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日期: 2010-6-23 8:40:45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南通职业大学 顾力平

摘 要: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然后围绕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分别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四个方面,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调整已逐步形成共识,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的教学环节。要提高培养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内涵建设时,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相对薄弱的现状,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
   (一)狭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传统实验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验教学和专业性实验教学。现代高职教育的实验不应全盘套用传统实验教学做法,应该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改变按课程开设实验的做法,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训教学。实训教学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历教育过程之中,并应占有相当的课时比例。
   高职教育的实训应按自身定位创建特色。课程设计应注重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课题应是在一定的专业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技术应用性课题。职业技能训练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高职实训教学的重点,应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以课题的形式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它强调的是独立操作、反复训练、学会技能、形成技巧。
   3.实习教学。实习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此外,还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活动。它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职业、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强调内容的覆盖性和综合性。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增进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到校外公司、企业实习不但能增长实践工作能力,而且能提高职业素质。这种教学模式已在国外成功运用,如德国的“双元制”。但由于我国国情所限,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从实现培养目标的角度审视实习目的、评价实习效果、研究有效的实习模式和方法。
   (二)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
   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受动作用。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保障体系是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
   1‘调整教学目标。高职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设计教学体系时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以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应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与之配套,必须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2.调整培养计划。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附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二)内容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目前,高职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安排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交替安排不科学,实践教学单元太小、太零碎。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应采用按能力层次划分的“分层一体化”构建教学模式。具体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三)管理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机构、教学基地和人员等的管理及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等。
   管理机构、基地建设和人员管理通常采用校系二级互有侧重、分工负责管理模式。校级实验、实训中心可定为具有一定管理职能的教学实施单位,负责管理综合性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系部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任务的下达,质量监督和考评由学校归口管理。校外实训基地应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培养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和考评。学校应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的实践教学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
   要加强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资料和管理制度建设。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考核评价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评价上。教学考试要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吻合,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抓职业技能鉴定,促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四)保障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以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仿真性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具有实践教学特色的环境三个重要方面。它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高职院校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普遍引进了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但“双师型”师资的质量,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仍然是制约各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打造鲜明特色的关键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也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从学校的长远发展看,加强理实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同样重要。学校人事部门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2.教学模式创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延用普通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下功夫不够,学科体系的课程范型仍占主要地位。现代职业教育已有不少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法。该模式不受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按照项目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并最终提交成果、接受评价。此方法从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多角度考核评价教学等方面对原有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了结构性的改革。
   3.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的基础保证。要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和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的需要进行校内基地的建设。设备添置应遵循“一个兼顾、两个同步”的原则,即基本技能训练的常规设备添置与专业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先进设备添置兼顾;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要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设备的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校内实训基地除发挥其校内教学与鉴定功能外,应具备开放性和服务性功能。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实施开放式、多样化的办学,要从思想上拆除中国式高校的“围墙”,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合作模式,针对各种培养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形成学校发展资源的多元结构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局面。要在吸纳社会办学资源,共同建立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和校办企业等方面探索、创新,在与企业合作中实现“双赢”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