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小学二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二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日期: 2012/8/24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蔡玉秀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定型性的行为,就会变为人的一种自然需要,变成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行为. 我深感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我在抓班级建设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很欣赏的一句话: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所以要注重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  
   比如:行、坐、走姿势的正确。在这学期的思想品德书中,我们就有这样一课,“坐、立、走,有精神”,课文图文并茂,给大家介绍了坐、立、走的正确姿势以及这样做的好处,刚教学完这课,同学们都热情高涨,坐得一个比一个好。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大家又把它们抛到了脑后。我觉得这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还有老师的言传身教应该是学生最好的一个榜样。课上要养成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思想不开小车的习惯。首先学生向自己要提醒自己课上要认真听讲,认真练习。其次是建立同学之间相互提醒监督的机制,让同桌,前后互相监督,上课时,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要建立法制,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这种行为固定下来,采用“以法制惯”的方法,用班规班法规范学生的行为,并使之制度化。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右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同时讲明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是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一种礼貌。课前准备也是经过多次示范,才达到很标准的程度。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强化,表扬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  
   二、对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  
   我在抓班级建设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如培养学生认真做值日,时间观念,团结合作观念,理财观念,平时对师长、朋友的态度,甚至包括他们的坐姿或书写习惯等等。就认真做值日来说,把对待值日的态度与一个人做事的责任感联系起来,曾就值日问题召开过主题班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学生们畅所欲言,班级的卫生不是哪几个人的事,而是我们班六十四个人的责任。又如,坐姿及书写习惯,这是起始年级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因为他们对学生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对师长的礼仪上更是花了不少的心思,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该爱自己的长辈,爱自己的班级体。否则爱祖国,为人类做贡献就是一句空话。班主任善于抓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促进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了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无数的事实证明,良好的品质往往是从小打下的基础,而不好的,甚至坏的思想、行为习惯也往往是从小或者小学时期开始的。“改造比塑造更困难”。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比如,有的学生损坏桌椅和学习用具等毫不可惜,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公物方便你我他》、《学习的好伙伴》等主题班会活动。此后,学生能自觉地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学习用具。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竞争意识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智力、体质、行为上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教育引导(包括家庭教育)不当,使他们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比如,任性、遇挫退却、嫉妒别人……教师不应忽视这些现象,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意志,能经受成功的考验,同时能经受失败的打击,有认准路、用好力、不达目的不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抵御不良行为的诱惑,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只能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长期培养,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