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日期: 2009-1-1 8:34:48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前新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必须面向市场,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略述己见。

    一、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位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究竟应当如何办学,如何定位,找准自身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并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求得自身的发展,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这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办出特色”的办学宗旨,面向市场,紧密结合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合理定位,办出特色。

学海网

    从实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应定位于企业定向的学历教育、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求职人员的技能教育。首先,接受地方企业委托,定向培养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其次,高等职业教育应满足在岗职工对较高层次的学历需求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对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可根据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灵活组织教学内容,采取围绕专题的中短期办班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选择教材、组织函授、辅
 以讲座的形式,如当前各类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知识及专业外语的培训班等。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可以带着企业的开发课题进校接受培训,利用学校相对雄厚的科研力量进行攻关。学校也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专业条件,组织科研力量走出校门,到企业第一线去办学。学校还可以将实验室、图书馆和校办工厂等科研教学设施对外开放,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
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首先,要办出自己的类型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有两个侧面。其一,它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二,它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职业教育。其主要目标不是针对具体岗位培养技术工人,而是针对岗位群培养第一线的生产技术员、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经营管理人员。其次,要办出中国特色。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有不同于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基本形成了以下特色: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由学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置专业;以“双师型”教师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作为重要保证;以产学研合作作为重要途径。第三,要办出地区特色。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办学,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有利条件,办出有地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第四,要办出学校特色。目前国内由多路大军共同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这些不同类型的学校应根据各自情况办出不同的学校特色。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以自己的亮点、优势打造品牌,提升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在当代社会,对于一个就业者来说,既有社会层面的素质要求,又有职业层面的素质要求,就业者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立足本职工作,适应社会,持续发展,实现自我。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首要任务就是为产业培养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他们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与技术创新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从大职教观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在课程体系的开发及课程教学中始终坚持素质教育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高职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就业者来说,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抓起,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要通过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让他们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2)职业适应能力。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使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加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出发,既努力让学生掌握各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同时设置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课程体系建设兼顾多种专业,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做到一专多能;将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上,使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变能力不断强化。
    (3)善于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日益需要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合作,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等职业教育要从重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转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出能够理解他人,善于适应各种人并与之合作的人。
   

学海网
2.高职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创新的教育,应强调突出个性,重视潜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然,以往“标准件”的培养模式和“整齐划一”的产品规格已不再适应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树立“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全新的教育思想,把创新教育作为深入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1)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创新是指运用个人的创造能力于科学技术、文学创作等领域,从而产生出新的、具有个人和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过程。毫无疑问,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路、新技术的发明,还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总之,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
    (2)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让教师投身于创新教育,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增强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的紧迫感。二是教师要有进取精神,切实提高“自我教育力”和“自我上进心”,视终身学习为职业的需要。三是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创新能力人皆有之,但创新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一是从自身认识经验中获得;二是由有经验者给予方法指导而获得;三是从教育教学中获得。其中,以教育教学中的训练为最有效的方法。为此,确立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应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途径,以训练为主要方式。
    3.高职人才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自我谋职或就业能力的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从教育对象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父母为其营造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几乎没有“劳其筋骨”、“饿其肌肤”的体验,更缺少“苦其心志”的锻炼和考验。因此,注意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已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使他们毕业后无论是应聘就业,还是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都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干出一番事业。
    (1)注重创业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是创业教育的首要内容。在有关创业意识的教育中,应启发学生产生创业需要,即自己创业的要求、愿望和意向。从创业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人手,将他们的创业需要升华为创业动机,知道为什么应该创业并树立创业的初步意识,使学生懂得面临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一个人除了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还应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否则,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时甚至变得毫无意义。
    (2)打好创业知识基础。为了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高职院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取相应的对策。要着力进行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创业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都应包括创业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各专业课的教师要注意寓创业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创业教育。创业知识还应包括怎样选择、怎样建立、怎样管理一个企业的有关知识。
    (3)加强创业品质培养。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创业品质培养。诸如有胆识、有风险意识,不优柔寡断,心理承受力强,有敢胜、领先的强烈愿望,并能将这种愿望落实在行动中,成功欲强;能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从实际出发进行中远期目标规划和近期计划的制订,善于运筹和组织具体工作等等。
    (4)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为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磨练学生的创业意志,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艰辛,品尝自己劳动的收获,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另外,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支持,希望政府各部门都来重视、关心、支持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形成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