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谈会计职业判断

谈会计职业判断

日期: 2010-8-1 17:26:13 浏览: 1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事项越柬越复杂多变,留给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越来越大,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特点、内容,现状及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判断;会计人员;会计制度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原则的要求,根据会计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或交易的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主体因素,指会计人员自身方面的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主要包括会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会计人员的价值观等。
   (二)客体因素,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等方面。
   (三)环境因素,指除主体和客体因素之外,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其他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
   1、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
   2、公司治理结构。虽然会计活动本身并不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很多契约的确立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又存在事实的雇佣关系,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影响某些会计行为的发生。
   3、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生产经营特点不同,对会计信息的揭示范围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很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于通常提到的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方面。
   从会计流程看,从识别会计凭证,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到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登记账簿,到组织财产清查和账簿的核对,最后编制财务报告,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
   从会计业务处理看,会计职业判断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确认是判定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能否进入及何时进入会计系统,并作为何种会计要素反映。计量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判断,目前常用的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而计量属性则主要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进行判断选择。记录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等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报告主要是判断在报表体系中应反映哪些会计要素,以何种方式披露,披露哪些信息等。
   从解决的问题看,会计职业判断主要是回答“是什么”、“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在给定的事项或环境下,确定事实是什么,需运用哪些原则和定义。如:此类现金流入能否确认为收入?“什么时候”的问题主要是决定某些事项被确认的时机。如:何时需要确认该项资产的减值?
   “怎么做”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计量问题。如;如何确定该项资产的可变现净值?等。在实务中,一项经济业务往往会同时涉及这三类问题。
   虽然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繁杂,但其判断过程一般都应遵循以下一些共同的步骤;
   (一)理解问题
   会计人员要对相关的事项和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了解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包括问题本身的信息、以及产生的前因后果方面的信息等。
   (二)确定目标
   该目标是针对具体判断事项而言的,即明确是对什么做出判断、判断结果应实现什么目的等。明确判断目标,可以指导会计人员围绕目标有效地搜集信息。
   (三)提出各选方案
   被选方案即可能的判断结论。这一阶段受人的知识经验的影响较大,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提出不周的备选方案。
   (四)收集资料
   首先,资料的来源依赖于选择什么标准来比较。可选择的标准包括既定的标准、公司过去的情况、行业中其他公司的情况以及类似事件的结果等。会计职业判断中的既定标准主要是指权威机构发布的专门规则和制度,在我国主要是各种财经法规等。针对各选方案中涉及到的项目,会计人员应对这些专业文献进行搜索,收集与其有关的论述;其次,收集信息还应具有导向性。如要判断一项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就要收集补价和资产公允价值的信息;再次,收集信息还有一个量的问题,信息不充分和信息过度都会引起判断的偏差。
   (五)确定标准
   它是指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评价后确定的具体适用标准,如会计准则中的某一具体论述。确定恰当的标准非常重要,选择失当就可能导致判断的失误。
   (六)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是将判断标准和备选方案逆行分析和比较。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识别衡量和序列衡量。识别衡量是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台的程度。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断对象按一定标准排列起来后衡量其各自的优劣,它用于有多种方案均可选择时的最佳方案的确定。
   (七)得出结论
   结论就是做出最终的断定、估计或选择。
   以上是会计职业判断过程的通用模式,一般是保持上述的顺序,但有时也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复杂程度做适当的调整与省略,有时还会从后一阶段再返回到前一阶段而形成局部的循环。
   四、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或有事项等方面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意识不强
   在会计准则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有恰当的职业判断,而恰当的职业判断有需要会计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我国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会计理论发展缓慢,经济活动内容单一,这些都限制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目前虽然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会计人员对新业务、新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作出恰当职业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在这种状况下,所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二)职业道德水准不高
   会计准则是以高质量的会计职业判断为基础的,而会计职业判断又是技术方法和理念并重的,如果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形成高质量职业判断的必要条件,那么高水准的职业道德则是基本的前提。由于受产权机制的制约,我国会计人员与企业的经营者同属企业管理人员,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就会作出有利于经营者的职业判断,从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三)会计职业界风险过低
   与国外会计职业界所面临的过重的诉讼风险相比,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法律责任和风险过低。虽然新修订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规定了明确的惩治措施,但在的实施过程中有关会计人员执业风险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一方面,对承担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界定不够严密,另一方面,我国的相关法律体系中也缺少对民事责任的界定。
   五、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针对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不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为会计职业判断构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会计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依据。而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只立足于解决实务中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因此,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方面,应多考虑WTO的各项规则,并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会计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使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与国际会计体系接轨,使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有法可依,减少职业判断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监督体系,做好会计职业判断的监督工作
   从企业内部来看,要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从企业外部来看,首先,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有益补充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其次,要加强政府的外部监督作用,通过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
   (三)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保证会计职业判断的正确运用
   1、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是会计人员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强调并要求会计人员要树立一种职业判断意识,主要是因为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职业判断的意识,就没有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3、加强实践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理论来源于会计实践,最终还是要为实践服务,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同时,实行岗位轮换制,让会计人员深入到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了解业务流程,不断积累执业经验,从而提高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
   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又要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其可操作性。其次,不能只从制度上约束,还应当建立财务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重视。
   综上所述,职业判断在会计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一项重要而又富于挑战性的工作,会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职业判断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