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超短波与药物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超短波与药物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日期: 2013/8/2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 左海萍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道炎症之一,盆腔腹膜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子宫内膜炎、以及输卵管炎都属于盆腔炎。盆腔炎的危害比较大,其中比较主要的危害有:一是容易引发不孕证。因为患有盆腔炎的女性,不仅其双侧的输卵管会因为盆腔炎受到不良影响,而且很容易诱发管腔粘连,甚至是使之遭到完全的阻塞,受精卵无法在输卵管的收缩作用下顺利进入到子宫,必然会导致不孕。二是极易引起宫外孕。与上文中所述相同,由于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是完全闭锁,这种情况下,受精卵无法顺得到达目的地,不能正常着床于宫腔,从而导致宫外孕。三是影响夫妻性生活质量。盆腔炎一旦患上,便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治疗方能见效,而且病情容得反复,因此,患者的负面情绪就比较多,甚至会因此造成患者出现继发性性冷淡,从而影响性生活。鉴于盆腔炎的危害性,近几年来,我院一直非常注重此病的治疗方法的改进,本文便是我院经过两年时间,对96例患者采用超短波与药物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疑似盆腔炎者96例,其中资料完整并经涂片或培养检测支原体39例、衣原体27例、淋球菌30例,同时作PCR检测均符合诊断。患者平均30岁,18-30岁的32人,31-40岁的45人,40-49岁16人。其中最小的仅18岁,最大的49岁。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其中已婚的有73人,未婚的有23人。将这96例不同年龄段的患有盆腔炎患者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48人,对照组48人进行相应的治疗。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 45例患者表现为下腹疼痛、高热、食欲不振;32例患者表现为全腹痛、腹胀、恶心;13例患者表现为肛门坠胀,排便有些困难;38例患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有异味;7例患者合并有尿频、尿急、尿痛。所有的患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畏寒、发热症状。
   1.2.2 体征 所有患者体温均在37.9~39.3℃之间,心率普遍加快。76例患者有压痛感。妇检:37例患者有比较明显的穹隆触痛和宫颈触痛,但是内检时没有发现血丝;18例在妇检时穹隆触痛感和宫颈触痛感较轻,内检时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流出;9例患者没有宫颈触痛感。
   1.2.3 通过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发现有64例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的是超短波理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药物用的是临床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与甲硝唑经静脉点滴给药的途径。所有的被分到观察组的患者,均是在使用了3天的抗生素之后,再进行每天1次,每次12-15分钟的超短波理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是急性盆腔炎,则采用I级剂量,无热量,无温热感,电流控制在75mA左右;如果患者是慢性盆腔炎,则应用ⅢX级剂量,温热量,电流控制在95mA左右。
   1.3.2 对照组 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只采用药物治疗而不使用超短波理疗。药物是喹诺酮类药物、甲硝唑,同样是经静脉滴注的途径,在对对照组的患者均进行一个疗程(一周左右)的滴注治疗后,使患者的症状有明显的减轻后再改用强力霉素和中药保留灌肠,每天1次(方剂为浦公英、紧花地丁、败酱草、红藤、昆布、海藻、三棱、莪术、丹参、红药),直到痛性包块消失。
   2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统计
   对观察组48例患者及对照组的48例患者治疗结果对比统计:(见表1)
   观察指标 观察组( ±s)
   对照组( ±s)
   t值 p 值
   症状减轻 3.51±0.65 6.43±0.52 3.243 ﹤0.002
   炎症吸收 5.61±1.18 8.14±1.64 4.015 ﹤0.001
   总病程 8.61±1.48 9.04±1.69 5.259 ﹤0.001
   从表1中的可以看出,通过观察指标以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均可以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并且足可以说明观察组的患者通过超短波治疗后其病情好转得快,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超短波之所以能够在治疗盆腔炎中起到如此明显的效果,是因为超短波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使患者的病灶PH 值向碱性移行,具有非常良好的脱水效果,这便使得患者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也明显增强,同时患者的凝集红血球的能力也明显增强,补体也能有效地被激活。
   本院此项研究是在观察组进行了3天的抗生素治疗后进行的超短波理疗,而对那些经过3天后仍然存在发热现象的患者则延长了抗生素治疗时间,直到发热现象得到缓解才实施超短波理疗。采用超短波治疗时,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患者机体中的分子降离子将在其中平衡位置做剧烈振动,并且彼此之间发生摩擦,从而产生热效应,进而使患者的机体从外及内地受热,促进患者的腹肌活动,使患者的腹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速度加快,从而进一步使患者的盆腔中的积液轻度粘连得到很好的松散,病理产物得到很好的吸收,从而使症状及早缓解,最终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从表1的数据统计中我们不难看出,观察组的患者普遍比对照组的患者提前近3天时间有症状减轻感,提前2.5天有炎症吸收表现,总病程也缩短了约0.5天。很明显,在这三方面观察组均优对照组。因此,据我院的临床观察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使用超短波治疗盆腔炎值得各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摘 要 目的 运用超短波技术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96例盆腔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从观察指征中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运用超短波技术对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短波;药物;盆腔炎;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玉英,杨丽娟.超短波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28).
   [2]陈燕群.药物配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2).
   [3]隋玉兰,姜淑青.超短波治疗盆腔炎50例[J].吉林医学,1994(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