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就业导向视阂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

关于就业导向视阂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

日期: 2010-10-22 20:53:31 浏览: 4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彩云 赵冬 刘雪琪

论文摘要:良好的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其对教风、学生就业导向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抓好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教风;就业
  学风是学校文化传统、行为风尚、办学理念、治学态度的集中表现,它以一种无形的精神风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学风建设不仅是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更是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高校的学风,通俗讲就是指高校学生学习的风气。

学海网
从广义上讲,学风还包括教风、校风,教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离不开教风和校风的影响。三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
  一、职业教育与学风建设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3年~2010年是中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期。经济的发展也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人才。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具备新的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教学质量一人才质量一就业一学校声誉一生源之间的关系等是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紧扣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教风与学风建设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其核心职能。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因素,涉及宏观的教育政策、中观的教学管理和微观的教学过程,其间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风起到主导作用,进而也影响到学风等的优劣情况。就业导向视阈中的职业教育,既要满足社会需求,又要满足个性需求,这就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所以学校既要以人为本,又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关于学生的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把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IEI常工作来开展。
  二、学风问题归因及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从目前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的学风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其成因也来自多方面,诸如社会上对职教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价值取向不明确,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观念陈旧、课程建设及教风等都存在一定不合理因素。
  (一)现实社会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对学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高职院校生存于社会中,和社会的诸多方面紧密相连。尽管国家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在现实中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时晓玲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2009年上半年组织的一次跨江苏、福建、陕西、新疆等7省的职业教育的专项调研中分析道:欲改变轻职教重普教现象,必须从制度上破冰。其中有一条作者这样分析:企业参与职教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并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但调查得知,目前在落实这一政策时,往往并不理想。其实每一个优秀高级技工都是从生手训练过来的,都是在实践一认识中不断锻炼出来的。
  采取措施:国家应该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充分利用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和规划纲要》及修订《职业教育法》的机会,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和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根据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调查得知,一些高校的对口培训和企业合作好的专业的招生相当好,这样的校企合作使得学生学习有目标,毕业有指向,就业有保障。这种经验值得推广,但实际上不理想。校企合作的培训和实践的环节往往还是脱节得多,究其原因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不够,导致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多方的不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就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尽最大可能来解决此类问题。
  2009年4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如何重建职业教育魅力”的专题研讨会上,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余祖光提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关键层面是要弘扬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文明特征的职业教育文化,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要根据终身教育与培训的要求,搭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所以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问题不是单纯的哪一个方面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是在教学、管理及就业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变化中摸索出适合每所高职院校发展的最佳思路。所以我们在谈论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时不能纸上谈兵,要在充分调查了解教师、学生、学风、学校管理等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而谈论。

  (二)师资队伍观念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风存在问题都对学风造成不良影响
  教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死板,教育观念滞后,再加上课程设置跟不上社会就业发展需求等不良现象都对学风造成了很坏影响。
  措施一:针对课程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是要注重实践、实训。
  高职院校要想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求优化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师资、管理团队、社会声誉等多方面。其中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与社会联系的程度如何,将对院校的竞争力有直接影响。例如专业设置要考虑有无良好的行业(企业)背景,特色是否鲜明;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何;能否以市场需求变化来不断优化专业内涵,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建设理念是否先进,课程规划是否到位,落实如何,效果怎样等……关于课程建设,相关领导要考虑以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手为主线,加强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融合。增强实训课程的实践功能、职业功能、操作功能等。
学海网
  措施二:针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确立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就业、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应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
  对于教师,一方面,教师不能单纯地以为教完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即可,更多的还要考虑到学生将来在职场就业中的生存与发展情况而灵活地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教法,改进教学手段,对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要善于吸收各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突出该学科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并在教学中灵活加入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更多让他们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境(机会)。同时,高校要积极引导教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积极转化科技成果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叶仁荪说,要把最优秀的老师引导到教学一线,让他们潜心于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崇尚应用,培养学生基于行动导向的学习,形成学生崇尚应用的氛围。
  针对教风,除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努力外,我们还要尝试结合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为学院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相应修正措施提供参考。这样也进一步对学风建设有一定影响和实践指导意义。在这方面,我院做得较好。学院每年都派出相关人员到我院学生就业的企业跟踪调查我院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积极听取企业领导针对毕业生在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我院在系别和专业课程方面的调整以及学校理论与实训课的最佳分配状况。
  (三)学校管理松懈,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风造成了不良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管理仍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学风建设。由于学生对高职教育目标从思想上就认识不够,学习上没压力,没动力,导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上茫然无措,这对学风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采取措施:高职院校针对学风建设问题要建立健全各项运行机制,如进一步完善学风激励机制、健全学风监督机制、创新学习评价机制,等等。如在创新学习机制方面,学校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还要注意“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要体现以考促学的思路。如我院组织的学生计算机和英语的考级,机电专业、会计专业、医学专业等的技能考试及从业资格证考试等,对学生就可以很好地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对整个学院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均可起到良性循环作用,同时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融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业好坏对就业的影响。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并满足学生的被认同感与接受感,让更多学生对未来就业行情充满自信。
  同时,我们应该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该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所以,教师在各科理论课教学中及实训、实践课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诚信品质,特别是在实训实践课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让社会、企业等更满意的高素质人才。
  三、总结
  总之,学风建设归结于教风、校风等多方面的建设,必须整合全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的整体活力,内化高校学风氛围,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为目的,切实发挥就业导向功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