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国际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浅谈《国际税收》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日期: 2010-7-6 5:26:52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教学改革上,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搞好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指出了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若干不足之处,提出现代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线、育人为目标”的思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际税收》课程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国际税收;教学改革;思路;措施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所谓传统教学即“五阶段教学法”,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是由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后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主要分为教与学两部分,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重视结论性知识,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
   传统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生命主体。在微观上,老师缺乏创造性,教师仅仅把学生看做知识的接受者,受教育者,不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不考虑学习效果;学生缺乏主动性。传统教学漠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宏观上,部分学生形成了的“懒、松、散”习惯,更有甚者厌学情绪严重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老师教与学生的学得不到完美的协调和结合,出现裂缝,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班级管理难度大。
   二、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教学改革上,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搞好教学改革,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思路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主线、育人为目标”。师可以不必拘束于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条条道路通罗马,过程可有千万种;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案例引进多媒体教室,让课堂面向企业,面向社会;最后要注意把德育渗透作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国际税收》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一)教学方法灵活化
   1.启发式教学法。本课程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力避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和学生课下的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主讲教师对于关键概念、主要方法、核心理论等均要设置多级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有争议的问题,主讲教师只作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得给出一言堂式的结论。
   2.讨论式教学法。该种方法主要用于课程中的一些难点、重点及学科中的前沿问题。如本课程中的“税收居民的判定标准;所得来源地的判定标准”,具有一定难度。我们就通过讨论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由主讲教师将讨论的题目发布下去,学生们每3~4人为一组,各自在课后查阅资料,各小组先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的讨论会上发言,发言后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小组讨论后,由教师作总结发言。
   3.案例教学法。国际税收课程内容主要是阐述国际税收规则、国际税收惯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讲授时,特别注意联系中国实际,在国际税收的背景下,将中国的税收制度、税务管理内容结合到教学中,并从比较的角度提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对国际税收理论的学习,又与中国实践相集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自学法。在高校教学中,自学是学生学习最主要最根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成才的正确途径。对课程中容易理解的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学,制作成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如对本课程中的“税收协定”部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育技术现代化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范围,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我们加大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根据《国际税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智能化的题库和练习系统,通过标准化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开发制作了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自主式学习,进行互动交流,增设网上作业和网上答疑,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制作课件、幻灯展示和网络资源利用等,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从而使得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日臻完善。
   2.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在网络平台上,设立互动式题库和在线答疑,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的目的也不是要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而是测评他是否达到培养标准。传统的笔试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就显得太过于单一,也比较滞后。《国际税收》课程改变了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通常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外,还有以下方式:
   1.在上完每章之后都会指定一些参考文献让学生阅读,并会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后分析,然后在下节课课堂上进行讨论。
   2.将文献阅读、案例查找作为平时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小组就其阅读的文献或者老师提出的某一问题进行思考,经过小组讨论后,形成小组的一些观点,并派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的讨论会上发言,并接收其他学生所进行的提问。
   3.将本课程的某些章节制作成课件,并在课堂上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
   4.每个学期的上次小测和一次期末考。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其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分散学生一、两次考试失误的风险,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符合素质教育的规律。
   (四)实践环节能力化
   《国际税收》课程是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的课程,因此,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除在课堂上增加实践操作和实践案例的教学外,还增加了国际税收理论与制度实践运用环节,强调在国际税收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正确处理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国际税收课程的内容。
   1.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结合所学的国际税收理论与实务,深入当地的国税、地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及外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教学部门也组织部分同学深入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研报告,并在活动结束后,开展调研活动评比活动,形成实践性教学成果。
   2.聘请经验丰富的税务部门的学者专家走进教学课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具体了解国际税收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3.通过担任模拟税务顾问,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国际税收疑难问题的答案,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习,让学生体会国际税收法规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
   (五)教师素质专业化
   在教师素质上,注重学习,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要教好国际税收,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相关经济学科的知识。建立集体备课、经验交流、资料共享和相互听课制度,使好的教学经验能相互交流、迅速普及,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让教师“走出去”,去优秀院校取经,加强与其他高校、其他老师的联系,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去企业学习培训,有利于教师们了解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把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为《国际税收》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形成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 读物出版社,2008.
   [2] 窦志国.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提高课堂授课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