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日期: 2007-2-17 19:11:33 浏览: 37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王宇健

摘要: 消费作为一种行为市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需要,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地能动行为。消费,心理就是指消费者在社会总体消费环境的影响下,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我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我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消费观念有助于学校制定相应的校规和政策,如限制学校商店的数量,定期举行勤俭节余等系列活动。本论文主要讨论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对消费情况做出相应的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以及做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 总消费额、恩格尔系数、正态分布规律、消费意识、社会性消费、消费群体
一大学生消费的状况
具一项由有关部门对广东工业大学的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进行的调查报告,广工学生总体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450— 550 和 680— 800 之间,我认为纯消费群体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 500 —— 800 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具恩格尔系数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学生的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450 —— 550 的人数最多,本能性消费(主要是指吃和穿)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是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虽然涉及到校园物价水平普遍低于社会,但还是可以反映出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调查表明,除了温饱消费开支比例最大,其次是通讯开支,原因是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六分之五以上,而且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手机持率已经达到了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然后,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高于 100 元的占到 56% ,已经超过了一半。就意味着平均每人每天要打八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月支出在 40元以下的分别达到 80% ,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固定电话。我想由于手机普及率高,花费便宜,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其次一次性消费最高比例最高的是购买手机和电脑等产品。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和电脑等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88%。电脑的普及率也达到了76%,一般所需费用超过7000(算了一年的上网费)。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调查资料也印证了大学生存在追“新”族。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价格、名牌、潮流。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虽然广工学生恋爱的比例不大,可是就恋爱的同学来看,恋爱支出有点过度,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40-26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10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1000 元,甚至达2000以上。还存在家里贫穷,对女友出手阔绰的情况。而且出现了以前很少出现的情况,就是谈恋爱的费用支出由女方全出,而且比例也不少。不过大多数都是平分或男出大部分。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女生最为突出 。在被调查女生当中, 46% 饮食费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男生中也只有 84 .2% 达到标准,而且出现了由于在宿舍睡觉(晚上打机),睡到下午三点,使得中午饭没吃,一个月下来,只用到两百多块。这种学生所占比例也不少,表明学生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实在是太少了。不注意健康,这是很危险的。
二对上述调查进行研究:
分析了所有消费情况后得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是主流,考虑最多的是价格,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三大因素。讲求实际、节俭、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性价比。这是因为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兼职所挣的钱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现金并不多,大约在 4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 1500 元,而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自我增殖是大学生很注意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考研或双专业,学费、教科书、辅导书所要的费用不简单。大部分学生由于要培养兴趣,不断购买相当的课外书,平均每人每月可以达到一百多,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由于所支配的资金不多,使得大学生们一般不会乱花钱,每买一样贵重物品都考虑到以后的生活。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如网购,专挑一些特价地来买。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活动费用只能算到生活费,所以所剩的可分配的现金更少。可是,他们也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好的商品,因为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要求追求品位和高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对质量要求高。总体来说上 大学生的消费已经超过了“温饱”阶段,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
可是研究同时也表明,有些同学们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情况,存在攀比心理,存在人买名牌我也买的现象。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最新手机或者购买配置齐全的电脑,有的同学宁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nike的球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sk II化妆品或者一件李宁牌外套,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当你看到一排一排的化装品就知道这是多么严重的,从中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资而行,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爱美之心人之有之,可是过分地追求美丽使得学生产生一种病态,一种难以克服的病态。这种情况不应该出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同学们应该尽量抑制一下。
同时同学呈现出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显得比较淡弱,在取样调查中有30%的人根本没有作过兼职(比率明显低),而且那些做过兼职的多数目的只是为了增长社会经验,以“补充家用”为目的的比例极低。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极为淡薄。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广东学生的普遍现象,由于广东的生活水平比较高,一般同学总是觉得自己衣食无忧,所以很少想到用兼职来攒取生活费用。曾经有人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调查报告指出:当问及同学的理财能力的时候,很多同学表示差。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承认自己的资金没有分配好,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用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广工的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奢侈浪费、攀比、追新、追名牌、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值得有关部门留意,并且制定相关政策来处理相关地问题。同学们出现这种情况既与社会文化潮流、生活水平的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既然已经是大学生了,难道还要父母、老师监视、管么?这是一个大学消费意识有问题所导致的情况,是社会性消费心理没有控制好的缘故,是消费动机的趋向不对所引起的。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自由的校园里,缺少了父母的督促和看管,第一次比较完全地脱离父母而自主安排生活及生活费,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同时由于大学制度原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多,同学由于初涉社会,对于社会上的不良作风还没有形成良好免疫系统,容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如果没有好学生做榜样的话,容易形成不良的心理趋同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并且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定式,以后的生活模式就有很大的改变,这种方式形成的习惯以后比较难纠正,一旦形成就会有一定的稳定程度,想要改变就只能用刺激和达长久战的方法了,所以在它没有形成之前一定要抑制。否则让它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出现更糟糕的情况: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买淫、盗窃等。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比较大。学校和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同时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忽略学生素质的培养等因素。导致学生的消费意识并没有随着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向更高的档次发展,眼光太过短浅,容易受到懂得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商家所蒙骗,自我保护意识太低。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认为学生的勤俭节约的作风并不重要,可是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勤俭节约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而被一代一代人传递下来,并且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未来祖国的希望,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勤俭节约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而且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勤俭节约能够体现一个大学的素质,试问一个没有素质的人怎么会是未来祖国的希望哪?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受到广告效应影响大。由于年轻人一般都有一种好奇的心理,所以每个人都有追新的心理,很多商家都利用了这点,通过分析学生的消费意识,细析学生在购买物品时的顾虑(质量和保修等等),攻破学生的销售抵抗心理。所以学生的财政很很容易出现赤字,出现先使未来钱的情况。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四结论与建议:
有关部门应该有意识地不断增强学生独立能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学会在竞争激烈社会中生存,要生存首先要独立。独立的首要任务是学会理财,理财需要长期的现金合理分配,不能一味地省或一味地花,要有存钱意识,但不能影响平时的正常支出,该花的时候就要花。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以行动来证明我们的能力。理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两大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需要我们长期不断的坚持,决不是一朝一席的事。
学生应该尽量克服攀比情绪,攀比是我们过度消费的主要元凶,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用理性来限制消费意识,使社会性消费心理得到正常发展。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可是跟攀比意识存在根本性的不同,学生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有关部门的调研报告,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省各地,甚至全国各地,各个地方的文化水平不同,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所造成的。学校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考虑全面。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的消费意识,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是有机组合体,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统一整体,缺少一个都会导致其他发展不全面。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核心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充分培养,就会对良好的校风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并与校风建设共同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校风建设的时候同时考虑到勤俭节约的谨精神的提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1)温孝卿主编 《消费心理学》 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7月
(2) 侯玉波编著 《社会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于2002年3月
(3) 关于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消费情况报告书。
(4) 仲时峰,时勘. 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 心理学报,200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