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日期: 2009-1-4 7:38:47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荆艳东 康彦彦

  【摘要】文章就老师、学生这两个主体展开讨论,积极寻求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营造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校园环境,构筑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富有科学理性而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关键词】人际关系;和谐校园;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校园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和谐大学校园一直以来都是各高校的工作重点。学校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坚持“依法治校”,建立起和谐运转的学校管理机制,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打下基础。
  一、以人为本——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是具有自然、社会、意识三种属性的社会实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种种复杂的心理状态,高校的管理核心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大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校园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一)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价值与活动的联结及其相互作用的状态,它以老师“教”和学生“学”为中介,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

学海网
师生关系的好坏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实施。
  1.  师生关系物质化。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化不断地侵蚀着这个社会,两千多年来深深根植于广大教师心中的安贫乐道的人生信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个别教师在教书育人活动中融入了过多的物质色彩,甚至有人为了物质和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职业道德;有些管理者利用职权损公肥私、乱收费、搞腐败,置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整体利益于不顾; 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强烈冲击,考试不理想、要准备入党、当班干,或打算保研、考研等,总会想到先去造访老师、或是千方百计寻找“可靠关系”。这些现象在现今的大学生活中真实存在,造成一系列的学校不稳定因素,使得学校的发展受到限制,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绊脚石。
  2.  师生关系不密切,师生间交往不多。
  3.  师生对于“大学学习”看法不一致。学生认为大学不同于中小学,信息量的空前增多和实践环节要求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对思维方式、实验、实践技能的训练取代了依靠记忆力获得知识的第一位置,教师不能再做手把手地向学生兜售知识的“夫子”,而应该做善于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和经验的“手杖”。但目前多数教师未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另外一些教师不太注意教学互动,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知识仅仅是单纯的传输,至于学生有没有吸收,教师往往不知道。
  4.  教风庸俗化。现阶段,有些学校的少数教师,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幌子,放松自己的教育责任,对学生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师生双方,除了上课,互不见面,互不了解。学生从教师那里既不能满足求知的欲望,也不能得到情感上的抚慰交流。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或者有意地去迎合学生,以使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给自己较高的分数。这种教风使学生滋长了不求真知的学风,使纯洁的师生关系庸俗化。
  (二)同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同学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质量的高低,良好的同学关系氛围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能更加舒心、更加有信心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1.同学关系冷漠化。大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自由的环境,学生往往只忙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致使有的同班同学甚至同宿舍同学之间的交流都很少,互相关心和帮助非常有限,这样的情况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非常不利的。
  2.寝室矛盾升级。
  3.攀比风日渐增长。
  三、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大学校园中两个重要人际关系现状的分析,就“教师”“学生”以及“学校”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努力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
  (一)教师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从现在起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未来的师生关系”一节中指出:“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1.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独特的人格魅力。现今社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这也促使一个知识陈旧滞后的老师必然不断努力,不然面对一群满脑新事物、新思维,满嘴新概念、新名词的学生,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尴尬。所以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独特的讲课风格,这也是吸引学生听课的关键,个人魅力能够使学生与教师有更加深入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
  2.树立师生互动的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师生互动的观念,就是要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灌输和信息单向传递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树立师生平等交往、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道德教育,都应该是“我讲你听”,“我主你从”的死板做法。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特别是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嘴巴动起来、手脚动起来,使学生在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动中进行体验和交流。

学海网
  3.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爱护学生是塑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异,要求教师应深入学生当中,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嘘寒问暖;爱护学生,保护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等。学生在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和热爱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爱的温暖,而且能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有助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二)学生方面
  1.学会自我调节,健康身心。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乐于和别人交往,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友善、信任等) 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如仇恨、嫉妒、憎恶等),总能关心所在集体(如学校、班级或团学组织) 的发展,能够把自己摆到集体中去,以人为镜、见贤思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既不过分地悦纳自我,也不妄自菲薄,能学会在集体中保有一个适当的位置,并会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乐于交往,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2.尊敬师长,积极与教师交流。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态度,将对师生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互相尊重是为人处世的常理,大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同样也将得到老师对自己的充分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大学生必须尊重理解教师,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真诚坦白地与教师交换意见,加强彼此沟通,弥补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不足。
  3.树立正确价值观,努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支柱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班级活动也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学校以及班级的活动,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团队意识,调节好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三)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高校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社会心理学告诉人们,人际冲突主要源于利益冲突(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的情况下出现的人际对抗) 、角色冲突(多表现为不同人物对角色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人际对抗) 和价值冲突(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的人际对抗),而制度缺失、不合理及无效监督则是这三种冲突的主要归因。由于制度不规范,必然导致社会利益分配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分明,所以导致人际关系矛盾重重,互相猜忌、仇视,很不友好。因此,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从制度着手,消除不稳定的根基。
  2.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宽容、开放、多元、和谐的校园氛围。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个体的分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客观上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作为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价值观对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方面的重要价值,从高校目标、指导思想、办学理念、行为规范及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着手,大力开展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不断提升高校师生员工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全校师生中树立起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定有序、宽容和谐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设和谐大学校园还包括许多方面,但归根到底,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本文仅就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大学校园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期在高校建设中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卢望平.浅谈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J].党史文苑,2006,(5).
       [2]严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3]王蓓颖.优化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大学[J].教师教育研究,2006,(9).
       [4]汤瑞华.平等互动:大学校园师生关系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3,(1).
       [5]周玉玲,田晓明.试论高校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1).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