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摘要
近两年来,人民币升值已成为各方面的焦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日益增多,已成为我国现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支柱。而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汇率为前提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讨论了这个问题。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提高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减少了我国进口成本,因此,有利于国内企业的进口;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以改善贸易条件等。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很大冲击,影响其出口优势,也不利于我国吸收外资,给各个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然而,我国对外贸易表现顺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利大于弊。
关键字 : 汇率 人民币升值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结构调整
Abstract
For two years , RMB appreciation has become a focus issue in various field .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developing of world economic , Chinese foreign trade has increased increasingly .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our country’s current economy developed , but nowadays , RMB appreciation would have a great effect on Chines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pros and cons of this issure which basing on exchange rate . In one hand , RMA appreciation , boost RMB’s purcharing power , and discrease our imported cost , so it is conducive to import for domestic firms and then can take this chance to make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 it also can improve international trade comditions and so on . In the other hand , RMB appreciation would bring great impact to the export of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of our country , and then effect their exported advantage . And also undenefit to absorb foreign founds , make different degrees influence to each industries , increase presure of getting a job . But Chinese foreign trade show favourable balance , RMB pappreci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utweigh disavantages .
Keywords : foreign exchange RMB appreciaes positive influence
前言
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缺点也日益显现。为了解开近年来困绕我国宏观经济的症结,新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改变了过去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随之出现升值,在我国外汇储备达到历史新高以及外汇收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在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可以促使我国企业做出结构调整,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改变出口商品结构,改善贸易条件,减轻我国经济受国际经济动荡的影响,使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的成长势头。
1. 汇率
1.1 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
所谓汇率,就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实现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就必然要进行货币的支付。而由于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各国商品,劳动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两国一张等面额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购物量并不相等。这就需要将两国货币按一定的比率进行折兑,双方交易才能公平进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些国家的货币因其经济的强势发展而逐步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作为支付手段,形成强势币种,如美圆,日圆,欧圆等。这些货币也逐渐成为各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各国在结合本国实际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地确定了本国的汇率和汇率制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2 人民币汇率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7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圆。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且通过调控市场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5年7月21日,央行突然宣布,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圆,人民币升值2%。继宣布人民币升值2%之后,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区间,增强了外汇指定银行定价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拟通过市场来反映出人民币的真实汇率水平。
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2.1 小幅度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规模影响不大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利用模型对汇率升值进行模拟分析得出的结论:人民币升值2%,出口增速将减少1.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增加0.2个百分点。按2004年数据计算,相当于出口减少91亿美元,进口增加12亿美元,贸易顺差由320亿美元减少到217亿美元,减少净出口需求852亿元人民币,大约影响当年GDP增长率(当年支出法GDP为140776亿元,增长9.5%)中0.6个百分点。同时,模型测算显示,一次性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递减,第二年影响减弱一半,两年后影响基本消失。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进出口弹性很小,这与我国独特的贸易结构有关,目前,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和外商的机械设备进口占所有进口的将近60%,如果再考虑到一般贸易中原材料和投资品的进口,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的上升余地。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赚取固定的工缴费,与汇率的变动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进料加工贸易的情况稍微复杂,这取决于进口的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所占的比重,人民币升值以后,由于人民币购买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币升值,导致了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提高。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2002年《贸易与发展报告》的计算,在17 个重要样本国内,中国的单位劳动工资最低,样本国工资分别是中国的2.5-47.8倍,即使考虑到单位劳动的生产效率,17个样本国中也有10个国家高于中国的成本,因而由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劳动力工资的上升不会对中国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劳动力优势带来很大的冲击。
2.2 人民币升值不扩大逆差
这依据的是我国外贸结构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发展,使进口与出口之间呈同方向运动而不是反方向运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已成为推动我国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因。此外,若动态考察出口产品成本与汇率变动的关系,适当升值将引起出口成本与结构的相应变化,总体来说有利于出口和贸易收支,这也是源于我国加工贸易的特殊性,一般贸易则与之相反。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国内工资随技术水平而提高,从而带动整体工资水平提高。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
2.3 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所谓贸易条件,就是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不能盲目认为,依靠贬值,扩大出口,就一定可以改善贸易条件。按照弹性分析理论,只有当出口与进口的供给弹性之积小于出口的与进口的需求弹性之积时,货币贬值才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条件的作用。事实上,1978-199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几次贬值,而贸易条件却持续恶化,出现了经济学上称为“外贸贫困增长”的现象。1993~2000年中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13%。这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出口产品价格在理论上随汇率升值成比例提高这是贸易条件改善的首要表现,比如两年之内人民币升值30%,出口价格即提高30%,说不会打击出口无人相信,可问题在于:其一,由于“J曲线效应”,出口的下降存在“时滞”;其二,加工贸易部分基本不受影响,而一般贸易出口产品成本中,进口部分也在60%以上,这样,进口价格下降会促使企业更多地使用外国原材料和设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能消化大部分升值因素,工资不会随汇率升值有很大提高,出口价格并不会随名义汇率的上升而成比例提高,比如人民币升值30%,一般贸易品的出口价格可能只提高15% 其次,对于人们最担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价格提高,其实是有好处的。一件衬衣在美国卖$30,提高到$50,没有理由认为美国消费者就不买衬衣,或转向墨西哥购买。即使如此,我国减少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而提高售价,也不会降低出口金额,同时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范金教授曾采用社会核算矩阵技术,从一般均衡分析角度,以2005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为冲击对象,就人民币分别升值3%,5%,10%,20%和30%对我国的进出口所受影响进行情景分析,得出两点结论:①人民币升值3% 促进出口增加0.43个百分点,随升值幅度增加,出口增加幅度也扩大。人民币升值30%后,出口增加4.26个百分点。表明人民币不论温和升值还是大幅度升值,都不损害中国出口。②人民币升值3% 促进进口增加0.32个百分点,随升值幅度的增加,进口增加幅度也扩大,人民币升值30%,进口增加2.32个百分点。可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是有利的,不仅不会“打击出口”,而且还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2.4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产品成本构成的调整
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成本是人工成本,在我国,人工成本非常低,一般只占产品成本的10% ,属于敏感性不高的成本要素,假如人民币升值10%,产品成本的上升只有1%,不会对产品成本带来实质性影响,因而不可能对出口产品价格造成实质性冲击。并且,我国出口产品中,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收入占比重很大,通常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设备和原材料。人民币升值使得对外采购的设备和原材料成本下降,这部分有外资背景的企业,成本不仅不会提高,而且还会降低。
2.5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几乎每年以8%的速度在增长,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是以高能耗,低效益,技术含量低,甚至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低估人民币币值,鼓励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型产品的生产出口,虽然赚取大量外汇,但回报的价值并不是很高,资本积累相当困难。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大量第三世界国家同类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己经构成巨大压力,我国总体上说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经济发展继续停留在资源高消耗的增长模式上,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尽管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技术、管理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是我国向更高的技术领域、更高的产业层次发展的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价值含量,可以生产更高技术要求的产品,扩展市场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资源的商品价值,还可以开发许多原材料替代品,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只有产业升级,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我国的贸易状况。因此,我国未来的竞争优势必须转到产业提升的路上来。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的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比重比较大,新兴工业还只能说是在刚刚起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改造传统产业,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是未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产业升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尤其是外汇资本的投入。现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人民币升值后,同样美元价格的设备转换成人民币要少得多,引进投资品的成本变得相对低廉,同样的专利技术、同样的先进设备,却只需支付相对低廉的成本,这将大大调动企业引进先进设备、购买新技术专利的积极性,最终将会加快我国技术更新的速度,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肯定,利用好人民币升值这个有利时机,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我国一定会在国际市场上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有诸多的好处,但是,有利就有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3.1 人民币升值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升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3.2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历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都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下降。这都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升级。
3.3 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上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份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大就业压力。这样,人民币升值将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三个目标都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
3.4 我国的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丧失此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玉米和小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量可能明显增加,而大米的价格优势也可能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3.5 人民币升值经各个行业带来不同影响
对出口依存度比较大的企业遭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冲击比较大。纺织服装业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我国纺织业出口份额将减少25亿美元,行业总产值增速将下降近3.5%。家电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当然,对于出口依存度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受人民币升值的冲击也就相对较小。
结论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如果一直实行一成不变的固定汇率政策,很可能意味着货币在逐渐偏离价值所,以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完善人民币迸发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人民银行也应利用监督,公开市场业务等多种手段,争取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动权,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使人民币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
在我国对外贸易差额持续增长,达到历史新高,外汇储备突破8000亿,外贸产品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并且由于对一此国家和地区贸易差额过大造成贸易纠纷的情况下,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小幅度升值,不仅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国外贸进出口中的一此不利影响因素。在外贸增长的同时,改善我国的总体贸易条件,让外贸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引擎,并且可以促使企业调整外贸产品结构,改变一直以来的加工贸易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动出口的现象,促使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真正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注重内需,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历年外汇储备》,2005版
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长期与短期外债的结构与增长》,2004版
中国海关:《各年度进出口总额》,2005版
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版
张斌:《人民币升值的策略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版
中国海关:《2005年进出口商品结构》
薛荣久:《世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版
俞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国际经济评论,2006版
陈道江:《芒德尔-弗莱明模型、钉住汇率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贸易问题,2004版
赵翠萍: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中外企业家杂志,2006年12期,2007年12月10日出版
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张二震,马野清. 国际贸易学(第二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尹翔硕. 国际贸易教程(第二版).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戴祖祥. 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1982-1995. 经济研究, 1997(7).
魏巍贤. 基于贸易方程的人民币汇率研究. 经济科学, 2001(1)
杨长江. 人民币实际汇率长期调整趋势研究.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朱真丽, 宁妮. 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 世界经济,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