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构建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探析

关于构建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探析

日期: 2010-5-16 9:35:00 浏览: 1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论文摘要:高校教育环境是构建良好校园、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高校教育环境的构建不仅需要学校内部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和各个家庭的大力支持。从教师教育环境、学生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三个层面梳理高校教育环境,最终重新规范高校教育环境。
   论文关键词:高校环境;教师教育环境;学生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
   一、高校教育环境的内涵
   所谓高校教育环境,首先是学校精神文化环境。学校精神文化通常指为学校组织成员普遍认同并用以指导和支配他们自己的思想意识,其内容包括哲学信仰、价值观念、法规意识、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一系列观念形态。其次是制度文化环境。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协调学校各方面关系、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将学校价值观、伦理观、团队精神等精神文化内容制度化、程序化,并保证其顺利实施的重要产物,通常要形成文字。学校制度文化是保障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正常运作,防止各种越轨行为的必要手段,主要有职业道德守则、工作制度、考核奖惩办法等等。再次是物质文化环境。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条件,是学校文化中的物质要素。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外壳和载体,精神文化的意蕴会在物质文化中得到展示,而物质文化的精髓也会在精神文化中得到提升。
   二、如何建构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
   (一)为教师创建合理的教育环境
   人们把众多的抱怨都归责于教师身上,说教师缺乏蜡烛精神……也许一切的一切都是教师的错,也许我们会为个别教师上课时让学生高呼“万岁,万万岁”、“平身”之类的皇帝式用语感到深恶痛绝,会为某个教师污辱成绩差的学生“连三陪都做不了”而逼学生跳楼自杀,而为学生大叫冤枉。我们不禁自问,为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却怎么也光辉不起来?这中间有教师的责任,但不可否认其中也有社会的冷淡与漠视的原因。
   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北大物理系50年代出生的教师33人,占全体教师的22.4%,其中博士学位22人,其收入平均每月516.8元,低于北京市职工的平均收入。一位学术很出色的从英国回来的教授,月收入不超过700元,两位从国外拿到博士头衔的教授级的卓越人才,工资单上仅650元左右。一位七加八加不到500元收入的年轻教师,别人给他介绍了三四个对象都是三十六七岁左右,这些对象后来听说他的月收入扣来扣去仅剩300元工资,便不再理他了。
   不难看出,教师已从过去的“资产阶级”沦为现在的“无产阶级”。我们国民还是习惯于把教育等同于教书育人或传道授业解惑,习惯于教师应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圣洁,当教师要求提高工资,额外付出要求相应的报酬时,家长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复杂的社会心理,总是痛苦而愤恨地说一声“老师退化向钱看了”。老师的劳动应有经济价值,应有与其对应的其他劳动作对等交换,老师没有义务因“为人师表”而受贫困,被社会国民所漠视。社会上每一个公民都没有权利不对等地占有教师的劳动,人民教育人民办应通过最具实质意义的价值来实现。只有解决了教师的生活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及子女入学等问题,一切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真正衡量教师职业价值的标准,不是传统的理论,不是国外的月亮,而是看是不是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教育事业。只有教育和知识的尊严及劳动价值得到世人的确认,只有能为赢弱身躯找回失落的崇高,教师行业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1.国家应给予对等的经济补偿
   按照传统的教育体系的逻辑,一定的教育水平应有相应水平的专业酬劳,因为能进入教育体系的人有限,而且因为教育是一种艰苦而又令人厌烦的工作,它之所以使人感兴趣,并非教育本身,而是教育结果给人所带来的收入。因此,对等的经济补偿才是最实际而最有实效的,一味强调蜡烛精神是徒劳而无益的。
   2.严把教师准入制度,修正考核制度
   进入教师行业的人,必须有过硬的资格和实践经验,同时配以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使资格证的获得和律师资格证或医师资格证同样具有难度,而一旦进入教师队伍,便有优厚的待遇和进一步提高的机会。师范教育的发展与普通教育的发展有依存关系。“师范教育既是影响普通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又以普通教育作为自己的基础,师范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自己的基础;而普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必须把师资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工作考核制度是建立在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之上的学术评价制度,它的健全和完善是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高校均采用量化考核制,量化制是效率主义的产物,这与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相适应的。在社会转型期内,效率指向始终是高校改革的理性选择,因而量化制的采纳是有合理性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量化。在量化体系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处理好近期效率与远期效率的关系;(2)处理好个人作用与团队作用的关系;(3)以结果考核为主;(4)对资深教授的考核应以教学为主。
   3.改革应试选拔制度,减轻教师压力
   高考指挥棒下培养的大学考生,是社会未来的支柱。而仅凭一张考卷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做法未免太过武断和草率。大学选拔应采用多元评价,把学生成长记录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高考成绩仅是多种评价的一个环节,平时的评定权交给老师,让老师真正参与进来,真正给予教师和学生自己主宰命运的机会和权利。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扩大,在市场经济的推波助澜下,高校扩招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扩招的结果必然导致大批大学毕业生大量涌入社会,在稀有的工作岗位上你拼我打,面对失业后的无助落寞和他人的嘲笑与蔑视,十几年的辛苦付出之后,得到的仅是社会不对等的回报——失落和痛苦,也许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不甘于体力劳动,而又收入甚微,而这些低微的工作恰恰是学校里教师教他们所蔑视的。面对生存的压力,一部分人低下了高傲而又尊贵的头颅,一部分人选择了深造,一部分人自甘堕落。我们从未怀疑过这些学生的能力及创造力,他们失业是社会岗位相对较少与扩招导致大学生增多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高校的扩招的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教育经费,而这些经费不能盲目乱用,国家应把这些经费用到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投入上,兼顾到教育公平,更多地为贫困学生创造更多良好的教育机会,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建设及对贫困学生的补助方面。高校扩招后,大部分经费用来扩大规模,争创一流高校。其实,争创一流不是对传统校舍及传统文化的的摒弃,也不是盲目扩大校舍,大兴高楼大厦。世界一流高校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上较高的师生素养组成的。我们更多的资金应投入到教师及学生身上。我们也不能为获得资金而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重复建设。我们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在深化教学改革上,要使专业设置与社会要求相符合,对就业形式和各专业的要求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高校要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按原定计划扩展学生知识面,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切实培养“宽口径”的“一专多能”人才。
   要狠抓教学质量,以提高人才含金量。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由计划经济下的统招统分转化为“供需见面”、自主择业,这就改变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况。因此,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除了在全国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外,更要注意学生就业前的素质培养工作。同时学校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走向社会后的适应性,以高素质的毕业生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创设体现不同文化特色的学校环境。学校是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又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环境必须负有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色,使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有正确、全面的了解。学校环境创设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而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智力的个体。因此,在学校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特长,把学校作为教师和学生发展个人能力的场所,使所有学生和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学生和教师和睦相处,共同寻找发展契机。
   (三)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环境建构的一个重要层面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社会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家庭所组成。一个家庭健全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秩序,不健全、不和谐的家庭容易滋生青少年犯罪问题,扰乱社会秩序”。社会的安定需要每一个家庭维系,家长只有通过家庭教育,养成子女良好的社会品德,才能使未来的社会更加安定、和谐。从政治的角度看,家庭是政治发展的基石,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即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认为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必须从健全家庭做起。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社会形态不断改变,教育的方式与功能自然也随之有所变迁。传统的家庭教育已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家庭生活,但传统文化中一些家庭观念仍然存在于今天,也适用于今天。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过度追求享受,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面临传统与现代交替的变化,导致社会伦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失调,奢靡成风,贪逸恶劳、投机倒把、巧取豪夺、色情暴力等行为泛滥,而社会又缺乏正面引导和仲裁力量,致使违纪行为层出不穷。社会的剧变也导致人们家庭伦理观念的丧失,家庭核心力量松弛,家庭教育功能日益失去作用。鉴于此,作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推行现代生活伦理活动。在家庭生活中,提倡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家庭伦理教育的实施从忠孝开始,因为不忠孝之人必然不爱他人,不爱自己的家庭,不爱自己的单位,不爱自己的国家。要培养自己的子女具有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使之能以勤俭、吃苦、耐劳的品德应付世间千变万化的事物。
   2.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现代家庭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的现代人。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因克利教授和史密斯教授所著《迈向现代化》一书中的观点,现代人应具备的以下13项特点:现代人愿意接受新经验和新机会;现代人随时接受新经验和新机会;现代人随时接受时代变迁;现代人对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所发生的事物,较易形成意见;现代人热衷于资讯的收集;现代人是目前和未来社会导向的人;现代人重视效率,想象可以控制环境而不为环境所支配;现代人是有计划的;现代人讲求信誉;现代人注重工艺技能的价值,而且愿意以才能作为分配报酬的准则现代人注重教育与职业声望,相信科技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现代人承认并尊重他人的尊严;现代人能了解生产过程。
   3.推行亲职教育:(1)帮助为父母者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内容包括:维持和谐而亲密的亲子关系培养子女的成就动机,适当辅导其发展方向;了解子女的成长背景及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帮助子女树立是非标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给子女亲切的关怀与爱的接触;协助子女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等。(2)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对慈善的捐助,对弱小生命的救助(尤其在孩子面前),对孩子都将产生一生的影响。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把别人扔的垃圾放进垃圾桶,带孩子去看有意义的电影,引导孩子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故事,对孩子的成长与未来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便懂得如何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大家的互助互爱将利人利己,对社会的奉献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奉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