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日期: 2016/9/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长沙银行 陈敏宾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面临着与生俱来的诸多问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解决银行业问题的重要保障机制。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尚且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内部审汁工作的发展。对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研究,本文首先从了解其种类、特点及形成的各种原因开始,其次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现状进行概述,三是提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问题 发展方向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种类、特点及形成的各种原因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种类
   内部审计基于一种判断性的工作,可能会判断不准确甚至错误并引起不良后果。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十分迅速,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银行出现了业务发展更新快,规章制度多,会计科目细等新特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信息问题。被审计单位甚至为了掩盖真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和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完整,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无法取得完整真实的审计证据,难以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2)道德问题。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有些人员职业道德行为欠佳,经受不住外界诱惑,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对象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受到其他压力,在审计中未能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在审计工作中徇私舞弊、以审谋私,搞人情审计,以审计原则作交易,隐瞒事实真相。或审计人员工作作风浮夸、不踏实,使得审计工作不够深入,对于应当发现和揭示的问题没有发现和揭示,从而产生审计问题。
   (3)方法问题。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呈现膨胀、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态势,因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实施审计项目时不可能全面审计,只能采取抽样审计。而抽样审计技术的运用更多地凭借内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如果抽样不能反映审计对象的总体特征,遗漏了影响审计结果的重要事项,审计结论就会偏离实际,从而产生审计问题。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特点
   (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是内部审计的目的,与企业目标一致。即内部审计问题与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面临的问题具有一致性。
   (2)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化。社会审计接受委托,其风险仅限于约定审计项目涉及的内容,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职能部门,其监督与评价的范围不仅限于财务方面。从违反财经法规到经营活动失误,如果内部审计部门未能予以揭示或判断不当,都会产生审计问题。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形成的各种原因
   (1)审计的灵魂独是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包括审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审计业务的独立性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等四个方面,我国大多数银行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本级行长领导,基本没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利,使得审计人员审计时顾虑重重,审计问题不可避免。
   (2)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范围的广泛性,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内部审计问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范围涵盖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广、业务全、层面多,由于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难免会有工作疏漏,再加上受审计成本、时间等限制,有可能会忽视审计问题的存在。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开始走向深层次的服务性与专业性,并随着内部审计定义拓展而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由查错防弊向咨询增值服务转变,关注重点也由账务合规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流程转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始呈现新的趋势。以增加组织价值为目的。从基于发现问题的事后审计,逐步向帮助解决问题的事中审计、预防问题的事前审计转变,并重视与管理当局的配合而非对立。同时深入介入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评价,防范企业制度性问题。
   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优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架构内部审计架构的设置,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也要因地制宜作出调整,针对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不仅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又要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将内部审计融合到整个管理体系中。
   (二)优化内部审计程序
   科学明确的内部审计程序是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开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规范落实内部审计程序,优化内部审计程序的合规性,在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汁报告撰写和审计终结阶段严抓程序规范性严谨性。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在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方面,金融监管部口首先应该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关的制度办法,从法律法规角度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适合国内商业银行的评价体系。
   (四)优化内部审计模式,提商审计成果利用价值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口在开展专项审计活动时,应站在全行的高度,放眼前、中、后台整个流程,着力提高审计成果的可利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提升管理层重视程度、发挥审计影响为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五)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专业素质的培养上,首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应该具有专业度,对法律、经济、统计、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背景人员有所倾斜,增大专业人士的招聘比例,其次,对已经录用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继续教育,提高知识的精度和广度,与时俱进,学习相关领域的业务知识,对工作人员要有专口的考核和筛选,对于有职业污点的工作人员不再聘用,从制度上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六)提高非现场审计效率,充分发挥非现场审计的作用
   相比非现场审计与传统审计方式,非现场审计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首先,非现场审计以信息系统为基础,能够随时随地监测到各机构的业务进行情况,对所属机构的各个风险指标能够实现连续性风险检测与分析,可远程发现问题,协助审计部口确定审计重点;其次,非现场审计不需要审计人员亲临现场,这就能够显著减少差旅支出,节约成本;非现场审计在信息技术运用基础上,能够兼顾各个方面的风险监测指标,为现场审计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提高现场审计的王作效率,使现场审计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发展到现在,已经从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监督和监管职能更多的演变成一种贯穿整个商业银行治理框架下的增值服务,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研究,绝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内部审计的实务阶段,更应融入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之中,如同其在本文开始的定义所说,应该是一种"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这种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不仅化是为了对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操作进行监督、评价、管理,更多的,应当是在整体框架之下,辅助商业银巧达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康静.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厦门大学,2014.
   [2]高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3]张慧.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李冬会.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