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日期: 2012-3-23 22:15:30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许 新 宇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50) 摘要:探讨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对比了二者的特征,提出应当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使之全程化和全员化,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
1 概念和问题的提出
“生涯教育”是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伦博士1971年正式提出的,主张生涯教育是全民教育,它从义务教育开始,延伸至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的全过程。其宗旨是有目的、有规律、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素质;“创业教育”是美国学者柯林·博尔1989年首次提出的,认为未来的人都应该有三本“教育护照”,分别是学术性的、职业性的和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他将“创业教育”作为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又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认为创业教育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国传统教育片面强调学术教育,忽视生涯教育和创业教育,造成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严重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职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严重后果。学海网(www.xuehai.net)如何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全面推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国家提倡建设创业型社会的背景下开展创业教育,使之与生涯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机联系
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定位,二者与学术教育一起,共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它们相互作用,存在有机联系。
2.1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2.1.1 创业教育能增强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敏锐性
创新意识是良好思维品质的核心特征,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在引导学生发现客观世界新生事物的同时,也启迪学生客观对待人的生理、心理和性别等差异,对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更加敏感,敢于发现、肯定和主动培养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尝试新的领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扬长避短,个性化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人云亦云,按照一个模式发展,从而丧失培养自身优势的良机。创业精神则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和锐意创新,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2.1.2 创业教育能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职业探索
职业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基于对未来职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认识,对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观预期和主动适应。个体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而外在的职业却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兴职业不断出现,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被迅速淘汰。创业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主动地进行职业探索,积极地规划未来,以良好的心态,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不断调整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外部职业环境的变化,使自身的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互动。
2.1.3 创业教育能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带着创业的思路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学生就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创业教育也能增强学生的岗位转换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使之不惧怕失业和失败,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路。因此创业教育能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给人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不断提升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创业的成功要依赖于职业生涯规划,即创业者首先要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其次要能够洞察环境,善于发现市场上尚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在此基础上捕捉创业机遇。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有胆量、有勇气就能创业;而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创业不仅要靠胆量和勇气,更靠包括智谋、能力、工作经验和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综合素质,还要结合对创业环境中的人脉、资金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把握,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创业抉择,即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长和个性优势,自己有浓厚兴趣并且与环境相适应的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管理经验和人脉关系,更要依赖科学的规划。有规划的创业是创业成功的根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创业规划,并能发挥关键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克服和规避创业的艰难险阻,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并帮助学生在创业成功之后有规划地守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
3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征对比
3.1 二者都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创业教育是让学生在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创业实践和个人体验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再进一步转化为物质财富或新的盈利模式。因此创业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当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将创业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实践中体验创业的乐趣和艰辛,领悟创业理论的真谛。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特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也很突出,再加上它们的内容也存在有机联系,因此,二者可以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考评方法等方面互相借鉴,相得益彰。没有开设创业课程和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的高校,可以先把创业课程列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课程,以后再过渡到独立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经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创业课程的设置独立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成两个彼此独立而又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3.2 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低,教师很少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意,考核机制看重结果和分数,轻视过程和能力。创业教育的内容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创造性,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不能手把手机械传授的,要靠培养和熏陶。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宽松和谐的氛围和开放民主的环境中发挥得最好,因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将不同于传统课程,学生将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成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和实践者,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倾向更加个性化,教师多采取激励型、服务型的管理方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特征能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灵活性,有助于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
3.3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具有显效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具有滞后性
创业教育的形式包括以创造价值为目的的创业实践,创业实践是务实的活动,成功的创业实践往往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经济创收、个人财富的增长和个人才干的提升等,因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具有显效性;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未来职场的发展状况,单凭学校的考评无法全面评价,因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若将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收到双赢的效果。借助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可以科学及时地总结创业成功的经验,反思创业失败的教训,有效规避创业的风险;通过创业实践,学生可以直接验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从而增强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可操作性,便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地位
200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使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独立课程进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赋予其重要的地位;2006年,我国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在全面推进这一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中,高校起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作用。创业教育对促进自主创新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已成共识,应该同样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占据应有的地位。
4.1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当全员化
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动机、个性和价值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创业教育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对其思维和个性的束缚,使其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而是追求创新和创造的成就感,追求自主创业的自豪感。不能狭隘地仅仅将创业教育理解为传授创立企业的方法,而应该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将创业教育视为普适性教育,对每个教育对象同等重要,因为用人单位并不满足于员工仅仅完成分内之事,还希望他能主动承担建设性和开拓性的工作,十分看重他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运用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岗位创新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进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业教育应当全员化,覆盖到每一位在校大学生。
4.2 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当全程化
大学生是高素质的社会青年,是优秀的人力资本,理应成为国家创业的先锋队。根据笔者最近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所做的一项调查,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的占50%以上,已经开始创业的仅占2%左右。约15%的学生不知道国家扶持大学生毕业创业的优惠政策;53%的学生只是听说过该政策,但是不清楚具体内容;30%左右的学生知道一部分,不全面;只有0.96%的学生全面了解该政策。这说明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没有到位,也远远没有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创业教育能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创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因此高校应当给予大学生创业教育以高度的重视,使之全程化,覆盖到高等教育的每个阶段。
5 结语
高校应当响应政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目标,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置于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使之共同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彼此独立又互相依托的有机整体,从而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各有所长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符合人才成长的个性化需要。高校也要联合企业和家庭,共同打造大学生创业的项目、资金、信息和人脉的沟通平台和服务体系,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规章制度,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成本,促使其成功创业,为使每个大学生都有完满的职业生涯、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修订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2 王守伦.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8-02-01
3 曹殊.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教育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8-03-26
4 王建农.职业生涯规划—不需要教科书的课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5)
5 唐嘉芳.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29)
6 郝咏梅,王桂芝,李纯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
7 吴松岭.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11)
8 赵海涛.谈创业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 2005(7)
(转自:科技创业月刊)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08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8JJYB18)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