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日期: 2016/6/25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金融系 汤碧杰

摘要:企业随着现代科学管理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多数企业都会通过使用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通过激励使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本领,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他从一种被动工作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工作的状态。不仅如此,大多企业还会通过一些奖惩制度来使员工保持自己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因为激励理论的广泛应用,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企业的绩效制度都会有相关的激励理论的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通过阐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使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意义,来进一步提出激励理论是如何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的,通过合理利用激励理论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加顺利。
   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管理;分析;运用
  
   企业的发展是由不同部门的所有员工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因此员工的管理问题是一个关键节点,通过自身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创造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激励制度。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通过激发员工自身所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获得企业的长久发展。之所以需要在对员工的管理多下功夫,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非常大,企业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激励方法,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最大程度地激励,这是一个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需要及发送人的动机,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心理学家以及管理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对人进行激励的方法。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我们必须将激励理论深入地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去,在渗透的同时把企业自己所建立出来得绩效制度也就是激励制度运用到实际发展中去,才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这篇文章通过自身对激励理论的认识以及对激励理论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它本身的含义以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使用激励理论的必要性阐述出一些能够激励员工的最佳方式,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制度。
   一、激励理论的概括
   1、激励理论的定义
   激励理论这一词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激励的含义。激励这一次最开始是属于心理学中的概念,它主要用来表示人们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以及具体原因是在什么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人们是通过哪些方式使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前进的。因此为了使企业获得快速地发展,大多数企业都将激励这个概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去,企业管理人员认为这个理论说明的是人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通过一些方式影响人的内心,使人的想法朝着一个更加积极地方面去蜕变。能够指导人们实现既定目标。不同的学者对激励的定义有不一样的想法。《史记》中司马迁说过“欲以激励应候”这样的话语,所体现出来的主要含义是通过激发使其振作。而美国的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在他所著的《组织行为学》一书中写到,所谓激励,是人们通过高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意愿,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而进行的努力,因此他得出激励是需要通过自身努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实现的。尽管大多数学者对激励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从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对激励这一词的定义主要包括我们是通过什么去激发客体的行为的;客体自身需要为实现目标做出哪些努力以及如何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这都是需要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激励的具体分析[1],它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激励客体,所谓激励客体就是指激励的对象;激励手段,就是指可以促使激励客体去努力工作的一些东西,例如员工如果超额完成任务会有奖金或者出国游玩的机会;激励主体,是指被激励的组织或者个人;激励氛围,就是说管理人员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对激励过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激励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激励的整个过程都是人在进行的,人之所以要努力工作也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诱导、促使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图一的激励过程模型就非常完整地展示了激励的整个过程。
  
   图一 激励过程模型
   2、激励理论的主要类型
   激励理论的类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逐步完善,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激励理论。第一:过程型激励理论。这种理论的创建是在完善需要型理论的基础上而得出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这个理论运用动态系统分析把能够在激励过程中影响人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挖掘,在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后,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一个比较详细地了解。通过这些因素对人在工作中产生各种行为进行想象,与这一理论相类似的理论也提出了相关的原因。例如期望理论,人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是这一理论所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一理论认为激励内容以及满足可能性是吸引员工的两种重要因素,需要员工自己意识到这一行为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他自身是否非常迫切需要这一条件来获得对自己生理上或者心理上的满足,只有完全符合这两种因素,才能够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还有的学者通过具体的实践得出只有通过目标的指引才能够把影响工作动力的激励元素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设置与自身发展情况相符合的奋斗目标才能使激励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二:需要型激励理论。需要型激励理论的建立是站在人的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的,通过研究人的行为以及他所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对员工进行激励,满足被激励者的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为了能够把激励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我们需要对人员的不同层次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激励,或者通过找出所有激励因素中的共同点,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合理的激励方法。需要型理论的经典表现形式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项理论是从五个主要方面对人的需要进行了概括。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从字面意思上我们可以得出,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表现,当人们处在不同的阶段时,会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进行理解。例如,人在处于饥饿的状态时,他就会想我只要可以吃饱就行了;而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现在大多数人去电影院观看电影以及去图书馆看书,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2]。通过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直到达到最高层次。第三:状态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的是应用主体的需要满足状态。通过对应用主题的需要满足状态进行仔细地分析得出激励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创建激励理论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怎么样能够制定出最公平而且最全面的激励制度,因为只有激励制度公平化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否则激励制度对个体的激励水平就会严重下滑,所谓的激励制度也就没办法起到作用。因此这个理论的提出就是通过把激励制度中公平或者不公平所产生的影响都表现出来,在进行改正后确保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原有的发挥,使企业能够稳定发展。第四:同步激励理论。同步激励理论是俞文钊教授提出的,在这一理论中,他认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性来看,我们需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行一个有机地结合,通过这两种激励方式的同步进行,来获得最优的激励效果。在他看来,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需要同时达到一个高度才能够发挥其作用,如果有一种激励方式没有完成到位,都不会产生最优的激励效果。但作者认为这项激励理论只是针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情况所提出来的,在该理论的运用上,还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发挥出理论的最优效果。
   二、企业使用激励理论的意义
   1、企业效益最大化
   只有企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竞争中有属于自己的优势。因此极小就是企业在管理过程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有些个人特长突出的员工绩效甚至比普通的员工要低,这种想象就可以说明,员工绩效的影响因素不光是个人的工作水平,还有企业的激励制度以及工作氛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激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水平。
   2、员工实现自我价值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就是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对员工实现个人理想以及个人职业发展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涵义。光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等比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无法从根本上激励员工的,所以,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对员工进行激励,需要我们从员工自身的最高需求方向进行研究,例如企业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因为他在工作时处于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不仅如此,对员工自身自尊心以及虚荣心的满足也是重点。企业在对员工进行选拔进修以及考试测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公正、公开,这样才能够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除此之外,员工也有想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可以为员工创造这种环境,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3、加深企业文化底蕴
   企业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让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它所体现的积极作用就是能够使人与人之间进行紧密联系。而且在共同的企业价值的指引下,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实现自己的效益最大化[3]。主要通过一些方式表现,例如有的企业会在办公楼的楼梯道墙上贴上标语,最常见的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这些标语的激励,把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情绪以及工作热情调动起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企业会在过节时把员工聚在一起,开设体育活动,设置奖品,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员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企业制度的完善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只有企业各部分的制度得到很好的完善,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办公环境的有没也是体现企业文化底蕴的一个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办公环境进行一些装饰,使员工感觉到每天上班的时间是最开心的时候,感受到工作环境的活力,从而使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员工升职空间大
   为员工提供升职空间也是许多企业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一个方面。为员工的自我发展创造机会就能使员工增强自身的能力。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所有企业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经营理念以及新的运营目标。主要做法是企业可以为不同的员工设置独一无二的职业发展目标,员工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给表现优秀的一些奖励,例如奖金或者证书,以兹鼓励。但我们要注意,这个职业发展目标一定要是具体的内容,例如对员工进行定期地培训等,使员工能够自己找到工作的乐趣,促进企业发展。
   三、企业实现激励理论的方法
   1、情感激励方法
   这种方法的具体表现就是加强职工与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管理人员通过与员工谈心,使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情绪,同时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我们都知道,人在心情好的状态下工作,不仅头脑清醒,而且有时还能激发人的灵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情感方式,通过工作氛围的营造,让员工能够感受到环境本身带给他的生机,激发员工的其他潜能。
   2、物质激励方法
   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些物质奖励来激励员工工作,满足员工物质方面的需求。例如奖金的发放、各种福利、津贴等。若员工没有努力工作或者迟到时,会用罚款或者扣工资的方式来提醒员工需要注意的方面。
   3、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高能够保证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在设计工作时注意是否能够吸引员工努力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满意度,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调整实现[4]。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形成一种尊重各个岗位员工的氛围,在员工为工作努力付出时,企业的领导者不可以随便就否定员工的劳动成果,让员工反复地修改,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给员工一种自己做什么领导都不会满意的感觉,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变低,甚至辞职。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创办内部报刊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而且员工还可以把自己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存在价值。平时,还可以通过为员工举办生日会等活动来让员工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公司带给自己的温暖,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这些方式能够使员工对企业的印象更加深刻,愿意为企业最大程度地付出自己的努力。
   结束语
   管理员工是需要下功夫的一门功课,所有企业都需要用最科学的方法来激励员工,使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且让感到自己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企业需要在员工激励制度上多下功夫,改变企业的思维模式,把企业的发展情况与制度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陈燕敏.浅议激励员工积极性[J].科技资讯,2006,(3).
   [2]宋雨林.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员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03).
   [3]周斌.激励理论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1(12).
   [4]高建明.激励及激励理论[J].科技信息,2011(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