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研究
Vol115 No12 公 路 交 通 科 技 1998 年 6 月
JOURNAL OF HIGHWA 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 T
收稿日期 1997O10O06 第一作者 男 , 1964 年生 , 工学硕士
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研究
郑殿旺
(佳木斯大学工学院 佳木斯 154007)
摘要 本文根据公路运输的特点 , 提出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运输企业应实行的管理与经营模式。就适应该模式的融资形
式、股份设置、经营方式、管理机构的设置、股份分配的处理等几个方面的构想展开论述。
关键词 市场经济 汽车运输企业 模式 研究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ule of
Automobile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Zheng Dianw ang
(Jiamus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Jiamusi)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market economy , the necessar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odule of transportation en2
terprise is put fooward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teristics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1 Such aspects adaptative to this
module as the way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 sep2up of shares , method of management , installation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handling of share distribution are expounded respectively1
Key words Market economy Automobile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Module Research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 运输
市场由封闭转向开放 , 现已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体
多种经济成份与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 全社会办运输的
新格局。在这种新形势下 , 公路运输企业面临着许多
问题 , 探索研究新的管理、经营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发
展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本课题组调研了全国许多家大
中型汽车运输企业发现 , 运输企业特别是国营运输企
业面临的困难很多 , 这些困难严重地困扰着企业 , 影
响汽车运输企业的发展。
在调研中 , 我们了解到有的单位 , 如佳木斯市啤
酒厂运输处从大厂划分出来 , 进行独立经济核算后 ,
依靠大胆改革 , 转换经营机制 , 推行单车租赁经营责
任制 ,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认为运输企业若
要发展 , 必须树立新观念 , 以竞争为动力 , 市场为基
础 , 服务为宗旨 , 效益为中心 , 建立新的运输企业管
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 重建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根据公路运输的特点 , 按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
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 重建运输企业管
理模式。从划小内部核算单位入手 , 赋予公司各二级
单位生产经营权 , 实行内部相对独立的分级分权管理
体制 , 即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经营、分级核算、自负
盈亏的统分结合的新体制。走出公路运输企业在管理
模式上照搬照套一般工业企业模式的误区 , 取消长期
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管、统算、统分的旧体
制 , 建立适应市场 , 走向竞争的新体制。
企业内部管理层次权责重建之后 , 形象地说 , 便
是“上重决策、中宜务实、下要搞活”。
“上重决策”, 是指公司将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组
织指挥职能和相应的权限下放 , 而统筹负责企业的总
体经营、管理、资金等方面 , 突出抓好经营决策。
“中宜务实”, 是指公司内部管理的第二层次 , 即
队、站、厂等 , 要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决定权 ,
变封闭型的对内自我服务为开放型的对外拓展经营。
使二级单位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主体和创收
基础。
“下要搞活”, 是指各基层单位 , 采取各种方式或
途径 , 全面推行责任经营、抵押承包、租赁经营、股
份合作等形式 , 搞活生产细胞 ,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
积极性。
重建企业的管理模式 , 既是企业转换机制的基
础 , 也是企业进行配套和全方位改革的客观要求 , 其
目的是理顺企业内部管与放、统与分、纵与横的关
系 , 达到责、权、利的最佳结合 , 释放最大活力 , 求
得最佳效益。
2 建立股份合作租赁复合型经营模式
211 融资形式
募集股份 公司以国有资产投资为主 , 公司职工
投资为辅 , 公司及二级法人投资为补充的原则吸收股
东。大致分为三种融资形式 : 一是现金入股 ; 二是实
物入股 (场地、房屋、车辆及其它设备等) ; 三是无
形资产入股 (专利、技术转让等) 。
股份设置 公司在上项目时募集的股份 , 一般有
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三部分组成 , 每股面值以 1
~100 元人民币为宜。公司募股开始 , 出资者以现
金、实物或技术等投入 , 折股注册登记后 , 公司发给
《股权证》, 承认股权 , 一般不予退股。只有公司内部
募股 , 不对社会。
212 风险押金
主要是对公司全体管理人员 , 实行交纳风险押金
办法 , 明确责任界限 , 约束管理人员行为 , 替股东负
责。若人为造成经营不善或损失 , 以风险押金作为抵
偿 (押金不是股金 , 不参与公司股利分配) 。
213 经营方式
21311 合股投资 , 转让经营
公司在现行车辆产权转让或租赁过程中 , 将逐月
回收的产转金 (租金) , 所属单位投入的现金以及承
转人或承转人以外的职工投入现金 , 分别折股 , 合股
购车。新车购回后 , 实行定期转让 (租赁) , 自主经
营 , 自负盈亏 , 单独核算 , 照章纳税。
21312 车辆投资 , 合作联营
实行车辆产权转让 (租赁) 的公司 , 承转 (租)
期满 , 产权归承转人后 , 采用二种资产处置方式 :
一是提前作好准备 , 对即将到期车辆重新评估 ,
将余值折股投入公司 , 签订《单车股份合作合同书》
后 , 合股联营。
二是承转 (租) 人可停薪留职 , 单独经营 , 或与
公司签订《单车合作联营合同书》后 , 将车辆投入公
司。按“自愿、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则 , 在公司
统一领导下 , 逐月向公司交纳管理费及其它应上交的
费用后 , 合作联营。
21313 国股投资 , 租赁经营
公司会同国家中介部门 , 对下属具有二级法人资
格的实体单位的国有资产存量 , 进行清产核资 , 资产
评估 , 界定产权。并将现有国有资产以实物或现金形
式折股投入 , 作为国家资本金 , 将这部分资金划分为
两部分 , 80 %作为国家股 , 20 %作为国家给实体单位
的配股 , 但所配股份不准转让、出售。配股分红部分
与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两金可作为实体单位的公共积
累扩大再生产。股权仍归国有 , 待实体单位有一定发
展能力时 , 公司收回配股 , 终极产权 , 参与国家分
红 , 然后将原职工的集资或新投资本 , 作为个人股 ,
实行租赁经营 , 以租给个人 (下属二级法人代表) 为
主 , 也可竞标租赁 , 承租人与公司签订《单位股份合
作合同书》, 逐月向公司交纳租金 , 年终税后留利分
红。
214 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
汽车运输企业股份制 , 按股权、经营权和监察权
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设置机构。一般设置股东
会、董事会、经理会、监理会。股东会是企业的最高
权力机构 , 它和监理会对董事会成员的构成和重大决
策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 又通过董事会来制约经理会的
日常生产管理经营活动 , 而董事会对经理会的成员组
成和重大经营活动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 , 经理会受董
事会的委托从事运输活动 , 对董事会负责。
215 股份分配的处理
在考虑股份制企业的分配关系时 , 总的指导思想
是 : 既体现股份制的分配原则 , 也要从运输企业的实
际出发 , 作一些变通处理。第一 , 有利于充分调动企
业、职工的积极性 , 搞活企业。第二 , 风险共担 , 利
益共享。第三 , 不应以国家让利为前提。分配时要保
证国家、财政在企业盈利不变时不减少 , 盈利增加时
同步增加。
3 结束语
运输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 , 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多
种多样的 , 需要不断探索。但是首先必须破除单一的
所有制观念、所有制结构 , 管理方式和经营机制必须
郑殿旺 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研究
q~
适应运输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
求的新观念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吸纳资金 , 调整结
构 , 拓展领域 , 扩大生产 , 安排剩余劳力 , 提高效率
和效益。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总和。长期以来 , 国有运输
企业实行公有财产国家经营 , 并把它作为唯一的经营
管理模式 , 影响了企业的活力 , 阻碍了诸如合资、合
作、承包、租赁、股份等经营机制的引入。在企业内
部管理上 , 受 “唯我”意识、自我 “一统”及长期
“封闭”的体制束缚 , 造成自我封闭局面 , 企业发展
受到很大局限。国营运输企业的主体骨干作用 , 不能
靠行政“保护”、“政策”、“倾斜”和“输血扶持”来
巩固 , 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发展 , 这已被历史事实所证
明。企业必须置身于市场 ,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要求 , 调整企业的经营行为 , 把潜在的规模优势、网
点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市场
竞争优势 ,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商品经济中持续发
展。
参考文献
1 高延龄主编 1 汽车运用工程 1 北京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9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 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1 北京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990O05
3 陈贤进 1 重塑管理体制 , 再建运行机制 1 汽车运输研究 , 1993
(3)
公路交通科技 1998 年 第 2 期
ru
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