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练习的探讨
物理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理解知识巩固概念,发挥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及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搞好物理课堂练习,现从以下谈起。
一、在物理练习题的设计方面:
1、 物理课堂练习题要形式要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许多学生由于无意义的记忆,感觉沉闷乏味,而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的机会,这样使大多数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所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练习单一的、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而采用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参与到练习中。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设计分层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设计练习题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层设置练习题或设置多种答案、解题策略多样的开放型练习,让学生全面参与,发挥学生的所长,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获。大以大成,小以小成。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喜欢做。
3、有意设计创造性的实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都很喜欢做实验练习。当然,只机械模仿书上的实验意义不大,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设计实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给学生以科学发现与科学研究的空间,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在物理课堂练习方面
1、处理好讲解与练习的关系
讲是为了引导,练是为了知。讲是主导,练是主体,二者相辅相成,。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去完成认识过程。教师的教不只能满足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和抓住关键;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营造创造思维训练的情境,激发学生勇于知凝解难。引导学生去探索。提倡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教师的讲还要受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和双基能力的实际制约,要因才施教、对症下药。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设置的练习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现状,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练习种类要多样、形式要灵活,可采用探索、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注重实践,对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有帮助作用。这样,教师及可以了解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克服问题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使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的结合。
2、练习题不但要讲求精炼,而且要数量适中
在设置练习题时,(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练在点子上;(三)要挖掘习题中的智力因素,创设思维训练情境;(四)要注意典型习题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融会贯通,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进而以不变应万变去解答各类型的题目,做到从容自如,得心应手。
3、练习的难易应具有层次性、渐进性
练习的技巧就教学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练习题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的是在羞辱他。因此练习题应掌握一个坡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不变到万变的规律。由易到难的过程中,应有一个适当的坡度。基本题并不是不加思索就能解答的题目,要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行。所以,教师选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注重阶段性,即“知、会、熟、精”四个阶段,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实际的情况,重要内容反复练,凝难问题着重练,易错的地方反复练,易混淆的地方对比练,从而是学生打好基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逐步提高。
4、赞许式评价、深挖式追踪
赞许式的评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好。有进步,再加把劲,加油!”;“你的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为什么不尝试换位一下思考呢?”就是这样的评价,将会激励和鞭策着他们的学习,能使他们的学习突飞猛进。
另外,对于知识,在肯定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和归纳。错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追踪:(一)错在哪里?(二)为什么会错?(三)如果改变条件和问题,答案又如何?讲评不做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体现了积极引导,善于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应考能力。
正确的题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归纳:(一)解题根据是什么?(二)还有没有别的解法?(三)还能怎样变化? 这样的讲评有比较、有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水平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飞跃,得到升华,做到一点带面,一线带片。有利于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