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转换教师职能 服务区域经济

转换教师职能 服务区域经济

日期: 2010-7-25 16:25:11 浏览: 1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资源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文章从学校要改变单纯的招生办学观,教师要改变守旧的课堂教学职能观,利用院校雄厚的技术人力资源和物质设备资源条件,充分发挥丰富资源的优势,在搞好教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为地方济服务,为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办好一所学校、促进一方经济、富裕一方民众才是办学效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教师 职能 区域 经济
   一、转变观念,赋教师职能以丰富的的含义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这种古老的解读,在现今社会,不免有狭隘或偏颇之处。首先,所谓传道,应该包括但绝不能限于知识,还应该涵盖学习之道、思考之道、操作之道、协作之道、敬业之道等等。
   其次,所谓授业,也不只是更不应该只是教授学业。这里的“业”,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除了学生的学业、事业等,它还应与教师身处的区域、地域的事业密切联系。
   最后,所谓解惑,不应该只是解答课本上的疑惑,也不只是解答学校学生的疑惑,更为重要的是解行业之疑惑,区域主导领域之疑惑、困惑、迷惑。
   那么教师就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了。近年来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观念上的转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教师过去只搞教学忽视教研而提出要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也有针对忽视教师创造性劳动特点而提出要培养创造型教师的。也有提出改变教师讲的好干的差而提出培养技师型教师的。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谈到未来教育时,人们往往也谈到教师职能的转变。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未来的教师应该发挥新的作用,应该肩负起新的任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社会实践服务第一线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有道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二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富有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及院校教师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利用院校人力、物力资源优势来加速院校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不失为1+1大于2效果之良策。
   二、服务“区域经济”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1.立足校内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发展的人才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是朝着多层次分体路线发展专业体系需要专业技能人才,专业技能人才需要专业技能学校来培养,专业技能学校需要通过专业技能教师与专业技能设施进行技能教学训练来实现。专业技能型人才不但要具有最基本的德、智、体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在技能培训中学会实际动手操作,逐步为社会培养发明创造、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专家。所以职业院校,承载着更多的将农业高技能人才输送到生产战线的使命和任务。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事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那么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毕业了多少学生,教师的价值也不是体现教授了多少课程,关键是所教授的学生是不是达到了教育目标。目标实现了就为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就农业而言,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面临农业技能人才严重不足,而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正在逐步摸索中。在这一背景下,肩负科教兴国,科教兴农重大使命的教师,面对种种新的挑战,只有转变教师职能,适应发展需要,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时代合格的教师,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2.融入区域经济圈,科技服务解决实践难题
   农业院校要服务“三农”也许是老生常谈,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农村生产力低下,劳动者素质不高,科技得不到很好普及和“三农”急需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现实。院校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和科研设备资源,老师不仅只站在教室三尺讲台,还要站在无垠的田野讲台、科研项目讲台,为地方经济献策出力,在我们提倡学生要走出课堂学习,同样也要老师走出课堂教学,到生产中出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这是院校求发展、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为例,佳木斯是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三江平原的主体,地域辽阔,土质肥沃。行政区内耕地面积2363万亩,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市属耕地面积1634万亩,人均耕地10亩,分别为全省和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2.5倍和7倍。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战略储备粮基地,素有"北方粮都"、"中国大豆之乡"、"中国水稻之乡"的美誉。商品率在80%以上,建立各级、各类农业示范园区514个,佳木斯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以益海集团、雨润集团、金锣集团、光明乳业为代表的70户粮食、畜牧精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已经引领了14条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佳木斯的发展蓝图已经制订,今后还要继续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双高”大豆、专用玉米、无公害特色经济作物、优质畜牧产品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在这里农业教育要跟上,学校办到村上,教师下到田间是必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将新理念、新观点、新技术带出来传下去,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快普及实用的提质增效技术。佳木斯辖区有8所农业院校及科研单位,应该为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和硬条件。办好一所学校促进一方经济才是办学效益最大化的实实在在的体现。
   仅就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来说,种、养专业是学院的两大主干专业,特别是种植专业,有60年的专业历史,其中农学专业是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该专业在2001年被评黑龙江省重点示范专业,“作物病虫害防治”、“田间试验统计”等二门课程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课,有多名双师型教师都在各自的相关战线上被认可,并成为名师和专家。正在培育的新品系水稻“佳农吨粮”,2007年通过了“预备试验”并且已报省批准,准备参加“区域试验”。其中有二个育成品系,目前仍继续加强与吉林农科院国家玉米中心“玉米转基因育种”的合作,进行育种试验和种子的示范示验。并承担市种子公司的种子区域试验。有一名教师被聘为佳木斯市“种子质量检验员”,为时有发生的农、商种子纠纷进行公正鉴定的处理,也为农民用上放心种子提供方便。还定期或不定期的下县进行技术指导与成果讲授,成为园区生产、防害治灾,提高人员素质的主要师资力量,不仅如此,还与宝清县建立了共建关系,定点指导农民测土施肥、测土配方给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为农业生产安全、降低产成品的成本、提升产品档次、增加效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实施优质品种工程,着力提高农产品商标的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三江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发挥独特作用,试想如果这些教师只蹲在家里,蹲在学校岂不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办好一所学校、促进一方经济、富裕一方民众才是办学效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曹晓光.论高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2]戴洪生.中国农业教育.200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