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议中医对婴儿护理方法的科学性

浅议中医对婴儿护理方法的科学性

日期: 2011-1-10 20:37:1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摘要】   新生的婴儿娇弱不禁,需要细心的护理,祖国医学的 文献 中,记载着许多婴儿的护理方法,有些护理方法沿用至今。尽管是数百年前古人所作,现在看来,仍具有合理性、 科学 性。该文选取拭口、浴儿、断脐、乳儿、将护等几个方面,略加阐述。

【关键词】   婴儿护理; 中医; 拭口; 浴儿; 断脐; 乳儿; 将护

新生的婴儿脏腑娇嫩,气血柔弱,肌体不密,《育婴家秘》谓之如“草之芽”“蚕之苗”,需要小心的呵护。我国浩如烟海的医书中,不乏护理婴幼儿的专著,如《幼幼新书》专设“形初保者”篇、《幼科切要》中的初生门、《保婴撮要》中的初诞法及护养法等,对婴幼儿初生拭口、断脐、哺乳、将护等护理方法的记载细致入微,尽管是数百年前古人所作,现在看来,许多护理方法颇具科学性。学海网(www.xuehai.net)略陈如下。

  1 拭口

  《千金方》云:“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中医认为,婴儿诞生之时,口中有恶血秽露,此乃胎中秽浊之物,不可令其下咽,当在婴儿啼声未出之时,擦拭干净。 现代 医学认为,新生儿娩出后,必须尽快清理婴儿呼吸道异物,若羊水、胎粪等吸入气管,可能造成婴儿肺炎或肺不张,较大的异物或极稠的粘液甚至可能造成婴儿窒息,因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是关键的一步,并强调未清除呼吸道异物之前不可刺激婴儿啼哭。

  古人的文献中,还载有用药物拭口以去胎毒的方法,如《肘后方》所载甘草法:“取甘草如中指节,炙碎,以水一合,煮取一合,以缠绵点儿口中,可得一蚬壳止,儿当便吐胸中恶汁,儿智惠无病”。中医认为甘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去胎毒。现代研究发现,甘草[1]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新生儿对毒物的耐受能力;另外,甘草甜素还可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集验方》、《证治准绳》等还载有黄连法、韭汁法、朱蜜法、牛黄法、汞粉法、猪乳法等等,并认为除了甘草法之外,其他药物的选用应视婴儿情况而定,充分体现了临床用药的个体性和科学性。

   2 浴儿

  婴儿出生后,随即洗去身上的羊水及血液。《产家要诀》云:“儿初出胎浴洗,汤内宜入食盐少许,洗毕拭干,以腻粉一钱许研细,摩其遍身及两胁,然后绷裹,既不畏风,又散诸气。”盐水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在古代,食盐水洗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洗毕,给婴儿全身抹上腻粉,可防止皮肤褶皱之处的摩擦,腻粉可吸湿,防止湿疹的产生,作用类似如今的痱子粉。

  《保生要方》曰:“小儿初生,候浴水不得,且以绵絮包裹,大人怀中暖之,浴后仍当如此,虽暑月绵絮亦宜渐渐去之,乍离母腹,未可冒寒气也”,寥寥几句,反映了古人对婴儿体质的了解,言语中透露着对婴儿的关爱。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过大,体温容易下降,低温环境容易引起新生儿感冒、肺炎、硬肿症等疾病。故古人要求,在等浴水及洗毕的这些时段里,即使是夏季,也不可将婴儿晾在一边,而要以衣被包裹,或大人将其抱入怀中以维持体温。

   3 断脐

  古人将脐带称为“命蒂”,足见其重视程度。《产家要诀》云:“儿出胎洗后,方断脐带,则不伤水生病”。先断脐后洗浴,脐部难免被水浸湿,容易导致伤口炎症,甚至有破伤风的危险,故要求先洗浴后断脐。

  断脐的方法,《千金方》曰:“凡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趺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婴儿出生之时,脐带尚温暖,而剪刀冰凉,若使之,寒气循脐带入腹,留有腹痛之患,故断脐不用剪刀一类的器械;在现代医学看来,直接咬断是极不卫生的,故古人用干净的衣物包裹脐带之后才咬断,在消毒意识淡薄的古代,考虑的十分周到;断脐时脐带所留的长度为婴儿足底的长度,即“令至儿足趺上”,与现代医学要求的10cm近似,过长脐带不易干透,过短则易感染。

【摘要】   新生的婴儿娇弱不禁,需要细心的护理,祖国医学的 文献 中,记载着许多婴儿的护理方法,有些护理方法沿用至今。尽管是数百年前古人所作,现在看来,仍具有合理性、 科学 性。该文选取拭口、浴儿、断脐、乳儿、将护等几个方面,略加阐述。

【关键词】   婴儿护理; 中医; 拭口; 浴儿; 断脐; 乳儿; 将护

新生的婴儿脏腑娇嫩,气血柔弱,肌体不密,《育婴家秘》谓之如“草之芽”“蚕之苗”,需要小心的呵护。我国浩如烟海的医书中,不乏护理婴幼儿的专著,如《幼幼新书》专设“形初保者”篇、《幼科切要》中的初生门、《保婴撮要》中的初诞法及护养法等,对婴幼儿初生拭口、断脐、哺乳、将护等护理方法的记载细致入微,尽管是数百年前古人所作,现在看来,许多护理方法颇具科学性。略陈如下。

  1 拭口

  《千金方》云:“小儿初生,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此谓之玉衡。若不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矣。”中医认为,婴儿诞生之时,口中有恶血秽露,此乃胎中秽浊之物,不可令其下咽,当在婴儿啼声未出之时,擦拭干净。 现代 医学认为,新生儿娩出后,必须尽快清理婴儿呼吸道异物,若羊水、胎粪等吸入气管,可能造成婴儿肺炎或肺不张,较大的异物或极稠的粘液甚至可能造成婴儿窒息,因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是关键的一步,并强调未清除呼吸道异物之前不可刺激婴儿啼哭。

  古人的文献中,还载有用药物拭口以去胎毒的方法,如《肘后方》所载甘草法:“取甘草如中指节,炙碎,以水一合,煮取一合,以缠绵点儿口中,可得一蚬壳止,儿当便吐胸中恶汁,儿智惠无病”。中医认为甘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去胎毒。现代研究发现,甘草[1]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新生儿对毒物的耐受能力;另外,甘草甜素还可提高肝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

  《集验方》、《证治准绳》等还载有黄连法、韭汁法、朱蜜法、牛黄法、汞粉法、猪乳法等等,并认为除了甘草法之外,其他药物的选用应视婴儿情况而定,充分体现了临床用药的个体性和科学性。

   2 浴儿

  婴儿出生后,随即洗去身上的羊水及血液。《产家要诀》云:“儿初出胎浴洗,汤内宜入食盐少许,洗毕拭干,以腻粉一钱许研细,摩其遍身及两胁,然后绷裹,既不畏风,又散诸气。”盐水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在古代,食盐水洗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洗毕,给婴儿全身抹上腻粉,可防止皮肤褶皱之处的摩擦,腻粉可吸湿,防止湿疹的产生,作用类似如今的痱子粉。

  《保生要方》曰:“小儿初生,候浴水不得,且以绵絮包裹,大人怀中暖之,浴后仍当如此,虽暑月绵絮亦宜渐渐去之,乍离母腹,未可冒寒气也”,寥寥几句,反映了古人对婴儿体质的了解,言语中透露着对婴儿的关爱。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过大,体温容易下降,低温环境容易引起新生儿感冒、肺炎、硬肿症等疾病。故古人要求,在等浴水及洗毕的这些时段里,即使是夏季,也不可将婴儿晾在一边,而要以衣被包裹,或大人将其抱入怀中以维持体温。

   3 断脐

  古人将脐带称为“命蒂”,足见其重视程度。《产家要诀》云:“儿出胎洗后,方断脐带,则不伤水生病”。先断脐后洗浴,脐部难免被水浸湿,容易导致伤口炎症,甚至有破伤风的危险,故要求先洗浴后断脐。

  断脐的方法,《千金方》曰:“凡断脐不得以刀子割之,须令人隔单衣物咬断,兼以暖气呵七遍,然后缠结所留脐带,令至儿足趺上,短则中寒,令儿腹中不调常下痢。”婴儿出生之时,脐带尚温暖,而剪刀冰凉,若使之,寒气循脐带入腹,留有腹痛之患,故断脐不用剪刀一类的器械;在现代医学看来,直接咬断是极不卫生的,故古人用干净的衣物包裹脐带之后才咬断,在消毒意识淡薄的古代,考虑的十分周到;断脐时脐带所留的长度为婴儿足底的长度,即“令至儿足趺上”,与现代医学要求的10cm近似,过长脐带不易干透,过短则易感染。

   4 乳儿

  《育婴家秘》云:“乳为血化甘如饴”,母乳喂养是哺育婴儿的传统方法,现代研究[2]认为,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母乳中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最适合新生儿的机体需要,且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间的感情融洽,因此,WHO在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倡议“新生儿在最初六个月里采用纯母乳喂养”。

  由于母乳是婴儿唯一的营养来源,故对乳母的条件要求较高。《千金方》对乳母的选择是:“但取不胡臭、瘿 、气嗽、疥、痴癃、白秃、疡、沈唇、耳聋、 鼻、癫痫无此等疾者,便可饮儿也”,即乳母必须身体健康无疾病,其乳汁才营养、健康;此外,乳母要保持心平气和,气血匀调的时候才可哺乳,不可在醉酒、过劳、情志过激、房事等时候哺乳。朱丹溪认为:“情欲动中,乳脉便应,病气到乳,汁必凝滞,儿得此乳,疾病立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也认为:“乳母乃血气化为乳汁,则吾性善恶,悉由血气所生。应喜怒饮食,一切禁忌并宜戒慎,若纵性恣意,因而乳儿,则令儿感生疾病也”。

  哺乳的方法,《千金方》云:“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每候儿吐者,乳太饱也……,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又常捉去宿乳。儿若卧,乳母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儿头平乃乳之,令儿不噎。母欲寐则夺其乳,恐填口鼻,又不知饥饱也”;《小儿精要》云:“夜间乳儿,须乳母起坐,抱儿乳之”;时至今日,这些哺乳的方法依然有指导作用。由于乳腺管前端部分的乳汁可能有不清洁的物质,故哺乳前要“去宿乳”;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弱,最初一个月,切不可硬性规定哺乳时间,只要婴儿表现出饥饿感,即可哺乳,而母亲通过数日哺乳,逐渐掌握哺乳的时间和量,不可喂得太饱;哺乳时,保证婴儿的头部与乳房相齐平,若夜间哺乳,乳母需起身,抱儿喂之,防止婴儿呛奶。

   5 哺儿

  《肘后方》云:“乳者奶也,哺者食也”,哺儿即指婴儿的饮食中适当添加米面等辅食。婴儿初生六个月后,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这时的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必须添加辅食,否则容易造成婴儿营养不良,瘦小单薄,即是钱乙所云:“小儿多因爱惜过当,往三两岁犹未与饮食,致脾胃虚弱,平生多病。”因此,钱乙认为:“自半年以后,宜煎陈米稀粥,取粥面时时与之。十月以后,渐与稠粥烂饭,以助中气, 自然 易养少病。”辅食的添加要逐渐增量,不可突然断奶,防止婴儿一时不能适应,而哭闹不休、拒绝进食,以致消化不良,故《千金方》云:“始哺如枣核,二十日倍之,五十日如弹丸,百日如枣”。

   6 将护

  将护之法涉及婴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古人对婴儿细致入微的观察。《圣惠方》云:“凡小儿一期之内,造儿衣裳,皆须用故绵及故帛为之”,由于婴儿肌肤娇嫩,汗腺分泌旺盛,宜选用柔软、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的衣料,为防止新衣物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对皮肤的刺激,一般采用旧衣物改制。《巢氏病源》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许多父母生怕婴儿着凉,给婴儿穿得过多、过厚,殊不知,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很差,常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在过度保温的情况下,体温可升至40℃以上;另外,婴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过厚重的衣物不利于婴儿的呼吸运动。故《婴童类萃》认为婴儿穿衣的最佳状态是:“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

  若婴儿生病,则当早治。《巢氏病源》曰:“小儿始生,生气尚盛,无有虚劳,微恶则须下之……若不时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抗病能力差、组织的自我康复能力也较差,因此当趁病情轻浅、婴儿体质尚强的时候进行 治疗 。张涣云:“半□尻骨已成,乳母当教儿学坐。二百日外掌骨成,乳母当教儿地上匍匐。三百日膑骨成,乳母当教儿独立。周年膝骨已成,乳母当教儿行步。”运动可增强骨骼对钙质的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因此母亲应在适当的时候教其坐、卧、站立、行走,不可娇惯,以免缺乏锻炼造成婴儿骨骼软弱。

  《圣济经》曰:“婴儿初举,污秽欲其荡涤,不足欲其辅翼,冲和欲其保全”,出生之婴儿幼小、娇弱,中医认为当去秽浊、补不足、调阴阳才能保全生命,历代医家经过多年临床经验 总结 出的护理之法无疑为当时的优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在医疗水平发达的今天,这些护理之法依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参考 文献】
    [1] 侯家玉.中药药 理学 [M].北京: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2002:217.

  [2] 黄祝玲.助产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