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简约不简单,语文教学的追求

简约不简单,语文教学的追求

日期: 2005-9-26 5:42:48 浏览: 16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高淳县实验学校 曹刚

“简约不简单”是一则广告语,在此笔者并非存心模仿和借用,而是浅显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简约。

问题的提出:

1)简约是相对复杂而言的,复杂化是目前很多老师教学过程的一个问题,有的老师盲目追求课文教学的“厚重”,一篇简单的文章硬是要从所谓的多方面来剖析,不考虑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面面俱到,致使教学“丰富”了,而学生脑中却模模糊糊,不知所云、不知其旨。

所谓“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不能做到“有所不为”的课堂教学其本身就是混乱的。

2)简约不是简单,过于简单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肤浅、课堂容量小,教师的提问学生都能一一举手回答,甚至不需要讨论、没有任何思维的阻碍,看似热闹的课堂其最后是再也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兴趣,有的仍然是无知。

简约不简单,说到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所谓“为讲的讲,该问的问。”

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的设置、语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反馈等三方面分别论述语文教学的简约不简单。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正确、合理完成语文教学的前提,没有了目标就如同没有了方向的航船最终会消失在茫茫大海。

教学目标简言之就是“我们要到哪里去?”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教学目标设置指引了明确而可行的方向,它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所以,在设置过程中,着眼从上述三点来展开,不追求在某一方面的盲目优化,也不忽略三维中的任何一方面。

另外,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导向性,其次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

在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寻找到课文的“切入口”也是相当关键的。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支起地球。”同理,设置目标时也应该巧妙地安排切入口。

案例: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第2课《芦花荡》而论,目标设置相当简洁:

第一课《新闻两则》

1)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2)学会默读、概括、拟标题、扩句等方法;

3)认识中国革命来之不易,从中获取有益启示。

第二课《芦花荡》

1)理解小说的有关常识、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2)在环境描写和作者语言风格中认识小说;

3)感悟、体味敌后抗日民众的英雄事迹和传奇色彩;

教学目标不追求多方面的全面开花,找准方向一节课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指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把问题简洁化、明确化,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优化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并具有实效。

二、关于课堂教学本身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身是简洁化的一线贯穿。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简洁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提炼。

案例:

以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风筝》为例,笔者提3个问题就可以贯穿全文。

1)作者“我”看到风筝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

生回答,因为小时候毁坏了弟弟的风筝;(并提出“倒叙”的记叙顺序)

2)毁坏了弟弟的风筝,为什么惊异和悲哀?

生回答,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我”这样是

“精神虐杀”,所以“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所以,“我”想道歉、补过。

3)那么,当“我”提及此事,弟弟的反应如何呢?怎么看待这种反应?

生回答,“他惊异地笑道说‘有过这样的事吗’”

如何看待:讨论;

讨论结果:A.假的忘记了;让“我”的心永远放不下;

B.没有忘记;但为了不让“我”太难过,只说不记得来缓解我的沉重;

C.真的忘记,“全然不忘却,毫无忘却”;当虐杀者都已知道是在虐杀其灵魂,而被虐杀者却仍然毫不所知,强烈了讽刺了被虐杀者的无知,揭示国民的愚昧、麻木;

至于,这三个结论,孰对谁错,我认为仁者见仁。

在这个案例中,清晰地反映了教学的简约、明朗,问题提出的简洁性和连贯性是相统一的。并且在大问题的贯穿中,教师亦可适当地点拨其相关的知识,如本文中的“倒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等等。再者,讨论的实际有效性,及讨论结论的总结和相对合理性,也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了学生对认识事物、评价事物的理解和能力。

笔者还认为,课堂教学是对话的。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三维对话。学生在对话中认知、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生命的思考和情感的感悟。要对话,找到对话 “切入口”是相当关键的。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支起地球。”巧妙地切入口。上一案例能能够巧妙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在于切入点“惊异和悲哀”上,他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惊异和悲哀什么。

三、作业布置与反馈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迷信着“考考老师的法宝”的信条,动辄强化训练、考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致使训练机械、沉闷、程式化,作业单调、缺少生气和乐趣,缺少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缺少对文字所描写生活的兴奋和激动,学生的学习和作业只是对知识的保持、再现等枯燥乏味的劳动,缺少真正的感情投入,于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欲得不到满足,厌学情绪,不满情绪潜滋暗长。而我们的老师却感叹“现在的学生太笨了,许多知识讲了好几遍就是不能掌握,许多显而易见的道理就是不能理解,许多感人至深的事物,就是不能接受。”殊不知,你的做法、你的机械、你的无知是一种对学生身心和学习的扼杀。

简约化的要求是,作业的简明化和生动化。读书和实践相结合是对作业简约、生动的诠释。阅读是感悟生命的喜悦、是体味苦难的艰辛、是咀嚼历史沧桑的无言、是同在蓝天下的爱与真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途径。其实,不光是后进生,对于所有同学而言,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和认知的最好方式。心理学家表明,通过阅读,学生对字与字的理解将转化为图象,文字和图象的转化过程即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

学生书读得越多,大脑里储存的知识也越多,就越能理解和掌握知识。比起,枯燥乏味和午休止的练习,这里将是乐土。需要指出的是,加强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的指导,也是开展阅读为作业的前提。

另外,作业应该贴近生活、富有实践性。即在阅读过程有相应的实践性活动。如,阅读过后,可以针对阅读的内容改写剧本来表演,也可以根据阅读情况,写写评论、谈谈心得。阅读与实践本身是相辅相成的。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减少反复、机械的形式训练,开展生动、实际的阅读和实践活动,融知识、能力于情感、价值观中,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案例: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信客》作业,安排学生改写成剧本、并分组排演。那么,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进入情境的进一步思考人物、身份、角色、心理、动作、语言等问题,并于快乐的实践排演中主动学习、挖掘。

作业的简明化也会相应带来反馈的明朗与直接。若是单一的训练,那是流于纸上的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反馈,而阅读与实践(也可是学生的写作、评论)的检查,使检查不再是呆板审查而是更富有情感化的另一种“对话”。

简约非指教学手段或教学本身的简单,简约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解读方案实施。语文教育是精神教育,语文教学的文本材料是例子,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情感、在教与学中、在读与赏中、在思与悟中帮助启迪学生的灵魂,感化学生的心灵。同时,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切实地教会学生读书。如同叶圣陶先生说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自会读书的能力。我们语文课的立足点应该是通过教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能,然后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所以,我们简约化本身的要求是,指导学生把一篇文章思路搞清楚,把一篇文章用最优化的方式解读成功。

总言之,简约不是简单的同义词,面对不同文本其实施的方案也不可能是唯一的,但他的基本出发点是在目标设置、课堂教学本身和作业布置和反馈上不再冗杂、繁琐亦不再肤浅、表层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