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部崛起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部崛起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日期: 2008-5-10 2:16:53 浏览: 4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高利兵

摘  要: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新,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要以观念、体制、技术、政策、环境创新实现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部崛起;职业教育;发展策略;创新

     “中部崛起”是人们的热点话题,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奋力崛起又是中部地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区域职业教育如何大力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崛起服务,更是人们要探索的战略性课题。

    以“中部崛起”视角盘点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我国的中部崛起面临着诸多难题,据专家分析,一是“三农”问题严重,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二是传统工业转换困难,阻碍工业化进程;三是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四是行政区划壁垒突出,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区域之间的联动;五是资源拉空现象严重,发展后劲不足;六是政策效用低,成为导致中部塌陷的外生因素。而工业化、城市化、“三农”问题都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中部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东部的差距也相当明显,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制约性因素。

    认识不到位,尚未建立有力的管理体制  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及领导重视经济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职业教育多是口头重视,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办学条件等方面扶持不力。许多地方还没有真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级管理、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政府还没有真正承担起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责任。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众多社会人士对职业教育不认可、不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政策法规执行不力,有力措施不多  一些地方贯彻执行政策法规时轻描淡写,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没能有效实施。未培训先就业,未培训就输出现象并不少见,未达到就业年龄的初中毕业生甚至辍学生外出务工的现象也很普遍。许多地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的还不到位,专项经费尚未设立,有的还平调学校资金。2004年中部六省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42.58元),安徽仅921.04元,为全国最低,扛西、河南、湖北呈负增长,湖南增长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57%),更低于其普通高中水平(11.59%);六省职业中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7.70元),湖北、安徽仅62.20元、64.53元,为全国最低,安徽、湖北、湖南呈负增长,江西增长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9%),更低于其普通高中水平(18.78%)。行业、企业办的职业教育规模过小,民办职业学校寥寥无几,招商引资的职业教育项目少之又少,非政府力量办学与政府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偏少,发展不平衡  中部高中教育发展落后,其中的职业教育比重偏低,许多地区中职与普高远没有达到大体相当水平。2004年全国初中升学率为63.8%,中部六省都低于这一水平;除河南、湖南外,其他四省2005年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百分比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有的县中职招生仅占高中阶段的20%-30%,不少县至今还没有办好一所职业学校。许多职业学校由原来薄弱的中学改制而成,办学条件差,培养能力弱;骨干中等职校被升格或并入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办学受到严重削减,不少学校停办或改做他用,中等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流失严重。

    结构不合理,教育质量偏低  农村职业教育规模偏小,基础条件差,培养质量低;职业学校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技术培训,农村成人教育成为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部分,不少地方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培训规模、办学形式、培训条件等不能适应社会旺盛的需求。2004年中部农村劳动力14683.9万人,占全国的29.47%,农村成人技校42712所,占全国的22.28%,成人技术培训843.78万人,占全国的16.46%,培训率5.75%,除江西外,其他五省培训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9%);农村富余劳动力4957.2万人,占全国的32.72%,转移培训730.04万人,占全国的22.83%,培训率14.73%,除江西外,其他五省的培训率也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1%)。学校生源素质差,沿袭普通教育模式办学,专业技能教学课时量严重不足,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市场的需要,毕业生就业质量低。

    基础能力弱,办学机制不灵活,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欠缺  经费投入杯水车薪,导致办学硬件特别是实习实训设施严重缺乏;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加上教育人事制度的呆板以及待遇环境的局限,难以扩充师资和留住优秀教师。公办学校办学机制不灵活,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开放意识还不强,虽然有些也与东部企业、院校合作办学,但还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学校还没有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不能紧贴市场需要,未能走出一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发展之路。中部多数职业学校还是为东部经济发展培养劳动力,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还十分有限。

    从“中部崛起”视野看区域  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创新

    中部崛起,重要的是要实现经济崛起。有专家指出:(1)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搞好工业园区建设,是崛起的重要途径;(2)以城市化为核心,促进都市经济圈的繁荣,是崛起的重要增长极;(3)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是崛起的突破口;(4)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崛起的根本所在;(5)实行跳跃式发展战略,是崛起的必然选择;(6)在“三农”问题上率先突破,是崛起的重中之重;(7)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益,是崛起的有效支点;(8)应从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中,找准崛起的切入点;(9)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是崛起的现实落脚点。但无论是以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为核心,还是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突破“三农”问题,都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中部经济崛起的战略性选择。

    国家对职业教育和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为中部职业教育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从中部崛起的现实来看,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自主创新,创新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所在。

    观念创新是中部职业教育实现崛起的先导  观念对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对社会活动具有指导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中部职业教育要崛起,必须要探寻有中部特色的区域化的发展新思路,首要的就是冲破传统、保守的旧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创立新观念和新思维。极力转变传统的、狭义的职业教育观念,确立涵盖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在内的职业教育对象终身化、发展产业化、运作市场化、投资多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大职业教育观念,构筑一条由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导向的就业道路。观念到位,行动才能到位。观念到位的关键,不仅仅是领导慷慨的表态,会议上激昂的讲话,更重要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结合区域实情和发展特点,在实践中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并培育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勇于破除区域行政壁垒,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确立“联动”、“协同”、“共赢”发展的新思维,统筹制定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体制创新是中部职业教育实现崛起的根本  实践表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快慢与制度保障是密切相关的,“长三角”等地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地区冲破了传统的体制、机制束缚。江苏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的“1122”工程,调整布局结构,推进骨干职业学校建设,走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并重之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走职业教育对外开放之路,其常州市技工教育坚持推进以布局结构调整为主线的体制创新。中部职业教育要崛起,也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的内生动力。从区域实际推进创新,完善体制和机制保证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一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已成为中部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心和紧要问题。二要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活力。三要建立经费分摊机制,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要改善教育资源要素配置,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网络化、集群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五要建设职业教育保障体系,促进体制、机制创新顺利平稳推进。六要完善职业教育所有制结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办、行业举办的职业学校的发展,形成多元办学、共同发展的局面。七要倡导开放思维。扩大对外开放度,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中部与东、西部地区以及与国外职业教育市场的对接。

    技术创新是中部职业教育实现崛起的关键  大量研究文献指出,创新是在一种环境中行为主体通过相互协同作用而创新技术的过程。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获得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牵引机,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关键。其一,增强办学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在招生、教育、教学、就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其二,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技术创新服务网络,提供信息、技术等要素并加以整合。其三,以项目为纽带获取政策援助和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区域合作,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从区域实际出发,创造性推动“四个计划”、“四大工程”的实施,提升基础能力,拓展职业教育服务领域。其四,改进技术手段,如设立职业教育券、奖学金、贫困生资助及“欠费入学、就业还费”等制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除湖南外,中部其他五省生源充足,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抓住时机极力扩大招生规模,是中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其五,以“软实力”提升竞争力。中部职业教育发展不仅是资源优势、办学条件等“硬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以文化、制度、创业意识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提高的过程。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说过: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最难替代模仿、最持久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中部有许多“文化资源优势”,弘扬区域优秀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是中部职业教育崛起之魂。“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任何知名的学校品牌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确的办学理念。”

    政策创新是中部职业教育实现崛起的保障  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导向功能和保障作用。政策创新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更科学、过程更规范、目标更明确、手段更完善、效果更明显。一是政策观念的创新,要科学认识制定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功能、本质和政策的生命过程及其合理性。二是政策手段的创新,包括发展职业教育传统手段和新手段以及各种政策手段更有效的配合。三是政策目标的创新,使政策目标与政策供给更符合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需求,使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更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四是政策制定的不同主体能力的创新,特别是地方政策创新水平的提高,各级政策贯彻者执行力的提升。五是政策过程的创新,包括政策生成、反馈、运行、调整、中止的整个生命过程的科学化。六是政策内容的创新,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不断地推出新政策,以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环境创新是中部职业教育实现崛起的基础: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市场经济时代各地区为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中部职业教育与东部的差距在拉大,与西部的差距在缩小,如果不在发展环境上创新改进,将会失去加快发展的基础,无法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脊梁。一是优化社会环境。政府、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实施职业教育宣传工程,多媒体、活形式、全方位地宣传政策法规、办学成果和受教育者的岗位贡献,引导社会公众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二是注重人才环境建设。一方面拓展“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将贡献突出的优秀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范围;另一方面制定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的措施,为优秀专业技能人才提供岗位,给予人才发挥才能的空间。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政府奖励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三是大力改善投资、融资环境,实行税收、土地资源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行业投资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境外投资者兴办职业教育,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科技创新和进步,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树华,陈丽娜。中部崛起必须解决六大难题[OL].www.central-inno.cn,2004-05-12.

    [2]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N].中国教育报,2005-12-31.

    [3]张昭文。关于农村成人教育进展情况和推进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现状和挑战[OL].www.zjzw.net,2004-12-06.

    [5]韦?|勇。树立大职教观念  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OL].www.doule.net, 2005-01-04.

    [6]袁丽英。江苏职业教育:成就、经验与不足[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7]卢联珍,黄宾质。技工教育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11).

    [8]陈嵩。未来几年我国不同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预测[J].职业技术教育,2004,(31).

    [9]曾鸣。试论高职学院品牌经营[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10]章志成,黄宾质。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