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 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日期: 2009-5-7 12:33:41 浏览: 1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本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中等职校德育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伦理、道德、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这些统编教材正逐步克服以往的“高、空、远”的缺点,开始增加一些资料、图片、案例等内容,离学生近了,但还不够,有些内容缺乏新意,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很难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我们认为德育课不能再讲“高、空、远”的大道理,不要死读书,而是要让学生在充满人性、理性的实例中学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其思想有改变,让其能自信又坦然地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在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推进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德育课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将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积极推动德育课程改革,做到了教育内容重实用、教育方法重实践、评价检测重实效、德育队伍重实际。
一、教育内容重实用。
2003年,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偏理论、重说教,教学内容抽象、空洞,教师备课辛苦,讲得太多,而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学生们调侃: “老师讲条条,我们背条条,考过全忘了”。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德育课偏重于理论讲授不感兴趣。从2004年起,我们要求德育课教师不再讲“高、空、远”的大道理,而是要让学生在充满人性、理性的实例中学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他们思想有改变,让他们能自信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我们以“必须、够用、有效”为原则,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一是将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经济政治基础知识》、《生涯规划》、《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中与其所学专业、与其未来职业有用、实用的内容。选修课包括《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思想巩固教育》、《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职生修养》、《邓小平理论》、《心理健康教育》、《时事政治》等。二是在教学安排上,必修课由原来的三年调整为两年,在高一和高二分别安排《经济政治基础知识》、《生涯规划》和《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必修课程的必学内容。另外,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突出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中的必选课分解在四学期中完成。
二、教育方法重实践。
我们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我讲你听”,教师唱“独角戏”,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单纯传授课本知识的教学方法,作为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鼓励教师以诱导者身份,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质疑,鼓励争论,努力营造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明是非,在受教育的同时,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德育效果内化提供有力支撑。教者对学生自学、讨论中出现的疑惑问题,作重点讲解和分析,对学生偏激的言行,作及时正确的点拨和引导。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校的德育课不再是老师从头讲到尾、不再有学生不愿听教师不想讲的现象。广大德育课教师在备课中均能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创设活动情境,合理安排一些课堂小节目,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味和感悟,从而让学生慢慢对德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为切实推进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将克服了“五重五轻”,将做到“五个尽量”作为考核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克服“五重五轻”即:(1)克服重教书,轻育人。(2)克服重知识传授,轻学法指导。(3)克服重言教轻身教。(4)克服重“点”的提高轻“面”的普及。(5)克服重课内轻课外。做到“五个尽量”:(1)能够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尽量让学生思考。(2)能够让学生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观察。(3)能够让学生表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表述。(4)能够让学生得出的结论,尽量让学生自己综合、归纳得出结论。(5)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或操作,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
在教学手段使用上,我们要求德育课教师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恰当地把传统教学手段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应用计算机及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的多媒体组合功能,设计制作课件,服务于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从而避免简单的概念灌输,增强了德育效果。前不久,我校面向全体参加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开设了德育课程改革观摩课《如何找工作》,我们的开课老师就从网上适时播放了一段人才市场招工的视频, 给学生直观的形象认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平时,我们将实践活动作为德育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仿、社会调查及专业实践,参加校内外一些健康有益的团体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增强见识,丰富阅历;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践行书本知识,达到“知行合一”,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评价检测重实效。
德育课不是为“考”而教,而是为“育人”而教,学生不是为“考”而死记硬背,而是为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而学。因此,在德育课检测评价标准上就必须进行改革,我校学生德育课成绩是平时、期中、期末的总评,“平时”成绩以学生完成作业态度、课堂纪律情况、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外实践情况等作为标准,由教师、班级学生代表综合评定,这种评价模式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德育课堂以及课外的行为表现。“期中、期末”考核改变了过去闭卷考核的唯一做法,采用开放式考核方式,注重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增加了以自选题和限选题为内容的小论文、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等,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也列入期中、期末测评中。通过隐型测试、自评、互评、组评、老师综合测评等手段评定等级。由于“平时”、“期中”、“期末”都将学生的行为表现列入评价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力推动了德育课向课外延伸的进程。广大学生不光要重视课堂态度与效果,更要重视平时的言行才能获得本门课程比较理想的学分。
四、德育队伍重实际。
为充分体现我校德育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原则,我们将德育课授课人员的结构做了重新思考和安排,除了由专任德育老师担任德育课教师以外,我们安排了就业中心、政教处、团委的负责老师以及具有多年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我校毕业生中就业创业方面的典型、有关专业企业的老总或技术人员、学校所在地派出所法院的同志、特殊学生的家长、许庄街道办领导或许庄关工委的同志等走进了德育课堂。他们有着充足的、鲜活的案例,他们有着管理一线的丰富经验,他们用讲座、故事会、报告会或参与讨论等形式参加我们的德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去年下半年,我们邀请高港区科技创业园负责人、高港区区长助理韩亚同志来校给我校学生作《创业指导》讲座,韩亚同志幽默风趣的语言、高超的组织艺术,使报告会掌声不断,学生们发言踊跃、场面热烈。今年上半年,我们聘请了高港区法院审判员来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们切身感受到,当我们打破了以往教材内容的限制,打破了教师与学生单一角色的对流,打破了一张试卷一门成绩的简单评价,打破了口耳相授的机械、刻板说教,打破了德育课教学的时空限制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了,学生们整体素质也在不断地悄然提高、潜滋暗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