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展的策略

浅谈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展的策略

日期: 2010-7-6 10:44:58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发展策略
   论文摘要: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受观念、师资、设备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存在较多困难。因此,要创新思路,谋求新的发展策略。要通过政策扶持、加大宣传等形式吸引生源,打下发展基础;要抓住质量这一关键环节,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学生德育工作,创新教学模式,以质量求根据市场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创新办学模式,坚持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为中职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必经之路,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再就业,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综合国力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目前来看,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始阶段,受观念、师资、设备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仍困难重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以政策为导向,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不断拓宽生源
   确保生源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的基础。随着“普九”的实现,一大批初中毕业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为中职扩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不断扩大中职学校规模,吸引学生报读中职学校是确保中职生源的前提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在资金分配政策方面,确保职中发展经费的落实,加快中职学校硬件建设。二是在师资配置方面,满足中职专业教师的需求,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以我市为例,2008年底,与多所高校的80多名非师范类毕业生签订了到职中任教的录用意向书。另外,要加大职中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努力形成中职教师的长效培训机制。三是在招生政策方面,倾斜中职学校,确保有相应比例的毕业生报读中职学校。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发初中学校动员毕业生报读中职学校的积极性。以我市为例,我们将升职中人数列入学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促进了该工作的开展。
   2.加大职教宣传力度。
   一是要丰富宣传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宣传内容上力求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形势发展,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方面,阐明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形势所趋;结合职中发展,大力宣传职中的办学目的、办学特点、办学成果、办学亮点以及发展前景,让广大群众和学生了解中职教育;结合个人成长,让群众和学生明白,中职教育在于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与传统的“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的观念一脉相承。二是要拓宽宣传渠道,做到“三个并重”:校内与校外并重,文字与图影并重,媒体与自创平台并重。三是要创新宣传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一批通过就读职中取得成功的人士组成宣传团,深入城乡巡回开展专场报告会。
   二、以创新为动力。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不断扩大影响
   提高质量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质量源于管理,必须结合中职教育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强化学校管理,实现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多,而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就业渠道较多,要想留住他们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全面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是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提高为教师服务的意识。二是尊重并保证教师教学的自主权,鼓励教师教学创新。三是努力为教师拓宽上升空间。升职加薪等对教师来说,空间有限,但其学术探索却永无止境。要积极为教师的各项学术行为创造有利条件,在培训学习、课题研究、外出考察等方面给予便利,努力把每一位教师培养成在本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名师,甚至是学者、专家。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以科学的评价为导向,促使教师自我发展。
   2.创新学生德育工作。
   中职生的特点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学校德育水平。一是要创新德育的内容。应以激励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为主,尽快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克服自卑情绪,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创新德育途径、德育模式。由于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性,这在一定程度为德育的途径和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其实践活动较多的特点,寓德育于实践、寓德育于活动、寓德育于技术教育,以此代替简单的说教,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德育工作;实践操作课则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精神。三是要注重德育工作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中职学生属未成年人,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意志力较薄弱,自制力仍不强,德育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情绪反复、不良行为反弹等现象不可避免。要把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看作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尤其要注重升级、实习等过渡时期德育工作的衔接性,确保德育工作的连贯性。
   3.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步进行,实行教室进车间的做法,一边学习理论,一边实践操作,由学生对照书本自我实践,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巩固学习效果。二是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职业技能必须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很多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文秘专业则直接与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知识与技能间的潜在联系,并注重引导学生认识、掌握这些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三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跟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共通之处,要合理引进普通教育中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改造,为我所用,不断提高中职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三、以就业为目标,加快调整。适应需要。不断融入市场
   适应市场需要是加快中职教育发展的动力。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立即就业,也可以进入高等职校深造,但无论哪种选择,最终还是得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坚持以就业为目标,市场为导向,才能保证人才培养不偏向,永葆职教活力。
   1.科学设置专业。
   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增加专业的适应性、灵活性和超前性,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如电机与电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等优势专业,培养企业急需的人才。课程体系也100%从岗位要求出发,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把最新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中,纯实践课或理论加实践课占优势,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坚持“打好基础,拓宽知识,强化实践,培养能力”的实用性原则,实施“教、学、做”三合一工程,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增加专业学习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与现场直接获取知识结合起来,开设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到企业项岗实训等实践课。
   2.创新办学模式。
   要以“融入企业,对接产业”为办学方针,创新办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一是采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实行边教、边学、边实践操作,直接为生产一线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具有一定科技素质或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其优势在于,既可以避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也可以提升专业学习的实践性。以我市为例,石鼓职中2007年至今,先后组织了六批共150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到深圳、番禺、东莞等地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严格执行岗位技能操作标准和规程,学生带着问题来到企业实训,既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增加了收入,又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解决了课堂上无法触及的问题,毕业时就己成为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熟悉企业生产环境的“准员工”。二是采用“订单培养”办学模式。“订单培养”办学模式,就是学校按企业要求开设专业,为工厂源源不断地输送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员工结构的合理化和人力资源的优化,同时提高学生就业率,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例如,我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采用“1.5+1.5”模式联合办学,开设了环境保护与监测、环境治理技术两个专业,共同培养环境保护方面人才,学生就业率达96%以上,吸引了较多学生报读该学校。
   3.加强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承担着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部分专门人才的任务。它和“普高”教育的最大的区别是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就业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作为中职学校有必要加强就业教育。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要指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科学选择,理性就业。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成立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就业,同时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市场,邀请企业到校召开见面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另外,还可以开辟异地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异地就业。三是鼓励自主创业。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自主创业,并尽可能在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仍是一个新的课题,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就一定能办大办强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