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探究性实验的实验设计的思路及方法
摘要: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设计思路及设计步骤。
关键字:高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实验设计
随着高中教学进入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变为探究式的教学,在考试时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是考查能力的有效方法,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包括研究性课题),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考中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较好材料,近年来一直被沿用。由于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平时的练习也偏少,因此,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对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设计思路及设计步骤做个简单的归纳:
一、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显然,无关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如果无关变量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3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在实验结果中产生干扰,造成误差。实验的关键之一在于控制无关变量,以减少误差。
2、对照性原则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都要具有可行性。
4、重复性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也必须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任何实验部必须要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尤其是有数据计算的实验,设计的实验不能只能进行一次,在无法重复的情况下,作为正式结论,这样的结论易被推翻。
二、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
1、实验设计的应对策略
(1)理解实验原理对实验设计的重要作用
每一个生物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有其实验原理作为依据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预期也是依据实验原理而作出的。可见,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
(2)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
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要求的基本条件。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方法。—般情况下,题目中所指定的器材、试剂,任何一种都应在实验的相关步骤中出现,避免遗漏或自行增加某种器材或试剂。精心策划实验方法、严格设计实验过程、合理设置对照或变量,并引入科学的测量方法。
(3)反应变量的确定和控制
生物实验设计中,反应变量的确定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科学实验的结论都是从反应变量所表现出的数量、质量或状态的事实中推导或分析出来的。生物实验中很多反应变量即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时,应该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确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反应变量。同时,对其他无关变量或非研究变量应进行控制。对变量的控制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通过对照的建立,达到对变量的控制,这是生物实验设计的灵魂。
2、实验设计的步骤
实验设计往往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但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也能化难为易。实验的设计可遵循以步骤进行。
(1)了解题目要求:认真读题
(2)写出实验名称: 指出是什么实验,
(3)写出实验目的:弄清该题要验证或探究的是什么样的生物学事实。即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探究……”,其后内容就是实验的目的。
(4)写出实验原理:就是完成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需要分析实验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知识、方法,以及所依据的科学科学原理。另外提供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也是应考虑在内。此过程要求学生利用储备知识独立分析、运用。对所学知识运用要求较高,这是完成实验设计题目的的关键。
(5)写出实验操作过程:
大多数题目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这是学生束手无策失分较多的地方。
下面一条书写模式,能够使书写条理,思路清晰。
A选材: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如: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
B编组标号:研究对象、器皿等要编组标号,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C实验处理: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施加单一变量;除实验变量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应要相同,即控制无关变量。
后面步骤中要用到的东西,如果题目没有给出,则必须在前面的步骤中准备好(预处理)。
D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E实验结果分析或者预测实验现象: 要弄清题目的目的是“验证型”的还是“探究型的”。如果是“验证型的”实验,则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应有的实验结果和推出相应的结论,(此时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相应的结论,且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若是“探究型的” 实验,则要根据原理、目的,预测出可能的结果和推出相应的结论(此时一般有几个不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实验预测
①验证性实验:如“验证……”、“证明……”都可预测到与实验目的一致的结果。联系实验目的得出结论。结论是合理的、科学的、肯定的。不少结论是在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寻找。
②探究性(预测结果“三步曲” ):实验如“探究……”预测的实验结果不惟一,大多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或“全肯定;全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等。
F实验结论:通过现象、结果的分析,概括出规律性的问题,结论一般就是实验的目的。
注意:验证性实验中,实验目的、实验(或预测)结果和实验结论三者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