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加快职教现代化建设须注意宏观调控

加快职教现代化建设须注意宏观调控

日期: 2009-1-4 9:57:46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史念曾

摘要:加强宏观调控是改变职教生源不足、经费短缺、质量下降的现状,加快职教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科学制订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合理开设专业、调整课程结构、运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调控功能、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建立职教集团和实习学校六个方面,探讨了加强宏观调控的途径及其对整个职教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宏观调控;现代化建设;途径

Abstract: Strengthening micro-adjustment and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the source of students exhaustion , funds shortage , quality descent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article has explored the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the whole vocational education enterprise from making plan scientificly , devising specialities reasonably , adjusting curriculum structure, applying th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function of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vocational training, establishing vocational group and practice school.

Key words: micro-adjustment and control;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method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日趋完善,生产工艺不断进步和生产设备设施科技含量显著增加,用人单位对新增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初创时期,学生用以进行实践操作的设备与形式有许多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职教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学海网
但是由于近年来职业教育出现严重滑坡,职教现代化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合格生源急剧减少,添置高精尖生产实习设备的经费不足。因此,充分运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手段,尽力化解职教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对于加快职教现代化建设,推动职教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制订教育事业发展计划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指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走产教结合的道路,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行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努力办出特色,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格执行经各级政府批准的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及时督查各办学机构事业计划完成情况,对无节制地扩大班额的行为加以限制。曾有部分学校随意招收计划外生,使班级学生数大大超过计划招生数,这种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所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忽视宏观调控,“普高热”将继续升温,部分学校随意扩大班额的情况也会进一步升级,普高与职高的比例因此将严重失调。几年以后,实用型人才短缺的弊端将十分明显,这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实际,科学地制订出教育事业发展计划,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于超计划大量招生,超班额进行教学的行为加以限制,使上述不正常现象得到纠正。教育部负责人强调指出,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应保持现有比例,努力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如此,普高与职高将会协调发展,职高生源状况将会显著改善,这对全社会人才的培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合理开设热门专业,调整课程结构

《计划》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改革专业和课程结构,实行弹性选课制度,提高培养质量,使毕业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职校首先应把社会需要作为开设专业的主要依据,行政部门编制年度事业计划时,应对社会用工趋向进行深入调研,并进行科学预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专业设置的计划,防止部分学校一味迁就学生和家长而盲目开设专业的倾向。这样就能保证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学生进得来,学得了,用得上。这样的专业紧扣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学生毕业时不仅能学有所成,而且能为用人单位所欢迎。职高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职校陷入低谷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设置专业正是使职教走出低谷的重要途径。

有鉴于此,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就显得特别重要。科学合理地开设专业,能避免学校之间重复设置相同专业,造成相互争夺生源,产生内耗,削弱职教自身活力的弊病,能使师资队伍相对稳定,有利于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同时便于集中资金,增添较先进的设备,加快专业现代化建设。对于正陷入低谷的职业教育来说,做到这一点,将大大增强其自身实力,从而为走出低谷铺平道路。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这是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最本质体现。鉴于目前各职校执行的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有差距,与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也不相适应,因此,现阶段首先应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目前各专业的课程分为重点课、考试课、选修课。

1.重点课。以若干与毕业生就业关系最密切的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为重点课,充分保证这些课的教学时间和实践操作时间,删去部分已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开发和编写体现与社会、生产实际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适当兼顾相邻专业的有关知识,务必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技能,达到国家制订的有关考核标准,学校应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2.考试课。把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公共学科及与社会需要关系较密切的专业课列为考试课。按“基础、实用、灵活”的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及自学能力。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成绩达到及格即可,要避免因这些课花费过多的精力而影响重点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

3.选修课。学校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为选修课教学时间(包括双休日安排半天),根据学校师资及设施条件开设多门选修课,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时,兼学相邻专业的主干课程,掌握多项专业技能,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能力。为了适应学生进高等职校深造的需要,通过开设选修课,提高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水平,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机会补充学习容量的不足。

学海网

对职高课程设置进行上述改革,完全是从职高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出发的,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一专多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多数学生不仅可以扎扎实实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而且通过考试课、选修课的学习,获得多张专业证书,做到一专多能。即使是程度差的学生至少也能学到一门专业技能,掌握在人才市场参予竞争的真本领。而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选修课等途径,全面提高文化课、专业课水平,获得去高等职校深造的机会,这样必定会大大提高职教的社会声誉,增强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有力地推动职教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调控功能

当前,初中毕业生盲目流向“普高”的势头有增无减。据最近余姚市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2001年全市初中毕业生中要求上普高的占73%,而愿意上职高的只占23%。相当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也尽力往“普高”挤,造成普高“人满为患”,这种势头如果持续下去,今后每年就会有大批考不上大学的普高学生进入社会,由于他们并无专业特长,毕业后需重新进行职业培训,学习专业技能,推迟了就业上岗机会,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浪费。

为此,在逐步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职教事业宏观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劳动、人事部门以及经济部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政府的各有关部门都能明确其在发展职教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及应尽职责,逐步形成新颖而有序的现代职教宏观管理模式,从而推动职教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如劳动部门应坚决落实先培训后就业、持证上岗的政策,明确规定用工单位必须凭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上岗证招收新职工,使未上高校的普高学生与职高毕业生就业时存在差别,以此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不再盲目报考普高,这样,教育资源的流向将趋于合理。普、职高协调发展既能满足普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需要,又能保证职高获得素质较高的生源,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利于社会经济更快地发展。

现在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单一的职高办学模式已不再有很高的热情,充分运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手段,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采用多种办学形式,将使职业教育重新充满活力。近几年出现的综合高中班、3+2高职预科班、“宽基础,活模块”实验班等形式,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能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愿望,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具有升学与就业两个出路,因而很受欢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已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宏观调控,使普、职高发展保持一定的比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职高学生拿不出令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这种比例就难以持久。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拥有专业技能是职高学生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的优势所在,丢掉了这一点,职高生的生存空间就会大大缩小。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这是教育部提出的一个目标性要求。因此必须把加强职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检查评估作为职能部门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当职高学生职业技能有可能不适应社会实际需要时,就要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内容、形式加以调整,对教学计划作出必要的改动,使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技能标准,获得今后在人才市场参与竞争的真本领。

《计划》指出:“要把职业教育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各专业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应是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的显著区别。为此,主管职高教育质量的政府职能部门和教学业务机构,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通过严格的评估考核,明确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职高学生毕业后能以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进入人才市场,并能为用人单位所接受。

五、建立职教集团学校和实习学校

职业学校布局不合理,多头办学,学校小而分散,办学效益不高,是影响职教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职教的社会声誉,使之在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根据职教发展现状,应花大力气重点办好省重点职校、省示范性职业学校,撤销部分规模小、设备力量差、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效益差的职校。对部分具有一定办学条件的职校进行合并,组建职教集团学校。其中,以师资、设备相对较好、规模较大的学校为中心校,集团学校所属每一成员校负责办好二至三个专业,严格教学常规,规范招生办法,实行教育资源共享,部分紧缺专业教师共用的格局。

集团学校可以避免专业重复设置的弊端,教育资源可以合理配置,专业设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专业教师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办学实力因此大大增强,从而缩小与重点职校、示范性职校的差距,有利于职教整体水平的提高。

职校现代化建设要求各专业有较多的资金投入,用以添置科技含量较高的实验实习设备,这对部分规模较小、经费紧缺的学校来说无疑是可望不可及的。在目前情况下,集中有限资金建一所实习学校是完全可行且十分必要的。实习学校的优势在于把分散的用来添置专业实验实习设备的经费集中使用,购置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的较贵重的设备(如机械专业的数控机床等),建立高规格高水平的实验实习场所。实习学校可以分期分批接受开设此类专业的学生前来实习,使学生走上社会前就能掌握各类较为先进的机械仪器和设备使用方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例如,余姚市职教实习学校在政府部门的直接扶持下,于1998年正式成立,集资上千万元,建成了高规格的实习大楼,配置了现代化的实习实验设备,对全币职高学生的实习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调控作用。该校至今已接受10多所职校2000余名学生前来实习,对于一些办学规模较小,无力添置实习设备,又难以安排生产实习的职校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前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设备有了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了职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实力。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