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思考
摘要:农村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又要兼顾学生的素质。因此, 对计算机教学进行定位,便成为专业教师的首要责任。
关键词:农村职业职中学;计算机教学
近年来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开设的课程是越来越多,大多数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农村学生仅仅是学了一点点东西,或者干脆学不会,结果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计算机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新的比较快,因此对于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师来必须要学会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展计算机教学?
一、关于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设置
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决定了教学的定位。我校计算机教师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主要开设基础的语言和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还是现在市场上比较需要的Photoshop、3DMAX等技术课程。
主张开设基础语言与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尽管此类课程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但是开此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它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课程。
而主张开设技术性课程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的,职业中学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且职业中学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薄弱很多,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对于一些有难度的课程他们理解的不是很好。
二、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面向的对象
可以看出:上述观点中前者是站在学科的角度,而后者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科学,那些课程含金量,也就是它的比较价值高一些,哪些是社会最需要而我们的学生又能达到社会所定的标准,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去研究。一是学生,二是市场,三是教师,四是考试。
(一)学生
在农村职业中学,学生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初中毕业但学习较差的学生,二是社会青年,这两类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基础差。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生硬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却没有注意到他们是否接受了知识,是否学会应用了知识。我们的教学定位应以学生为主导,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接受我们所教授的知识。
(二)考试
目前职业中学的毕业证书,人们普遍不认同。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偏见,但从纯客观的角度我们又怎么检测它的含金量呢?我们学校会要求学生参加一些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或劳动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
还有一种考试就是教育部门组织的职业高中学生的高考,也就是所谓的“三职生”的考试,我们的学生通过这个考试可以升入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因此,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应该偏重于这个考试所要求的学生所要必须掌握的的知识技能。
(三)教师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现代教育对计算机教师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会学习”(每个计算机教师都要面对十倍速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学会动手”,(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市场情况,否则我们的“产品”—―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
(四)市场
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才有动力。但我们并不是在办兴趣班,最重要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受不受欢迎,因为我们是职业中学,所以,课程设置最重要的依据—市场。
课程设置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实用,就是怎么样把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用到社会上。普通中学可以不考虑市场,因为它盯的是高考指挥棒,学校、教师专心致志考虑是怎么考高分就行了。而职业中学不能不面向市场,因为它面向就业。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这一切,单纯的争论是无法解决的,而是要深入的了解社会,了解人们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要才能科学的设置计算机课程。
因而,农村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应定位在:计算机是一种工具,而课程的设置则依据:学生、考试、教师、市场。
参考文献:
[1]何国琛.学习计算机,迎接教育革命.
[2]张丰主编.初中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3]槐鹤玲. 《美国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