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日期: 2011-9-28 17:41:2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饶娟

    摘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重任,学风好坏直接关系到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集体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活动阵地,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讨论了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社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作用
 
  学风是大学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反映,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效果。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重任,学风好坏直接关系到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学海网(www.xuehai.net)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学风是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好的传统”。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是学生主渠道学习的有益补充。因此,研究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背景下,优质生源正逐渐向名牌学校集中,加之社会变化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过去而言,扩招后的大学生素质明显下降。在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峻。虽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教育规划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工作重心之一,但社会尚未形成普遍共识,没有认识到该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发展前景。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先天不足,生源结构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并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影响了学风。
  在校大学生中,现存的学风问题主要有:一是缺勤、迟到、早退、上课吃零食等不良现象较多;二是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考试经常“挂科”,自己却不以为然;三是一些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专业发展不明了,对专业前景没有信心。
  学习模式与学生社团的关系
  学风建设是学生、学校、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和习惯。大学生学习有三种基本模式,即教师参与程度较高型、学生自主型、社会参与型。
  教师参与程度较高型这种学习模式强调知识体系,学习采取逻辑方法组织,这里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接受教师的传导,进而逻辑地理解并演化成贮藏的知识。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学习场所,适合通识性的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具有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特点,学生的学习内容涉及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心理特征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要成为“双师型”一体化职教师资。因此,这种学科本位型课程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培养需求和技能形成规律,难以激发该类学校学生的创造性和成长性。
  学生自主型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需求、兴趣,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所以,学习成果有赖于学生的主动介入以及丰富的教育环境。学生本位课程设计的最大特色是采取作业单元的组织形态,而不是知识分科,借助调动了学习兴趣、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具体活动使学生获得行为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抽象的、成体系的关于主体的知识。这种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自身拥有的直接经验去积极观察相关的事物、现象,而且能积极地利用间接知识展开问题解决活动。这里的现成知识不是作为无意义的片面接受,而是作为必要的因素主动地组织。
  社会参与型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是社会一分子,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学习是一种直接经验的活动,而且是一种集体活动的过程。课程必须凭借社会分析取得目标和内容加以设计,依赖社会分析而非学科或学生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强调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从以上三种学习模式来看,大学生学习的第二类和第三类模式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大学生社团提供了最主要的组织和场所。学生社团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它的自发性,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愿集合的团队,其宗旨是团结和带动各会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社团成员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它是一个跨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生组织,会员在其中不仅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而且同伴间的交流也有助于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相互学习与相互影响,年级间的传递有利于优良学风的传承,专业型榜样则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社团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桥梁,通过社会调查、献血、服务公益事业等各种志愿者活动认识社会,与各阶层沟通,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加深对社科类学科的直接体验,触发学术性思考,同时学以致用的愉悦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社团的发展与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愿望。”他还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在寻求社会归属感的过程中,比以前更广泛地参与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活动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过程。高校社团文化以其开放性、自主性和流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近几年来,学生社团按照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广泛分布。根据调查,5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大致可以分为学术类、公益类、兴趣类、修养类等。学术类的有:考研互助协会、英语交际协会、世界语协会、心理学协会、电子E世界等;公益类的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志愿者协会、红十字会、中外学生交流协会、国防教育协会等;兴趣类的有:轮滑协会、羽毛球协会、武术学会、乒乓球协会、棋迷协会、风影动漫社、魔术协会、口琴爱好者协会、街舞劲区、网球协会、摄影者爱好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等;修养类的有:星河文学社、海澜书友协会、红樱桃话剧社、书法美术协会、礼仪模特协会、古典乐社、塑身修型与防身协会、健身美体协会等。 学海网(www.xuehai.net)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活动月为学风建设增添了亮丽风景,社团学生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成为了学风建设的先进典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0届毕业生参加社团及他们考取研究生的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术类社团的成员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大大超过全校平均比例,公益类和修养类社团成员与全校比例大体相当,兴趣类社团成员则大大低于全校平均水平。
  社团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学风建设起着重要影响。一是跨系带动,互比互学。学生社团成员来自全校各二级学院的各个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培养方案不同,成员们在社团里可以发现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变单一学习为复合学习,充实了学习内容,找到了优秀的学习榜样,促使他们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二是主观能动,自发自学。学生社团成员100%都是自愿加入,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成效。在社团中,成员们根据社团的特点学习感兴趣的内容,发现知识空白点和思维局限点,自主探究,自我挖掘,课上学与课下学相结合,促使学习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三是团队推动,共谋共学。学生社团成员多则百人,少则几十人,有相应的章程和负责部门,是一个高效运转的团队。团队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行动,成员们变单独学为集体学,可以借助团队力量培养能力、共同进步。在学生社团中,学术类社团因其有较强的学术性、专业性等特点,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切实加强高校学术类社团工作,推动学风建设。一是要做到社团日常训练的规范性、延续性与递进性。大学阶段的学习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学生长期持之以恒地投入才能真正掌握。二是要努力创建教学相关部门支持学术类社团发展的有利环境,发挥教务部门在学生第二课堂中的应有作用。三是在强调社团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同时,加强教师指导。由于学术类社团主体是学生,他们专业知识积累少、科研能力弱、活动组织经验欠缺,专业教师与学生工作者的参与能有效克服这些弱点,同时可以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学术类社团的规范化发展。四是在学术类社团中推行学分制,通过学分制吸引学生参加社团,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现学术类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嫁接。
  学生社团中的其他类型社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适当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学习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社团活动会占用学生的时间,如兴趣类社团中的轮滑协会、舞蹈协会等活动过多,反而分散社团成员的学习精力。因此,对这些社团要制定一定的准入门槛,并对日常活动精心安排,尽量避免影响学习。同时,公益类社团、修养类社团与学风建设也有间接联系。据调查,参加这些协会的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接触各类社会精英,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端正了学习动机,增强了参与竞争的信心,从而间接达到有助于学风建设的目的。
  大学学风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组织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大力发展和引导学生社团,可以更好地带动、推动学生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立.大学学风建设问题分析[J].文教资料,2008,(19):23-24.
  [2]刘元英.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4]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楼晓英.学术类社团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8-61.
  [6]张洪梅.试析大学生社团建设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促进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121-12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