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会计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会计专业实习的问题与对策

日期: 2010-7-14 7:33:23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通过从企业和学校的角度分析校外会计实习的现状,对比总结了校内会计模拟实习的优点,并分析了目前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习 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实习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会计实务操作的能力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多院校采用的是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本文从企业和学校的角度分析了校外会计实习的现状,对比总结了校内会计模拟实习的优点。通过分析目前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等解决对策。
   一、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实习的现状
   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传统的校外实习,二是校内会计模拟实习。但这两种形式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习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实施,但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校企双方还存在很多难以跨越障碍。
   1.从企业角度考虑
   (1)学生多,岗位少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在校毕业学生数与实际供给岗位数成反比。而且一个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少,学校很难找到足够的企业安排所有学生的实习。这就造成了社会供给岗位少而学生多的局面。同时,由于会计工作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的特点,要求会计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不得随意更换。而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性教学实习往往是阶段性的,轮换较为频繁,这与会计工作的特点大相径庭。客观上造成了企业不愿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现实。即使有的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接受学生实习,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在对口岗位工作,而是让学生干一些与所学专业无关的杂活,使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差。
   (2)商业秘密限制了实习内容
   会计资料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它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对企业来说让这些流动性很强的实习生做这些重要的工作是他们所不愿意的,这样学生就很难见到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更难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由于会计工作要求准确细致、责任明确,实习单位也不敢将正发生的经济业务交给学生去做。所以,学生往往只能是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导致学不到真东西,淡化了实习效果。
   (3)会计分工钳制了实习的业务范围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的分工是非常明确的,每一个会计人员负责会计业务中的一项工作或几项工作,业务相对单一。这样,实习生分别由各个单位会计人员来个别指导,往往只能任职某种类型的岗位,也就只能接触到单一的经济业务,即便工作得再好,也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法窥一斑而见全豹,导致学生对会计整体知识的把握不够。因此,学生在实习单位不可能接触到全面、系统的会计资料,而是零散的资料。
   (4)工作手段制约实习效果
   大部分单位都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这给学生的实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统一,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软件不一定与实习单位相同,一旦操作不慎,造成数据丢失等错误,会给实习单位增添不少麻烦,甚至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实习单位会计业务针对不同的分工,为明确责任,都设置了一定权限。因此,学生只能听介绍、看操作,无法进行真正的实操。
   (5)指导人员理论水平不高
   由于会计制度的不断修订和会计准则的推陈出新,基层单位会计人员理论学习不足,使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与会计理论脱节,导致基层会计人员为学生讲解力不从心,只知如何做,不知为什么这样做,难以向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甚至有可能误导学生。因此,学生在实习期间很难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从学校角度考虑
   (1)实习经费不足
   首先,学校拿不出足额业务费用让老师去联系洽谈校外实习单位;其次,学校拿不出大量费用供学生在外长期的食、住、交通开支,只能将长期生产实习改为短期参观实习。
   (2)不利于教师实习指导
   在实习时间安排上,校外实习主要安排在毕业前夕,学生都疲于联系工作单位,忙于应付面试,根本无暇顾及实习。同时,实习场地过于分散,教师相对很少,不可能每个实习单位都安排带队老师,致使校外实习不少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无法起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训练的作用。
   (3)风险较大
   学生在校外社会实习时,由于环境和人员复杂,学校要时刻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担忧,学生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校外实习并不是学生获得经验、提高职业能力的最佳选择。在当前教育和社会环境下,真正能全面训练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是校内模拟实训,它相对校外实习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校内会计模拟实习的优越性
   1.解决了学校找实习单位难的问题
   由学校专业教师搜集整理模拟实习资料或购买模拟实习教材,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校内完成虚拟企业的会计工作,人人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解决了找实习单位难的问题。
   2.提供了充足和真实的操作机会
   多数情况下,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最多提供少数极其简单的业务处理机会,特别是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实际操作机会更少。而会计模拟实习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 能根据实习要求,人人动手,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
   3.有利于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把握会计工作的全过程
   在实际工作单位,会计工作联系广泛,业务繁杂,且一些经济业务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具有规律性,需了解的经济业务在实习过程中未必就会发生。因而短期的校外实习往往难以对会计工作全过程获得准确的认识。会计模拟实习完全可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按实习目的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简化。因此,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认识。
   4.便于进行组织和管理
   在校内进行会计模拟实习,不受企业工作时间和环境的影响,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要求,适时、集中展开,一方面针对性、时效性比较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
   5.成本相对较低
   校内会计实习除在建设会计实验室时需要较多的投入外,平时的实习成本相对较低, 只要组织计划周密、管理得当,实习效果也非常好, 能达到甚至超出校外实习的预期目标。
   6.风险很小
   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优美的环境、和谐的同学关系、老师的悉心指导,使得实习风险几乎为零。
   所以,校内会计模拟实习有效地解决了校外实习的诸多问题,但目前校内模拟实习并不完善,还有许多值得不断探索和改进的地方。
   二、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模拟实习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基础技能,忽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新会计制度中,较多业务需会计人员自行确定核算方法,充分突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运用。而目前进行的会计模拟实习,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建账、登账、结账等固定模式的运用,根本没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训练。主要表现在:有些学校在选择模拟实习资料时,过于强调“真实”,将某一企业某一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抄照搬,缺乏代表性;同时也没有对这些实际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的分析、加工整理。同时,由于企业个体的特殊性,大量的特殊业务夹杂其中,使学生无从下手。而有些学校所准备的实习资料则与实际相差较远,完全靠几个教师凭空编造出一个虚假的企业和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业务,其结果必然造成“模拟实习就是会计作业的翻版” 的现象,缺乏真实感,使学生失去兴趣。以上两种情况都影响了会计模拟实习的可操作性,达不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2.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习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一账簿一报表”的循环,即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学生拿到实习资料后,直接就按要求编制记账凭证,省略了“审核、监督”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非在学生,而是由于教师在准备资料时,就没有准备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供学生选择,使学生从观念上就没有或淡化了这一重要的审核工作。显然,这与会计的职业能力要求不符。
   3.忽视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
   当前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仍旧采用传统模式,从凭证、账簿到报表等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而财务管理的筹资和财务分析、企事业单位所涉及各税种的申报及缴纳等职业能力的训练内容没有充分融会贯通进去。致使学生在顶岗实习或工作时感到在学校学的东西与企业的实际相差太远,遇到这些情况时无从下手。
   4.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领导以为实习辅导很简单,在计算教师实习工作量打折计算,或规定辅导一周一个学生给10元钱,这种工作量的计算方式大大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辅导实习的热情。而辅导教师数量相对较少,辅导时间也得到不到充分的保障。对于会计模拟实习主体的学生,很多不能正确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必要性,因而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加上实习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末或在校最后一学期,有的学生忙于应付考试或找工作等原因,把模拟实习当成一次作业、一项任务,以致迟到、缺席现象时有发生。
   5.教材内客涉及面较窄
   现有教材内容相互之间往往是分割的、不成体系的。如某一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模拟实习》教材的内容和《财务分析模拟实习》教材的内容描述的是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两本教材之间的内容没有相互连接。随着会计新制度的实施,现有的模拟实习教材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做改动,不能体现新制度的精神,有些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到,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而且,现有的实习教材大多以工业企业的一般纳税人为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小企业更多,其经营范围、类型等涉及面比较广,故在教材建设时应当体现多样性、适用性、逼真性。同时,现有教材的业务内容偏少,多数会计实习教材提供的模拟操作资料是12月份的,不能让学生体验月度、年度的结账等工作,没有实现账薄的连续操作。另外,企事业所涉及各税种的申报及缴纳是由财务人员来完成,现有实训教材中没有体现出与税法的有机衔接。
   6.缺少会计工作情景
   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部分院校根本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而是在学生上课的普通教室进行教学,上课也与理论教学相差无异,老师讲,学生做。学生没有专业的会计器具,也无法形成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部分设有独立会计模拟实验室的院校,也未能配齐各种会计实物资料,设置不够规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实务场所相差甚远。学生只能把它看成是完成会计综合练习而已,根本找不到会计工作的情景。
   7.教师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模拟实习的指导教师通常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担任,有些教师本身也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加之会计制度变更过于频繁,在模拟实习过程中,有时往往按自已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这就有可能与会计规范造成冲突,其指导与解释问题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其次,由于专业方向的限制,会计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偏低,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还不够精通,这样势必造成实习过程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深度不够。
   三、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模拟实习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高职会计专业会计模拟实习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建议:
   1.充分准备资料,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在实习资料中,可适当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资料等来刻意地培养学生独立应变、挖掘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观。考虑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可增加小部分难度较大的经济业务,如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收入的确认等,以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2.加强学生的监督能力
   首先,要求指导老师按实训目的搜集整理好实训所需材料,力求所选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其次,要求学生在会计实训的过程中交换核算资料,互相进行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监督能力。
   3.以作业流程为导向、以岗位分工为基础、注重综合知识的运用
   将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手工模拟操作的方式改为会计岗位模拟操作方式,即以模拟企业典型业务为主线,采取分岗位操作,从建立账簿开始,到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一直到编写财务会计报告完成企业核算全过程的综合训练,强调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各岗位之间的程序、凭证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并要求小组成员轮岗操作。同时,在实训资料中增加财务管理的筹资和财务分析、税种的申报及缴纳等业务内容。使学生不仅熟悉岗位流程,还能有效提高其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4.转变观念,全方位提高重视程度
   首先学院领导应转变观念,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实践环节,通过各种措施如提高课时待遇、增加工作量的计算等,尽可能地调动老师和学生校内模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制订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来规范老师的辅导行为和引导学生的实习行为。其次,老师应主动转变角色,在实训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导作用”,不能出现学生有问题才解答或根本找不到老师解答。最后,认真做好实习动员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从内心上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正确、积极、乐观地对待实习,认真把握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5.注重教材的适宜性、系列性和全面性
   首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原型单位编写模拟实习教材。在原型单位的选择上,应考虑其会计机构是否健全、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业务处理是否规范、核算资料是否完整等一系列因素。其次,要求教材是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经过综合加工整理而确定。再次,在保证经济业务真实性、全面性、代表性和逻辑性的基础上,对实习资料要依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的调整,不断进行修订。最后,各实习教材要根据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整理编写而成,并注意不同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资料的共享,从基础会计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税收等,教材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同时,提供的资料最好是连续三个月或半年的,以便学生能较全面地体验月度、季度、年度的结账等工作。
   6.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
   为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应在实验室内建全会计档案资料,购置各种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工作操作台等,同时,创建软硬件齐全的会计实验室,使会计实验室和计算机房一体化。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陈列会计工作的各种专用器具,在墙上张贴部分图表,如会计业务流程图、《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等,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办公桌椅按业务关系摆放,便于学生了解凭证的传递程序。实习时,在实验室设计会计模拟主体、模拟现场、模拟“机构”,让学生分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训练,尽可能使实验内容与实验业务接近,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7.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
   首先,提升校内教师的实践经验。要达到这一效果的最好办法是“引进来,送出去”。“引进来”就是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会计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来为校内老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扩展他们的专业视野;“送出去”就是鼓励老师们到校外兼职或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他们深入社会进行实践调查或到会计中介机构去学习,尽可能的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素质并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聘请有经验,理论知识过硬的在岗或退休的会计人员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可以与专职教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比如:课堂理论教学一般是一事一凭证,侧重于知识的逻辑清晰性,但是实务操作中为了追求效率,往往同期同业务合并编一张凭证。他们可以更多地教会学生一些会计技巧,增加会计模拟实习的真实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认真做好会计模拟实习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全面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会计毕业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利云.提高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效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6,(29):84-86.
   [2]王宇.构建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的设想[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10):52.
   [3]胡嘉将,蒋轶.会计实习形式之比较[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3):69-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