI处理预测交通信息,使出行者可以更加合理选择出行方式、时间、路线,提高出行效率。
3.更深入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
(1)自动信号灯:自动信号灯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或者摄像头探测每个方向和每条车道上的车流情况,从而相应的调整红绿灯的时间间隔。如在深夜车流稀少的时候左转灯一般长时间处于红灯状态,一旦有车辆要左转弯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让左转灯变绿,方便了直行车的顺畅通行,也保证了左转车辆的快速通过。同样在主干道与小道十字路口时,红绿灯可以根据车流量来调整,当小路车辆多时,可以给较长的绿灯时间,一旦全部或大部分通行完毕,则可以马上切换信号,可以促进交通流畅。
(2)LED可变限速标志:可以根据交通拥堵程度计算出最佳的限速,避免在上下班供奉拥堵期间,车辆频繁的启动-停止造成进一步拥堵,同时可以减少汽油油耗,减少尾气排放,因为频繁的刹车和启动会大大增加油耗。如城区在上下班时段可以适时降低时速,非城区正常工作时段可以适时增大时速。
(3)HOV车道:HOV车道实在早晚下班高峰期限乘两人以上的轿车或客车通行的车道,鼓励大家拼车,减少拥堵。还利用可移动分道栅栏技术,可以根据车流量及天气交通状况,随时增加HOV车道数量,加快通行效率,如上班时间车流大都从城外向城里行驶,而下班时正好相反。
(4)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无人驾驶汽车可自动识别交通指示牌和行车信息,具备雷达、相机、全球卫星导航等电子设施,并安装同步传感器。车主只要向导航系统输入目的地,汽车即可自动行驶,前往目的地。在行驶过程中,汽车会通过传感设备上传路况信息(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等信息),在大量数据基础上进行实时定位分析,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5)驾驶信誉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建立驾驶信誉系统,对少数驾驶者屡次出现违反交通规则进行信誉记录,限制或禁止进入高速等特殊道路。如本次十一黄金周高速堵塞,大部分是因为驾驶者在高速上驾驶陌生或驾驶习惯(驾驶出现多次违反交通规则)导致。
结束语: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先进技术的还未普及应用,还需要政府、企业、大众不断探索前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若干年后智能交通的发展和推广会更全面更先进,道路堵塞一定会绝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