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日期: 2010-2-26 1:27:12 浏览: 5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学生自由散漫、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专业基本功和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就业观念偏狭等问题。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努力扭转“夹缝中求生存”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作了准确定位。
夹缝中求生存的高职艺术类专业
和艺术类院校以及一般本科院校中的艺术系相比,高职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目前,国家有关的教育政策虽然一再向职业教育倾斜,但高职艺术类专业,除服装专业外,不仅没有改观,生存反而更艰难。有很多高职院校在其前身为中专时艺术类招生很红火,现在却因招不到学生而停招,专业教师无奈只得被分流到其他岗位上谋生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一是由于高校艺术类专业不断扩招,艺术类专业人才趋于饱和;二是艺术类专业的高额学杂费让考生止步;三是高职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艺术类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艺术系大张旗鼓地扩招时,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只得在他们的夹缝中求生存。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的条件和稳定的实习、实训活动基地。而调查分析结果却是:好多高职院校根本就不具备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条件,师资不够,实训设施和场所非常落后或基本没有,严重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片面强调专业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艺术类专业课程内容单一地指向专业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而忽略了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强化,而忽略了把课程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限制和束缚了人的潜能的释放。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落后在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基本普及的今天,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是以理论设计思想为指导,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训。如服装专业以理论设计思想为指导,注重裁剪、缝纫、制作等工艺流程的操作;装潢设计专业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则继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面对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张口设计思想,闭口设计思想,缺乏务实观念,与“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严重相悖。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在中学阶段都是由于贪玩,不勤奋学习,而导致文化课基础差的。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为了考学,不得已而改学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走艺术这一“短平快”的升学方式。因为在中学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升入大学后,把一些不良习惯如自由散漫、抽烟酗酒等带进了学校,给学校的管理造成了困难。
专业技能基本功不扎实这基本上是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共性。他们很少是为艺术而学艺术,大多是为了升学,“半路出家”,靠考前短期培训,就参加了考试,稀里糊涂地考进了大学。在这种“短平快”的专业高考棒的指挥下,他们的专业基本功能扎实么?尤其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他们是被本科院校录取后淘汰下来的,专业基本功的薄弱程度可想而知。、就业观念偏狭,缺乏理性思考这是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的结果。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不愿接受自己是一个高职生的事实,盲目夸大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他们普遍缺乏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精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专业基本功不扎实,做事眼高手低,就业好高骛远是他们的致命弱点。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格培养,因此,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培养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义务。职业教育要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质量、高技能的人才,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计划和目标,不断汲取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摈弃落后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将职业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贯穿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只有教师教育思想的先进,学生才能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师教得灵活,学生才能学得灵活。死板教条、落后陈旧的教育思想是培养不出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的。
加强就业指导,准确定位,明确指出高职生的就业方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针对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孤傲、清高、做事眼高手低等特点,学校应及时培养并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帮助他们摆正那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错误就业思想。一方面,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他们传递就业信息,逐渐弱化他们狭隘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就业指导部门聘请成功人士举办就业形势知识讲座,同时印发就业宣传资料,加强宣传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营造以就业为导向的舆论氛围和环境,来提高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使之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
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实用性,明确培养目标实用性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突出了应用性,才能体现其职业性。高职教育艺术类专业在设置上不应套用普通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以培养“学术型、设计型”人才为主的课程模式,而要根据社会需要开设培养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实用型”人才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外,更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王磊,王新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