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本校的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提高
构建适合本校的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提高
楚雄州高级技工学校 杨晓梅
摘要:教研是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形式。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本文就我校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一些思考意见。
主题词: 构建 教研 平台 促进 教师 专业提高
教研工作是以全体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为目的,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主要途径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而当前学校教研工作出现了“教而疏研、研而不实”的倾向。在教研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迫于学校制度的压力,常常是参加了教研,却是当作了例行会议,没有起到教研的效果。为什么呢?当中有一些教师对教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研缺乏吸引力,注重形式的多,而真正有实效的少。那么,当前学校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改进呢?
一、学校加大对教研的重视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从“科研兴校、教研促教”的角度,对教研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从教研与师培一体化的思路出发,舍得花财力、时间,加大学校教研力度。应认识到兴教、兴校之本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这尤其依赖于师培。因此,无论是“送出去”,还是“请进来”,还是硬件、软件投资,只要利于教师提高则不吝钱财;同时安排较多的“法定”时间,让教师学习与研讨。
二、教研指导思想要重新定位
以就业教研为导向还是以教法教研为导向,这是职教和普教在教研上的根本区别。多年来,我们一直跟着基础教育改革跑,搞的是学科教研,关注的是教法改革。其结果,一是不能为学校提供专业建设的导向信息,导致学校办学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不能为学校提供岗位能力相关信息,导致学校专业技能培养方向模糊,带有升学应试倾向;三是为基层学校提供服务范围狭窄,教研工作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教育就是服务,教研也必然是服务,如果服务不能适应需求的话,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学校在研究市场,而教师却把眼光紧紧盯在课堂上,这就是制约教研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指导思想,将教研方向调整到“以就业为导向”上,不仅研究课堂教学而且更要研究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以适应学校对教研需求
三、教师缺乏教研动力
1、学校领导虽然重视教研工作,但教师是身到心不到,缺乏内在需求与动力。
教师教研的传统动力,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的制度、规范、要求、倡导、奖惩等外部刺激要素,作用于教师,使其产生教研需求,从而参与教研活动。这种从上至下的教师教研动力的激发机制,只是着眼于教师参与教研的态度和行为,没有真正解决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生成的、自我教育的、自我发展的、自我实现内部需求,是“他为”的,因而教师参与教研的态度是被动的、消极的、屈从的,教师参与教研的行为是无自主意识、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没有真正成为教研主体,教研效率是低下的。其实教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工作得一项重要内容,每一位教师参加学校和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教研工作是广大教师的分内工作。因此激发教师教研动力首要道德,道德是激发教师作为生命体而产生的关于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的内部的自主需要,提高职业道德;其次,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种素质的发;再次,教师参与教研的态度和行为的提高。
2、激发教师的教研动力,改变评价方式,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和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
变奖惩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变成教师的成长动力,每一个教师自我发展评价。结合自我发展性评价,学校要建立配套激发措施,如组织校内教师课堂竞赛活动、优秀教案、精彩教学片段、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评选、读书笔记展评、演讲比赛以及评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合格教师等,并逐渐培养名教师等等树“品牌教师”,为不同年龄的教师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采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增加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师们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满足教师事业成就的需要。不能什么都按资排辈,遏制了年轻人的积极性。
综合分析,教师教研动力的生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自我生成,每个学校都有部分教师属于这种情况,但这部分教师中总有一些人的教研动力因各种原因而被扼杀;二是学校的激发培养,当部门、单位的观念变革了,着眼点转移了,教师教研动力深层次的生命价值需要和自我发展需要,是能够培养生成的。因此,一方面要保护教师自我生成的教研动力,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培养教师教研动力。
四、实现同伴互助优势互补
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单打一的状况,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研这种学习个体的内在动力精神,还需要人际问的交融与团体氛围。学校的每一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教研活动中应不仅仅局限于本组内教研,因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组织一些共同教研。就像机鉚组与电工组的联合教研,实现了双方知识的交流与互补。开展由学科带头人组织的专题研讨,针对问题提出教研课题,真正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展研究、讨论、努力寻找教学的本质规律及现代教育方法、手段技术等。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拘于形式,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实现优势互补,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培养教师健康豁达、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真正研好,研出效率.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总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离不开教研,学校应把教研工作作为大事来抓,在教育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根据现代教育的要求,让新的时代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新课程改革,使教研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需要,从而促进和推动学校教学效益的更大提高,实现科研兴校。
参考文献:
[1] 《教研手册》.刘振山著.华夏出版社
[2] 《现代管理学原理》.王德清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构建适合本校的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提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