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导入教学设计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影响

导入教学设计对机械工程专业的影响

日期: 2012/11/8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学海网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一堂课分钟能吸引学生,它的导入是整堂课的基调,也是沟通师生思想的一座桥梁。一段美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许多教授专业基础课的老师都有这种体会:语文、政治、数学等文化理论课对于刚入技校的学生来说,由于有初中的知识作铺垫,较容易学。而钳工工艺学、车工工艺学等专业课由于有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基础课作铺垫,也容易学。惟一困难的就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因为这些科目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原先在初中完全没有接触过,而且这些科目也相对比较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兴致勃勃地进入角色。本人从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导入教学设计”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 “导入教学设计”就是在教授新课前通过复习旧课,演绎引出新课,并通过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学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导入新课。此方法给学生以鲜明的感性认识,可降低对复杂机件认识的难度。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简单谈谈导入教学设计,与大家一起探讨。
  
   从实用导入新课题 俗语说 “实践出真知”,实用是知识的源泉和目的,学以致用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使学习目的明确,从而有的放矢,发奋学习,这种从实用中提出的问题将立即化为学习的源动力。例如:我在讲授《机械基础》“轮系”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提问 “你们平时骑的变速车是采用什么零件变速的如何变速?大多数同学都有骑变速车的经验,但具体问到变速原理时,他们就不甚清楚了,这时我就引入 “滑移齿轮的变速”这个课题。这种导入法很自然,仿佛是水到渠成。从学生眼神中透出的那种迫切找到结果的愿望可以说明,这堂课已成功了一半。
  
   由旧知识导入新课题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课,从中提取与新课有密切联系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入,此问题就成为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这种方法既可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又可诱发学生带着旧课中的问题到新课中去寻找答案,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金属的晶体结构”这一节内容之前,先复习金属的力学性能这部分内容,然后提出如下问题:钢与铸铁的力学性能是否相同?两块含碳量均为0.8%的钢,一块经过热处理,另一块未经过热处理,两者力学性能是否相同?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就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从本质上说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好坏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由此自然过渡到金属的晶体结构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过渡较自然,也使学生能明白为什么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内部晶体结构。因为内部结构不同,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从而决定了该材料的用途不同。
  
   利用教学模型结合挂图导入新课题 通常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只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明白,而通过一些模型或挂图就可使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讲解 《机械基础》“渐开线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时,通常学生都很难理解,但有的老师就自制一个教具:用一个奶粉罐当作 “基圆”,用一根筷子当作 “发生线”,然后用一条线把筷子与奶粉罐连在一起,手上拿一支粉笔,使筷子 (发生线)绕着奶粉罐 (基圆)作无相对滑动的纯滚动,通过粉笔所绘出的就是渐开线。经过这样的演示实验之后,再挂上断开线形成的挂图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书上渐开线的定义了,之后再探讨渐开线的性质就相对容易些。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教学模型进行教学,效果也很好。
  
   由参观实物导入新课题 技校学生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生,他们毕业之后直接面临就业。因此,如果把他们上课所学的新知识与今后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能降低导入新课题时的难度。例如:对于汽修专业的学生,我在教授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这部分内容时,结合汽修专业的特点,先带学生到汽修实习工厂参观曲柄连杆机构,由汽修实习老师讲解曲柄连杆机构是往复式内燃机的主要机构,其功用是将发动机中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叫学生具体看一下曲柄连杆机构的实物零件、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等,之后再回课室讲曲柄摇杆机构的定义、性质及工作原理等。这样的导入学生很容易接受,而且也知道这部分知识与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时的联系,这就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也掌握得较牢固。
  
   利用电化教学导入新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目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这种教学方法能形象、生动、逼真地表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学生未曾见过,又无法带他们去工厂参观的内容,我就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量采用一些教学录像带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炼铁和炼钢”这部分内容之前,先叫学生看大约20分钟有关炼铁和炼钢的教学录像带,使学生了解炼铁厂和炼钢厂的一些设备,领略一下钢铁厂“钢花飞溅 ”的风采,增加些感性认识,调动起学习的兴趣,然后才讲解有关炼铁和炼钢的工作原理、设备及方法等。这样的导入设计,学生很易接受,收效也非常好。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 “导入教学设计”使学生较易接受新知识,对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不再认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多数同学都会对所讲授的知识感兴趣,上课认真听讲,课堂气氛活跃,成绩也逐年提高。当然,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对每一堂课进行恰当的“导入”,也不容易做到。这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对教材掌握得比较透彻,平时能博览群书,发掘出教材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上课多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在教授每堂新课之前,对新课题进行恰当的导入,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有独特的功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