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探究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探究
邬肖肖
生命科学学院科教061
摘 要
长期以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用自己辛苦的劳动为年轻一代“传道”、“授业”、“解惑”,使之能继承、发扬前人积累的宝贵知识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但事实上,正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以致于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健康心理的重要性,教师心理问题来源,以及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健康
THE RESEARCH OF OCCUPATIONAL MENTAL HEALTH OF TEACHERS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the teachers are served as "engineers of human souls".Teachers deliver sermons ,teach lessons and solve problems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th their hard work ,enable them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valuabl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which accumulated by our predecessors,and bring forth new ideas on this basis.But in fact, because of this special job, teachers bear the enormous pressure from all sides,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as occurred.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profession,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mental health , source of teach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solving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ers; occupational stress; Mental Health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1前言………………………………………………………………………………1
1.1教师心理健康概述…………………………………………………………1
1.2 教师的职业特点……………………………………………………………1
1.2.1 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1
1.2.2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1
1.2.3具有鲜明的示范性…………………………………………………1
1.2.4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1
1.3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
1.3.1 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2
1.3.2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2
1.3.3 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2
1.3.4 具有教育独创性 ……………………………………………………2
1.3.5 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
情绪 …………………………………………………………………2
1.3.6 和满的肌体状态……………………………………………………2
1.4 教师心理的重要性…………………………………………………………2
1.4.1 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
1.4.2,维持师生的良好关系………………………………………………3
1.4.3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3
2.造成教师心理的原因………………………………………………………………3
2.1 工作压力……………………………………………………………………3
2.2 家长压力……………………………………………………………………3
2.3 社会压力……………………………………………………………………4
3.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4
3.1 个人方面……………………………………………………………………4
3.1.1 调整心态、正确评价………………………………………………4
3.1.2 自行减负、乐观行事………………………………………………4
3.1.3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4
3.1.3 笑对挫折、荣辱皆忘………………………………………………4
3.2 学校方面……………………………………………………………………4
3.2.1创造良好的学校工作环境……………………………………………4
3.2.2满足教师合理需求……………………………………………………5
3.3 社会方面……………………………………………………………………5
4. 结论………………………………………………………………………………5
参考文献………………………………………………………………………………6
前言
1.1 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1]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多种其它因素造成的有损于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的“2005年中国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表明,80%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近50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良好,查过60的被调查老师对工作不满意。
1.2教师的职业特点
1.2.1需要复杂的脑力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很复杂的,需要运用教师的知识和智慧。作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学者,需要渊博的知识,同时教师还是一个学习者,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1.2.2 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不可能用一种模式去塑造学生,也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有教育的灵敏性,创造性,教师需要用各种灵活的方法处理各种不同的问题。
1.2.3 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1.2.4 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
教师教育的效果有些事立竿见影的,而大多不是立即见效的,需要长期的工作。教育还有长效性,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1.3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3.1 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
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免除不必要的忧虑[3]。
1.3.2 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积极与他人做真诚的沟通。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另外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 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1]
1.3.3 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1.3.4 具有教育独创性。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
1.3.5 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4)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人家庭。
1.3.6 和满的肌体状态。
健康的肌体是思想、学识有效的承载空间,是意识先进、学识渊博的可能条件,是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证。[4]
1.4教师心理的重要性
1.4.1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相当密切联系。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话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激发良好的情绪效应。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5]
1.4.2,维持师生的良好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缺乏爱心,缺乏崇高的职业道德,要么放任学生自流,要么体罚或变相俸罚学生,甚至心灵施暴,那幺师生间积极和谐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1.4.3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如果教师不懂或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悖逆青少年的天性,严格控制甚至看管学生的一举一动,常常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好动或“不听话”等,就给学生以冷面孔。由于青少年学生不够成熟而且心灵比较脆弱,父母和老师尤其是老师不尊重她们,随意支配他们,他们会认为自己无能无用,形成畏缩、胆怯、怕事的心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缺乏主见,不肯与人交往,孤僻,导致创造能力低,使他们成人后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未来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2.造成教师心理的原因
2.1工作压力
许多教师工作量满负荷,节奏紧张,而且工作绩效慢,教师的劳动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后才能真正体现。因此,教师的成就感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教师劳动的付出与回报在短时间内是不平衡的,这样就比较容易形成教师对职业怠惰。
2.2家长压力
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95%的家长认为,学生能不能取得好的分数,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全是老师的事。“成也老师,败也老师”。学生成绩的高低是衡量老师好坏的标准。这种片面的成才现象导致老师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3社会压力
由于社会转型期,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现象严重,容易导致有些教师在与别人进行社会比较过程中,引起心态失衡。[6]
3.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3.1个人方面
3.1.1 调整心态、正确评价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既不可自高狂妄,也不可妄自菲薄;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心境,也没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对别人不妄想,对自己不苛求。若如此,肯定会缓解心理压力。
3.1.2 自行减负、乐观行事
教师要善意的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和事,要善于在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快乐,善于从每一节的成功好课中体验优秀。要经常激励,自行减负;心平气和、与人为善;乐观地看待每一件事。
3.1.3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教师要注意学习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如青少年心理卫生特点、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差异、新教师的适应期、老教师的平铺期等心理预防知识。[7]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育对象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既善待自己又善待他人,才不至于失控迁怒于他人,迁怒于学生,甚至“自寻烦恼”。
3.1.4 笑对挫折、宠辱皆忘
直面挫折并保持人格的完整统一,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7]教师应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增强信心;在挫折防卫方式上提倡积极的应对方式,加强耐受力的培养和锻炼。修身饯行,不断进行心理调试。
3.2学校方面
教师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设施、办公条件、学习娱乐等,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顺心与否,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健
康。那么,怎样创设良好工作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呢?
3.2.1创造良好的学校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校长的管理思想。学校领导应当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心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教师建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和谐工作环境的建设具有育人和育己的双层作用。[8]
3.2.2满足教师合理需求
学校管理者首先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需要的特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师主体意识更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相比过去的教师有所提高;教师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希望在新的时代中一展才华,获得比前辈更为充实的人生;教师个体需要呈现多样化、层次性以及阶段性特征 把握了这些特征,学校管理者就可以相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满足各类教师的心理需要,唤起他们的工作热情。[9]
3.3社会方面
社会应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社会首先要肯定教师的地位,客观看待教师的负面信息,端正认识,维护教师形象。[10]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应充分重视教师工作地特殊性和复杂性,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等,为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和工作环境。这样会减轻教师过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全社会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必须尽力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
结论
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压力,各行各业都易出现与之相关的职业病或职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合理对待,理性分析教师的压力源,防止把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对化。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改善人际关系,参加体育锻炼,当然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自己和家庭,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未来。这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也是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关注的事。我们呼吁,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下教育的主体——教师,多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给教师们多一些关爱,使教师们有健全的身心、健康的体魄来传道授业,让我国教育得以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20~27
[2]别晓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吉林教育,2008,3-4:64~67
[3]王以仁,陈芳玲,林本乔.教师心理卫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韩玉璞.身心和谐:教师职业压力疏导的关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37~38
[5]包育彬.让教师的心理更健康[J].心理辅导,2001.(11):41~43
[6]吴增强.理性关注教师心理健康[J].专题研究:关注教师心理压力
[7]冯文珍.教师职业与心理健康[J].《中国保健》医药论坛版,2007,15(26):54~55
[8]李钊.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J].广西教育,2009.9:41~43
[9]洪佩瑛.让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J].小学教育,2006,(10):48
[10]张艳玲.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对策[J].黑龙江教育,2008,1-2:42~43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探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