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推进中医药国际化

日期: 2010-7-18 22:52:13 浏览: 1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核心动力来自于人,加快中药产业人才培养,是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前提。我国中医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关键词】 中医药;国际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core impetus from human beings;to speed up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ial talents training is the prerequisite of better and more quickly promoting national TCM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main training base of TCM talents is higher TCM colleges.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tatus and main existent problems in national TCM higher education,pointedly puts forwards strategy of TCM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 needed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TCM;internationalization;higher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
   中药产业国际化已成为大趋势,而加快中药产业人才培养,是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前提,甚至可以说是实现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分析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1 中医药高等教育与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不同步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各中医药院校为社会输出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药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离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1.1 中医药教育管理体制有待深化改革
   我国高度集中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尚无实质性转变,造成以下问题难以解决:一是部分学校和专业重复设置,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不合理,不利于按照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不利于调动高校培养中医药人才与研究开发科研成果的积极性。二是行业内部的产、教、研尚未形成合力,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国际化,需要教育与科研和生产相结合,而我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脱节,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提高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效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高等院校并未在中药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中发挥带头作用,不利于现有中药科技人才在科研中发挥作用。这些都阻碍了国际化所急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
   1.2 中药产业国际化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别缺乏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制的综合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及获取知识的能力。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产业发展急需多学科结合的学术带头人、跨领域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和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以及精通国内外专利及药品注册法规的各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主要以中医、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主,对于国际化急需的各种复合型人才,如懂中医药知识的英语、法律、管理、营销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大,导致目前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过于专业化,中药产业国际化急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别缺乏。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人才知识结构欠缺
   我国中药专业的现行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以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炮制学等五大专业课为核心,加上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构成。这种体系尽管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课程结构过于专门化,导致毕业生的知识面太窄,需要较长时间的再学习才能适应药学工作的要求。其次,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学科的发展与创新要求。过于强调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课程体系没有突破老的框架,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现代生物医学和现代药学课程过于单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创新要求。
   1.4 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书本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过分强调教师作用而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大多数毕业生临床急症处置能力较弱,外语、计算机、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较为贫乏,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参与科研和实验操作及对外交流等能力明显不足。可见,常规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调整。
   1.5 在国外兴办中药教育刚刚起步
   中药产业国际化还需要在国外兴办教育和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本土化人才由于不存在语言、文化等障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中药产业向国外扩展,有效增强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国外兴办中药教育才刚刚起步,国外培养的中药本土化人才极其缺乏。
   2 适应中医药国际化需要的中医药高等教育策略
   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2.1 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中医药高等教育要适应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吸收现代教育观念中科学、合理、先进的成分,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首先,应从中医药国际化的角度思考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中医药国际化的挑战和竞争,加快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要与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相一致,用多学科融合的方法解决中医药学术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其次,中医药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医药教育要适应国内外医药市场、医疗体制的变化,加快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再次,应根据国际大环境的变化,改革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高校要关注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全球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等,并落实在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发展中。
   2.2 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积极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中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高科技专业人才,更需要一大批既懂市场又懂科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角度出发,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瞄准中药产业发展需要的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适当调整现有专业结构。其次,中医药高等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国际化的大潮中学会生存。因此,必须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中药院校教师队伍的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再次,必须通过改革,使中药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使高等中医药院校与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提高中药院校的办学效益。
   2.3 大力培养中药产业国际化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中药产业国际化的过程,首先需要一批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医药专业知识,还应当能与有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富于创新精神。因此,大力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生物、化学、信息等现代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对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水平的中药科技人才为数不多,且老龄化现象较严重,急需一批年轻有为的高水平中药人才来接班。因此,在中医药高等学校中,除了要培养更多合格的本科生之外,还要增加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比重,建立起完善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科技人才培养系统。同时,可以通过设立中药研究青年研究专项基金,加快培养中药科技领域的专家。其次,中药产业的国际化,还需要一大批懂得中医药知识的营销、管理、法律、计算机、外语等各类复合型人才。所以,要大力培养中药外贸外语人才,既懂中药外贸知识又懂GAP、GLP、GMP、GSP、GCP等国际质量认证规范的人才,既懂研究开发又具备生产经营才能和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既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药审制度、药品管理法规又掌握国际中医药研究开发动态的专门人才。
   2.4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继续教育活动
   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将教育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并不断扩大教育范围。首先,积极开展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对中医药在职人员“充电”,使其不断接受、掌握和应用新知识。职业教育应把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医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宗旨,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职业性特点,促使中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有合理的配置。其次,积极发展中医药视听教育并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
   目前,各大中医药院校应该积极支持并兴办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医药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2.5 积极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并扩大对外教育规模
   我国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国外普遍不认同中药。因此,除了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外,还必须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教育与交流活动,扩大中医药在国外的影响。中药产业要走向国际化,中医药教育必须实行“双管齐下”的方针:除了要大力培养国内中药人才外,还要培养国外的中医药本土化人才和“亲中医药派”,从而促进中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因此,必须逐步扩大对外教育规模,建立比较完整的中医药涉外教育体系,完善中医药涉外教育培训制度。
   2.6 积极推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的有效结合
   政府应进一步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制定有利于推进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金融机构有效结合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挂钩,长期稳定地在人才培训、科研开发、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办研究开发机构、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开展项目合作;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等,促进人才的横向交流。国家还应结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改革,组建一批以高校为主、吸收科研院所参加、有企业参与、多方联合办学的中药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培养基地。用以上新机制快速聚集人才、技术、仪器设备等科研力量,加强学科互补、产学研结合,加快培养中药产业国际化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季霞.中药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困难[J],中国药业,2007,18:13.
   [2]徐顽强,邹珊刚.试论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平台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4,9:38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