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议当代高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浅议当代高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日期: 2010-5-16 14:45:01 浏览: 1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如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社会正在成为一个相互学习的社会,一个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发展的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人不仅直接从事与知识、信息有关的工作,还要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工作能力。高等学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的组织,高校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可促进知识创新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如何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组织学习的能力培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学习型组织”理论
   我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经历了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但这并未影响组织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从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孙子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的论断,到建国以后被广泛宣传的集体主义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直至现在悄然兴起的“儒家管理思潮”,都为我们进行组织研究打下了文化理论基础。而作为知识体的组织本身,在社会进步大潮的推动下,它必须不断地吸收各类知识,使其转化产生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知识。可见,组织处理知识的能力决定了该组织的竞争实力,由此,“学习型组织”概念应运而生。学习型组织是现代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其组织成员不断突破自己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不断一起学习共同学习的方式。该说法最早见于西方学者赫钦斯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上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明确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标。直至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推出了他的著名著作《第五项修炼》,率先系统地阐述如何掌握进行学习的客观规律,进而推广到怎样将学习融于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形成“学习型组织”。此书问世以来,引起我国企业界和管理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一些著名学者对此广泛加以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著述了一系列论著,如《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与评估》等。
   王维的《学习型组织之路》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组织成员不断学习而达到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书中介绍了构成学习型组织的六大要素:拥有终生学习的理论和机制;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形成学习共享和互动的组织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同时,该书也阐述了学习型组织所具有的特征:开放性,要求组织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组织;民主性,组织为每一个成员创造、提供民主的、平等的、双向沟通的良好氛围;人本性,组织充分尊重个人的人格、名誉和自由;学习性,组织使用各种手段从外部资源中学习;创新性,组织允许探索的学习,鼓励组织成员之间共享信息和智慧;能动性,组织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成员的能动性;多元性,在组织学习的多元化和学习方式方法的现代化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终生性,要求组织成员活到老、学到老;计划性,组织成员能够根据组织的愿景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的计划;智力的资源性,人力资源即智力资源在其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
   2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学习型组织”理念与以往的教育理念相比,更注重以整体的、活动的人作为教育对象,以人的教育发展和受教育者需求的满足为出发点和目的,以激发人的创造力、提高人的竞争力为目标。学校是以学习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机构。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只有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保持竞争的优势。因此,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下,在我国高等院校创建学习型组织显得尤为迫切。
   2.1构建高等院校的学习型组织,首先要明确目标,从而建立形成共同愿景。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使制定的愿景成为全校职工共同的追求,这既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也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当教职员工真正在内心深处形成共同愿景时,该愿景目标会增强机体的凝聚力,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尽而激发全体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2.2要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积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传统的组织结构是等级分明的科层制,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校的这种管理体制将不得不向扁平化、柔性化发展,这对于树立团队意识、创立团队学习机制是十分有利的。
   2.3要完善信息设施建设,营造知识共享的高校组织文化,构建现代化校园。实现共享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每位组织成员都应有“贡献知识和与人分享知识是一种自然行为”的理念,高等院校的教职员工更应顺利接收知识共享的理念,积极营造共享学习的宽松环境。摒弃传统竞争观念,将个人创新和团队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新力。同时,也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共享,通过知识网络的建设实现人和信息技术的充分结合,为人们的学习创造条件,提高知识创新和运用的能力。另外,信息基础的建设也是高校实施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条件。高等院校可通过建设多媒体网络平台作为沟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的桥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利而有效的信息。
   2.4完善教师评价体制与激励机制。外在约束是基础,内在激励是升华,教师的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型组织应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的理念,积极完善教师评价体制,激励广大教职工在工作中不断创新进取,实现自我超越,这样才能构建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型高校。
   3“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启示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从理论角度来讲它适用于高校组织,但将其应用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很有必要对其加以“加工改造”。同时,组织结构从科层制向扁平化转化,还需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
   人本建设方面,受大环境影响,高校过分关注人才吸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缺乏对高校长远建设系统的思考;教师迫于晋职称等压力,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从而被动学习,被动进修;教师的学习缺乏组织性,学习交流的氛围不浓等。凡此种种,都要求高校在组织建设过程中明晰组织目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为组织学习创造条件,切实地增强组织成员学习的实效性。
   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已脱离课堂狭窄的空间走向全球,中国的教育组织面临着严峻的机遇与挑战。国内高校应明确提出和实施构建我国高校学习型组织的策略。一是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师素质队伍,构建高校学习型组织;二是要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增强高校教育组织的竞争力;三是要扩大教育开放力度,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教育的国际市场;四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扬并继承本民族优势的传统文化。
   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民族只有积极接受新思想,在教育观念和制度上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进步。面对教育全球化、知识全球化的挑战,作为知识吸收和创新的关键环节,我国高等教育只有积极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满足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使我们的民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维.学习型组织之路[M].上海:三联书店,2003
   2程水栋.探析学校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基本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06(3)
   3陶然.高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思考[J].群众,2004(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