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浅谈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日期: 2010-7-24 8:14:19 浏览: 1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最近几年,在计算机软硬件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得到很大的促进,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文章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化。
   【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课 教学
   近两年来,中小学的配机数量、机型、教师配备都有了令人可喜的改观,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该怎么教和学,是值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两点误区
   1.重视动手上机,忽视理论的学习
   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只是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不用介绍计算机的原理。那么学生到底应该不应该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呢?回答是肯定的,学生应该简单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因为没有根基的“大厦”是不牢固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更应该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当然,因为中小学生的特殊性,讲计算机原理的时候要抛开那些理性的、烦琐的理论,要举生动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
   2.重视授人以“鱼”,忽略授人以“渔”
   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我们都遵循教材,先讲计算机基础,然后就开始了WINDOWS98和WINDOWS98中的一些应用程序以及OFFICE2000和INTERNET的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会什么,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渔”是什么呢?是捕鱼的方法,是学习的规律。我们学计算机学什么?学WINDOWS98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忘记WINDOWS98只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操作系统而已,OFFICE2000也只不过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办公软件。我们学习WINDOWS98和OFFICE2000不单单是为了简单的会使用它、熟练的掌握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学这些东西的过程熟悉计算机里各种软件的使用规律,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软件奠定基础。比如:教师讲OFFICE2000中WORD2000的时候已经学习过WINDOWS98中的记事本和写字板,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总结这几种软件的共性,鼓励学生先自己尝试使用WORD2000,这样教师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可以针对学生碰到的问题讲解,教师讲课轻松,学生学习也有目的,真正作到事半功倍。
  
   二、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呢?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我想具体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信息技术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是一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3.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著名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再有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它正逐步成为继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后的又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高度体现了教学个性和协作学习模式的统一。比如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广播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来解决问题,当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合作技巧。又如,学生还可以借助联网功能,在其它用户那儿寻找信息,同学间的联机讨论则能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
   三、加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信息技术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如指导学生运用WINDOWS 98中的画笔软件绘制简单的彩图,并发挥想象力制作书签、友情卡等。再如利用现有条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还可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直觉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但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却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