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体验式教学在中专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中专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日期: 2009-12-6 10:45:13 浏览: 6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唐丽娟

波兰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与此相对应,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分为接受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因为“显性知识”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表达,能通过教材、媒体进行传递;而隐性知识往往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体验感受中习得,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历史证明,正是人类经过不断的实践体验,总结上升为经验、理论,反过来促进更好地实践,从而推动历史不断前进。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就是提倡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与人类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是非常吻合的。因此通过体验与反思,来掌握技能、方法,即所谓的“隐性知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方法之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它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一、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感受中经过反思,习得一定的在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与反思是关键,通过实践体验,领悟事件中隐含的规律道理与方法,通过比对反思,达到观念、理论的深化,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它的特点是:
1、它以实践体验为主,对于一些爱好动手操作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乐于接受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兴趣会明显提高。
2、体验式教学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以实践体验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体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探究精神,一旦上升到理论,又反过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若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技术人才,体验式教学无疑是首选教学方式。
3、体验式教学把体验与反思结合了起来,符合学生知识的形成规律,不同于一些死记硬背而掌握的知识。所以通过体验性学习所得的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忘记。对一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来讲尤其适合。
4、因为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因此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实践体验所得的隐性知识可以促进显性知识,即所谓的公式、定理的更好掌握。
正因为体验式教学的上述特点,使它不仅适用于基础教育,也适用于中专教学。
二、中专专业课程的教学可采用体验式教学
目前我区的中专生跟十年前的中专生情况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中考后,未能考上普高的学生进入了中专或技校,中专生中较好的参加对口高考,其次进入五年制大专班,剩下的成了真正的中专生。他们的成绩大部分是比较低的,除了智力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他们对一些公式、定理的学习不感兴趣,因而对课堂上的一些理论知识不是听不进就是掌握不好。大多数学生做了作业却不能领悟,作业反而成了他们的负担,时间久了,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厌恶学习。
中专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须的文化与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成为能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显性知识”,又要掌握“隐性知识”。但目前相当部分的中专学生,对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已缺乏兴趣。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又使我们有可能从实践体验入手,利用学生的参与热情,运用成功教育法,使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利用反思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专毕业生。
此外,中专是以培养技工为目的的,因此他所设置的专业课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更重要的是操作实践性较强,而且相当多的公式、定理是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它所组织的各种实习、培训都包含着相当多的专业理论。这就意味着体验式教学在中专专业课的教学中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过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地促进理论知识即显性知识的掌握。
三、怎样通过体验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
体验性学习的关键是体验和反思,体验式教学的进行主要是组织体验和引导反思。实验、实习、培训本身就是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由于中专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得不是很好,所以当一个实验内容或任务确定之后,老师需先做一下指导,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当大部分同学完成,而一小部分学生未能完成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对比。让学生在相互对比中进行交流、反思,初步感知改进的方法,将实践的东西上升到经验或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再做同一个实验或完成同一任务。这时我们会发现,相当部分的同学能够完成或比第一次做得快、做得好。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反思:跟自己上一次实验相比,这一次为什么做得快,为什么做得好?学生在反思中批判和改变自己,通过内省,形成自己的技能、方法与价值观。虽然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体验,但他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知道了完成或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技巧。喜悦之余,就使他反思做这实验的目的:验证某个定理。哦,这个定理就是这么验证的——哦,这个定理就是这个含义。一旦他想到这儿,就将实践经验转化成了理论——那些课堂上讲的他没听懂的公式、定理与理论。隐性知识的掌握促进了显性知识的掌握。使他轻松地掌握了他认为很难的理论,从而激发了他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在这里,实践与理论就相辅相成了。
根据中专学生的爱好,结合他们的教材特点,采用体验式教学,挖掘他们基本的分析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在实验中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增强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不正是当前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吗?但是,对于目前情况下的中专生来讲,体验式教学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在中专专业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孔子在2000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因此根据笔者自身的实践,认为体验式教学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实验或任务。对整班学生来讲,选择的实验或任务不能太过简单,因为一步到位、过于简单的实践所有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是没法展开反思的、或者说所进行的反思是提不到一定高度的,成功的喜悦也不会很明显。但是选择的实验或任务也不能太难。因为现在中专生的畏难心理很重,当难度偏大一点点时,他们就会停止实践,坐在那儿等待援助、等待答案,而不是去思考。为此,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有着充分的了解。事前需估计所设置的实验或任务能有一半的同学完成时,体验式教学便可开始了。因为当不会的同学成为少数时,孤立感会迫使他去向别人学习,从而使老师组织的反思活动得以进行。至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或任务,则可利用序进原理,在完成难度略低的任务的基础上再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对部分任务进行适当的分解或组合。
其次,由于中专生的理论知识学得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不会预复习,因此教师在实施体验式教学前必须做充分的解释与引导。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工具,要做些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一切实践都是徒劳,不会有成果,只会有危险。
接下来,教师要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第一次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每个阶段要划分得非常清楚,而且目标明确。
初次实践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协助甚至参与,但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其目的是让部分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必须巡视,对所有学生的进度有充分了解。当估计能完成的已完成,剩下的不可能很快完成时,初次体验阶段就结束了。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初次反思,不同的学生反思不同的内容:对未完成者来说是相互比较,跟完成者比较、跟未完成者比较,方式可以是借鉴、请教或者批判等等。通过相互比较,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没完成、怎样才能完成。对完成者来说,可以是相互比较,也可以是自我反思:怎样才能做得更好?通过反思初步形成完成任务的经验、方法与技巧,开始感受到掌握隐性知识的喜悦。整个反思过程由老师组织,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自由开放,获取各不一样的知识、技能,形成各自的价值观。
当学生感到自己能完成这一任务时,再次的实践体验就可以重新开始了。这次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可由学生独立地进行。对上次未完成者来说,这是形成经验、技巧的过程;对完成者来说,这是一个提升技能的过程。两者都从这个体验过程中学到了所谓的隐性知识。它不仅仅是以往实践的查漏补缺,更是技能、经验、方法的形成与提升过程。
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反过来又为更好地实践服务。因此再次反思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让学生反思,主要是自我反思,这是学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的关键。因此在再反思阶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考虑这次任务为什么没完成或完成了,完成这项任务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法,并且要引导学生反思: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验证了什么样的定理?从而使实践体验转化成理论知识,反过来促进学生对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实施过程中,四个阶段要划分得非常清楚。绝不能第二阶段还没有完成,部分同学就进行第三阶段了,部分同学第四阶段还没有成功,就已经准备收拾东西。因为这四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是环环相扣的。一个阶段的任务没完成,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没法达成,整个实践体验的目标就没法完成。所以教师必须把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而且每个阶段的任务都须完成,因此教师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并具有足够的耐心。
由于中专生的特殊情况,加上培养目标以及选用的专业教材的特点,使得体验式教学在中专专业教学中可以得到较好的运用。通过体验与反思,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相信,体验式教学在中专教学中一定能得到广泛的推广与运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