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解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与能力培养

解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与能力培养

日期: 2009-1-12 5:48:09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作者:黄昌盛,黄秀峰,周庆辉,韦荣耀,浦洪琴,吴荣敏,卢韬,杨园园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第一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是按章节讲授学科知识,讲究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欠缺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显然难以满足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需要;而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学术文化活动、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工作等[1],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与素质,从而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达成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2]。为此,我们与教务处、学生会等部门联手在我院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学生试办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对解剖学第二课堂的开展与能力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

  1  实施方法

  1.1  组建竞赛小组  首先与本院有关部门联系,争取人力、物力支持;向参赛对象宣传竞赛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然后采用自愿报名方式,招收对解剖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竞赛小组,并选派指导教师参与,给予解剖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指导。

学海网
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有效的活动,每一小组为5~7人,全年级学生共有54人参加,分成8个小组。

  1.2  竞赛内容  由教研室提供活动场地、人体标本材料、操作器械、药品及消耗物品,以系统解剖学的教学标本为蓝本进行标本制作。

  1.3  竞赛时间  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和集体活动的前提下,在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期间,利用双休日进行,每天活动2~3h,1个月赛完。

  1.4  评比和奖励  按照标本的完整、结构清晰、干净、美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本着鼓励的原则,依分数高低依序评个人一等奖13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6名,并给予奖励。

  2  结果

  2.1  通过参与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同学们体验到了解剖学教师工作的艰辛,知道了每件标本来之不易,使他们学会了在学习中爱惜标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标本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及团队精神。

  2.2  竞赛一个月后共制作了九类200余件标本,如骨骼肌标本、四肢关节标本、胃十二指肠标本、肝外形标本、气管支气管标本、肺标本、肾的外形及内部结构标本、膀胱的外形及内部结构标本、子宫卵巢输卵管标本、心的外形及内腔结构标本、盆部及四肢的血管神经标本、脑的外形及内部结构标本等。有的标本制作精美,得到了教研室教师的好评。这些标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标本不足的问题。

  2.3  部分同学熟悉了科研论文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发表论文1篇。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7班几个同学在制作标本时发现胸肌异常,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检索资料撰写了《双侧胸骨肌1例报告》发表于《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学海网

  3  讨论

  3.1  解剖学第二课堂——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的开展是一种创新的实验教学改革。它是对局部解剖学操作的一种补充,弥补了只能操作一个局部的不足,还使一些不能在局解操作课完成的项目,如开颅取脑、关节的解剖、内脏器官的解剖及神经、血管的解剖等,在解剖学第二课堂中就可以制作完成。

  3.2  通过操作技能竞赛方式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该课程医学名词多、容量大、晦涩难懂、难记易忘。随着课程学习的进程发展,先前的好奇逐渐被枯燥乏味所取代,相当一部分同学丧失了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制作标本,增强了主动参与意识,自觉地将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力,能帮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完善和巩固。对于勇于探索、善于钻研的学生则有利于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对解剖学学习产生兴趣。

  3.3  解剖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在标本的取材、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如何准确切割,保护要保留的结构,寻找血管、神经等,解剖要领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动手能力。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制作的标本都达到了教学标本的要求,这说明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了,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动手能力对于医学工作来说异常重要;并且,动手能力也与创造力密切相关,动手能力是创造性劳动的基础[3]。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通往医学成功道路的起点。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器官、结构与生理功能相联系,并与临床疾病相结合,使学生灵活应用解剖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在制作标本过程发现的结构异常,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由此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使学生从科研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在具体、系统的科研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4  存在的问题:①制作标本的材料奇缺,且不易购买,影响到后续活动的开展;②受活动场地和材料限制,只能接纳少部分学生参加;③指导教师在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牺牲休息时间指导学生制作标本,非常辛苦。

  3.5  建议及努力方向:①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要形成制度,由专人负责,各级领导和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活动,使其成为教研室一项经常性的工作;②聘请有关临床专家举办“解剖学与临床学科的相互关系”的专题讲座,阐明解剖学在临床各科,尤其是在外科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术式设计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解剖学的兴趣;③开设科研讲座,使学生了解科研思维及基本方法,指导学生检索资料,选题设计,申报本院资助课题。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融知识、能力、科研素质为一体的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第一课堂固然重要,但忽略了对知识全面理解和应用方面的教育,也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第二课堂则能够为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提高素质与能力提供积极有效的平台[4]。我们认为第二课堂的开展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增强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并为将来参加科研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新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 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4):73-75.

  [2] 王凤霞,刘家.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新途径探索[J].德育与素质教育,2005(27):73-75.

  [3] 于慧颖.劳技教育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动手做”到“动脑做”—兼论“动手能力”是大脑调控下手脑协调动作的创造性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25-28.

  [4] 李东亮,侯软玲,李炳,等.浅谈第二课堂活动与医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5,13(4):70-7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