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

日期: 2013/8/29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彭爽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理念,把图书馆特有的人文精神有机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
   1、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内涵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了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为读者找其书,为书找其读者,节约读者时间,图书馆的有机发展。这是对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最具体精到的论述。美国图书馆学家施蒂格明确指出:人本价值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谢拉更将图书馆工作上升为“人文主义性质的事业。”可以说,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本质属性的体现。就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和馆员为本,也就是指以读者和馆员为价值的核心。具体说:“以人为本的“人”,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教学员和广大官兵为主体的广大读者群体,也就是图书馆工作的用户。而另一部分则是所有馆员,包括现役干部战士和其他公勤人员,是开展图书馆工作的主体。
   2、以馆员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
   列宁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馆员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信息的加工者,是知识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实现对馆员的以人为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确立馆员的主体地位。尊重馆员的根本权利,尊重馆员的个性、人格、才能和价值,使馆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将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图书馆价值统一在一起。
   2.2重视馆员的合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分成七个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安全上的需要,如医疗保健和职业的稳定等;友爱和归属上的需要,如集体的认同,战友的情谊和支持等;尊重的需要,如对完成任务的肯定,职位的提升等;求知的需要,如对未知事物的学习和探索,创造条件让馆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和进修,提升全面素质等;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发挥和施展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图书馆在自我管理中,要全面了解馆员不同的需求层次以及愿望的满足程度,针对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鼓励并帮助他们实现其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目标。
   3.3加强对馆员的培养。积极为每个馆员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给他们创造和提供进修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提高工作能力,激发工作热情,使馆员对前途充满信心。领导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制定长期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培养不同专长的馆员,为馆员设计个人发展目标,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让其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学习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3、以读者为本是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和归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指出:图书馆工作必须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依据,以科教兴馆为发展战略,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这里明确指出了读者与馆员的关系。“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作为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科学发展观重要内涵“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读者至上,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图书馆工作必须以读者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最高追求。
   3.1优质的服务是以人为本的根本保证。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从通过种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服务方式转变到富于人情味的服务方式上来,核心就是要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尊重读者,关爱读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与读者相互沟通合作,建立一种亲切的、平等的、相互的服务关系。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应该做到耐心细致,和气友善,谈吐文雅,特别是对一些不了解图书馆工作流程的新读者更要做到百问不厌、百拿不烦。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在工作中要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辞或行为是否对读者造成伤害,遇到个人利益与读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以读者利益为重,对待读者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不要因读者的身份、职务、地位不同而设置不同等级,应都给予平等的服务。
   3.2适合边防院校读者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公安边防院校读者主要由学员、教员和其他官兵等几部分组成。不同文化层次的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不同。因此,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不同的读者、不同兴趣点和需求点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例如:在公安边防院校中,学员是主要的读者群体。他们是未来执勤一线的指挥员和战斗员,需要了解一定自然科学知识,社科知识,计算机信息,国内外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警用防暴器械知识等等,培养高超的指挥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围绕学员的这些需求,将相应信息内容及其深化和扩展的部分纳入馆藏建设,包括:相关教学参考书、通俗读物、杂志刊物、电子读物、网络期刊等,涉及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外文学,哲学励志,人物传记,时事政治,军事科技,计算机及相关网络信息知识,电子、无线电知识和外语知识等等。
   3.3 舒适怡人的阅览环境是以人为本的必要条件。馆内环境设计要具有高雅、新颖亲切的格调,灯光、墙壁、颜色、阅览桌椅的样式、颜色的搭配都要从人体感受舒适为出发点,让读者在典雅的读书氛围中体味美的享受,让读者置身于温馨愉悦的读书环境。一是室内色调和谐,光线柔和,装饰要温馨,舒适,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给人一种和谐、宁静、高雅、大方的气氛;二是室内空间利用合理,角落、库室都被充分利用;三是四壁色彩,装饰物品的摆放,阅览桌椅的高低都要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前提,可在阅览室挂上一些山水画、名人名言、战斗精神宣传画等以达到放松和激励的效果,潜移默化中教化感染读者。四是室内功能布局合理,实现“人在书中,书在人中”和“藏、阅、查、参一体化”,尽量减少读者寻找书刊,排队等候、往返楼层等无效劳动;五是消除噪声:馆员整理书架,书车推动和桌椅移动要尽量避免发出声音,馆员自我约束的同时,提醒读者不要在阅览室闲聊交流或接打手机。恬淡安静的阅读环境、合理的布局设置足以使读者感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文关怀,提高读者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研究效率。
   3.4休闲放松是以人为本的拓展和升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息时间的增加,图书馆也成了人们休闲的精神家园。与地方院校相比,部队院校学员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应对各种考试的同时,还要进行军事训练,身心压力比较大,加之营区封闭式管理,外出受限,图书馆成了很多学员放松身心和舒缓压力的好去处。馆内可提供诸如汽车、园艺、服饰、装潢、美容、健身等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杂志图书,满足读者对各种知识的渴望和需求。另外还可在休息间歇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在馆内提供饮用水,允许读者携带水杯入馆,让读者感受到体贴入微的人性化休闲服务。
   图书馆作为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服务是其基本职能。图书馆要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必须加强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料源建设,特别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改善阅览环境,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育人” 的图书馆办馆宗旨,增强人文关怀,加强馆员培养,提升馆员主体地位和全面素质,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努力促进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公安边防院校图书馆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和馆员为本。以馆员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前提。以读者为本是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和归宿,“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作为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科学发展观重要内涵“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图书馆 以人为本 边防
  
   参考文献
   [1]贾洪峰 军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实践策略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7(10)460-464
   [2]孙志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军队院校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7(10)295-300
   [3]袁玉敏 浅谈读者服务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庆祝建馆105周年论文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8(1)254-258
   [4]魏建琳 人文关怀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4)1-4
   [5]鲁黎明 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9)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