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实行校企合作
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中职学校是一种面向企业,实践性极强的职业教育学校,肩负着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任。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如何让学生真正投入到以后的社会就业中就很重要了。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和学校都支持校企合作,希望通过学校的理论教学和企业的时间教学相结合,培养真正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双导向的培养模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高管和技术员也参与,共同去培养学生,不管是从理论知识上也好,还是从实际动手操作上也好,总之让学生能实际的做工作,课堂教学过于偏理论,学生看不到摸不着,尤其一些抽象的东西,理解起来很困难,这就需要学生到企业实际去看、去摸、去动手,但是只突出实践,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持,也只能是做无谓的流水线工作。这样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参加实际动手工作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适应当前社会人才要求和激烈的社会竞争。
校企合作实际上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使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于经济社会相互融合,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上,试行校企合作、发展高素质人草、促社会快速发展、建立社会强国,校企合作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当前,很多中职院校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也在积极探索,甚至区别的院校考察,我们学校也派出很多领导和老师去雪心,还有的领导去了德国学习先进教学模式,有的学校在实际应用上有理一线成功的实际例子,也对教学有了很大影响,但是大部分院校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很多的难题,遇到很多障碍,首先是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职业学校如何赢得企业的信任,赢得企业好感上下功夫,如何真正、持续的去做这项工作,参与人才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企业提出的一些问题,和企业利益挂钩,这些和学校的初衷有些冲突,有的企业提出要求优秀毕业生留在单位,但是学校要求学生还要回校学习,这样在操作中平衡这个关系难度非常大。而这些现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实际上讲则主要是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企业行为短期,学校偏重利益,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等。
二、校企合作的意义
1.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企业要求什么样的中职学生人才以及各个工作岗位到底所需的工作技术、专业能力、技术知识还有职业素质等各方面要求,校企合作的机制也完善越具体,工作越深入,就越能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就会根据企业要求努力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优秀学生。学校从企业了解的人才需求信息越多,才越能喝企业、和社会接轨,因为只有开设企业真正用到的知识和课程,并在企业需要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才能是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教育内涵。
2.开展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目前很多教师还存在拿着课本在黑板上一点一点讲解,尤其是长篇大论的原理,枯燥乏味,学生也听不懂,真的问教师,配到问题怎么办,教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会再将理论,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很对立,教师也觉得很尴尬,如果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活动过程,进工厂,下车间,才能真正把握现代企业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学习新技能,从中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回到课堂才能及时调整课程结构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我们的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实际技术,推动课程的改革,我们学校去年就派出很多老师去工厂实际学习长达半年,回到学校和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把一些方法渗透到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期望自己能理论实践都有所提高,在教师带领学生下工厂实习参观的同时,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和企业师傅的学习还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逐渐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成为“双师型”教师。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教师的最佳途径。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在企业学习,很多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校就有针对中职以下教师每学期须下厂实习不少于十天的规定。
4.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实际对话,就能更有针对行的对企业的个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和个方面工作能力结构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不仅使学生今后的工作去向更加明确,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未来职业环境和工作条件,受到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学到很多企业的实际知识,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和道德观念熏陶下,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技术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合作、责任心强的职业道德,能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必然性
1、校企合作办学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GDP增长速度连续五年达到两位数。依据世界上很多发到国家经济发展快速的实际的经验表明:在科技创新能力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国家经济发展是不是快速程度与学到多上理论知识关系不大,而是与直接参加生产一线的技术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
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为其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并提供大量合格的、高素质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中初级实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才能尽到上述责任和义务呢?当前,可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对话企业的实际需要,在专业设置结构及教材教案选取内容、实际管理方法、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满足企业的实际工作要求,培养满足企业、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2、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好像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因为国家资金和设施都给予最后的。但事实上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在这样特别好的发展背景下,比如我们学校,占地650亩,各种是新设备都是领先的,但学校发现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发现教育很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具体的原因是:坑内会有政府和社会的体制保障不力,或者某些方面资金投入还不足,政府出台的政策层面上和对中职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等原因,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自身,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确实值得反思和重视。在当今高校扩招的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去顺应这个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服务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研究企业、不了解企业、不走进企业、不与其合作。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否满意就成了检验学校办学效果的试金石。
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能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中坐等职业教育明天的辉煌,而应积极主动地研究校情、国情,着眼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解决好“进口”与“出口”的关系问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这才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必由之路。
【摘要:】分析了中职学校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通过电子电工专业学科实际特点,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校企合作办学是一种很好的学科发展模式,能培养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⑴马树超,邱国华.2000—200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⑵伍琼.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2008,(2).
⑶职教畅言:“校企合作”如何持久健康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7-6-21,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