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日期: 2008-12-28 8:49:26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半工半读”制度的逐步试点、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处在边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将面临新的危机。文章从当前形势出发,论述了职业院校在改革过程中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文素质;职业教育;和谐发展;模式改革

Abstract: As 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study" step-by-step system of the pilot,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model will be a fundamental change. Marginalized i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education will face a new crisis. The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scussed the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the humanities. 
Key words: quality of the humanities; vocational educ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del of reform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党中央和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学海网
正如人说“国家新资助政策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添了把火”。[1]与此同时,国务院和教育部提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这必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所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技能训练为重点的时期。但是如果我们从教育的本质,从人的发展角度思考“半工半读”制度,难免会提出另一个问题:中等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否会面临风险?是否会被进一步地边缘化?缺少人文素质教育的职业教育会是怎样的结果?带着这些问题,本人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半工半读”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半工半读思想在我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现代职业教育视角看,它是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半工半读这种学习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模式。 [2]
  2005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强调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按照《决定》的要求,教育部随后也印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以及《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大力推行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因此,重视技能训练和培养的“半工半读”制度必将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代表了中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半工半读”制度下职校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风险
  科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一直伴随着高校的成长,根植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之中。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这种关系尤为突出。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加之当前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存在着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一些职业院校单纯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文教育则重视不够,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文教育处于边缘状态。[3] 

学海网
  “半工半读”制度要求职业院校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落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他强调“校企合一”、“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的培养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这正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的匮缺,以及体制转轨和产业转型亟须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新兴技能的培育。[4]
  三、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新时期,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其总体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这一决定,明确地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科技素质教育并重,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中重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而轻视甚至漠视“做人”的学习,认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的目的。通过职业教育使学生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技能,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任何教育,他的根本任务是启迪人的心智,其终极指向是促进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职业人”,而且是“社会人”。“社会人”是“职业人”的前提。“人的社会化”就是人文教育对一切社会成员的“人化”教育,是旨在培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没有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之分,是全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中最基础部分,贯穿于人的教育的全过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基础和优先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提到:“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
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开放的人。任何把对劳动者的教育计划局限在可能产生短期效益的劳动技能上的企图,都将导致大量长期的结构问题。其代价将是一个僵化的非学习性的劳动市场。这种市场面临快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会风险很大。”所以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发展的长远要求来看,职业院校不可能排除人文素质教育。
       (三)职业教育更需要人文素质教育
  在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中,人文素质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它是关于人的精神、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教育。职业院校由于自身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等特殊性,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是职业院校以理工科为主,学生主要是理科生,文化素质不如一般的高校生,更需要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强烈地呼唤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关怀。而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职业院校在处于外延扩展,内涵发展的特殊时期,在专业设置和专业教育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重客观知识轻个体知识、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等倾向,客观上对人文教育不到位,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发展。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如普通高校学生。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刚刚完成初中教育,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少,学习能力都比较差,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只能成为简单的技术工人,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三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就业市场导向性。职业院校毕业生只直接面对市场,面对社会,而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机制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备适应社会变化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如有效的沟通交流、承受挫折、理解感悟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总之,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在关注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使其成为“社会人”,而不是“工具人”,促进个人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与否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是否能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强,高治军.国家新资助政策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添把火[N].中国教育报,2007-09-05(1).
       [2]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3]高立宝.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5).
       [4]论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文素质教育[OL].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