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日期: 2010-4-23 13:27:26 浏览: 1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 要:教师合作教学是教师代写论文分工合作进行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合作教学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让教师感受合作教学的价值、建立教师自主的团体组织、确立教师合作的专业发展观是合作教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合作教学;实践;发展策略
   
  教师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组织,为完成共同目标,分工合作进行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它旨在通过在实践中合理配置、科学开发教师资源,或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促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1],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海网

  
  一、教师协作教学的实践——筛选有效活动
  
  经过实践筛选和验证,以下活动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1.合作备课
  合作备课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以优秀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共同参与研讨的教学准备活动。它一般包括备教育理论、教材教法、学生生活、学生学法等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全方位设计,是教育教学的起始工作。合作备课的重点应是构建开放的教学形式,研究以师生交流为中心、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因此,为完成教学目标,合作备课要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需要进行的自学、讨论、反思、探究、实践、总结等活动,研讨教师在学生活动时组织、启发、引导、辅助、激励学生的方法或手段。
  (1)合作研讨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业务素质中带根本性的成分。
  (2)常规合作备课。合作备课,统一教案,有利于青年教师和薄弱教师尽快走向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之路。
  (3)跨科合作备课。各学科教师分工负责,协作交流,弥补了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显示了合作的力量,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随时互相请教式。不同素质、不同学科的教师就课改问题随时互相请教,切磋教学技艺,碰撞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
  
  2.观摩教学
  它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教师间互相借鉴、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听课、评议、反思、交流、研讨等程序。观摩教学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型:
  (1)名师展示课。一般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有名师专题讲座或专家点评,介绍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使人感受到学者型教师的风采,促进教师形成学术研究风气和自主发展意识。
  (2)教研组听评课。属于学科内的合作反思和探究活动,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素质。
  (3)不同学科观摩启发。学科间的合作反思和探究,不但可以促进学科间知识和能力的延伸,而且适应了课程改革对教学综合性和渗透性的要求。
  (4)个人自我观摩和反思。请名师点评个人课堂教学录像,对照现代教育理论,反思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活动。
  (5)“研课”的一种有效形式。即观摩同一教材几个人不同的教法,探讨各人的成功和失误之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可使观摩者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强化反思,比照提升。
  
  3.合作上课
  合作上课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主导的两三个教师围绕一个中心同上一堂专题课的上课形式。合作备课和学科渗透的教学过程,打破了封闭的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了开放的学科渗透模式,适应了课改课程的综合化要求。
  (1)多人合作上综合课。弥补了学科教师知识能力的不足,发挥了综合课教师团体的力量。
  (2)多人合作上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课,从确定专题题目,到搜集资料信息,再到编排整理内容、分析总结规律和上课,都需要多人合作,这对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很大作用。
  (3)多人合作上多媒体课。课件的制作要想又快又省又好,必须多人多部门进行合作。上课时一般也需要他人协助,交流信息,共同操作,这就迅速提高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合作上双语课。学科教师和外语教师合作上课,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学科水平和外语水平。
  
  4.合作活动
  合作活动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中心的两三个教师共同组织、合作指导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1)合作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搜集信息,最后总结规律,都需要相关教师的合作与指导。
  (2)合作组织活动课。教学中的活动课,要围绕一个专题,组织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合作指导。
  (3)合作组织课外活动。学生的科学实验、文献研究等集体活动,劳技、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训练,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都需要几个教师共同组织,合作指导。
  (4)合作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在多名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
  
  5.合作班主任
  教育人本化呼唤不同类型的学生由不同素质的班主任进行导向和激励,这就产生了多人合作的班主任工作制。它是由政教处和年级组组织的。
  (1)二人搭配制。两个能密切合作的教师,承包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
  (2)三人班主任制。以一人为核心班主任,二人为责任班主任。
  (3)全员班主任制。任课教师组成动态的核心班主任和责任班主任合作制。
学海网
  (4)任课教师班主任制。在新课程背景下,选修课、活动课和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走班上课成为常事。对这种学生和教室都不固定的班级,任课教师应承担起教育管理任务,随时沟通交流信息,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6.合作教科研
  它是由教科室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中心的几个教师分工合作开展的课题研究和科研交流活动,它是培养学者型教师人才的重要途径。
  (1)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不论是课题主持人,还是课题成员,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各展所长,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这是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2)合作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它是一种对课堂教学模式或假设多次进行的课堂教学实验,对于提高教师的实验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自主研究和随时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自主研究,自我诊断,随时记录,反思积累,天长日久,就会有理论的沉淀和实践的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学习,随时与同行交流,防止经验的狭隘化。
  (4)论文研讨和科研经验交流。把专家请进来开设讲座,把教师派出去接受培训,定期举办科研论文研讨、评比和经验交流等,对于教师形成科研学术风气,推广科研成果,获得科研成功感,都有很好的作用。
  另外,与网络媒体交流也是合作开展教科研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合作教学的反思——探索发展策略
  
  教师合作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由观摩到创新,由交流到探究,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师反思感悟和素质提升过程。它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发挥了团体优势,从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为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实施,为教师合作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在实践中,合作并没有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合作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必须对合作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探索合作教学的发展策略。
1.应使教师感受合作教学的价值,在合作中获得实在的收益
  价值规律和利益驱动是参与的原动力。教育改革如果只是不断至上而下地向教师施加压力,强迫教师接受新理论,教师便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使教师认识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利益是必要的。
  (1)以教师合作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新的工作方式,教师间将会更加紧密地合作[2]。教师合作教学的多项活动,对于研究解决课程改革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显著作用。
  (2)以教师合作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同伴间的合作共学、取长补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学习活动,它在课程改革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合作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具有榜样、示范和导向作用。
  (3)合作教学是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合作教学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校长室、教务处和政教处的规划领导作用;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结合起来,也充分发挥了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它把学校特色和现有教师资源配置开发起来,充分发挥了特级教师、名教师和各类优秀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它还与校际交流学习、各种教师培训形式以及各种教育网络媒体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外地、外校和教育媒体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合作教学也是一种灵活而持久、多样而实际、经济而有效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形式。
  
  2.建立教师自主的团体组织,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1)必须构建新的教师合作教学机制。为适应合作教学需要,应打破学科本位、教师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式、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机制。
  (2)把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教师自主的团体组织。应该相信教师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促使这些组织由教师自主组建,民主选举,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意见规划活动,为教师合作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
  (3)把课题组和教师“沙龙”建设成为一段时期内的教师合作教学组织。应该使课题组真正成为教师合作开展教科研的平台,应该允许教师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主组成自己的各种学习型组织,开展有效的合作教学活动,并努力避免教师派别主义文化的产生。
  
  3.确立教师合作的专业发展观,构建合作的校园文化
  教师唯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迅速掌握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知识;同时课程的综合化也要求教师进行合作;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也会使教师获得很多收益[3]。由此看来,现实和实践都呼唤教师应不断确立合作的专业发展观。
  对于教师来说,确立合作的专业发展观,就要善于同身边的同事、学生、领导等充分交流,并以反思的心态来不断地检视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别人的想法,逐步学会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关注根本的长远利益,养成合作的意识和品质,这是一次深层次的观念变革[4]。
  构建合作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就是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互相支撑的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处于中心位置。要打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官本位理念,树立“一个好教师群体就是一所好学校”的人本位理念,进一步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合作教学呼唤学校教育机制的激励和推动,呼唤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导向和护航。应该弱化机制和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机制和评价促进教师合作和成长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99.
  [2]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3.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2.
  [4]邓涛.关于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7).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