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百合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百合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日期: 2010/3/26 浏览: 6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百合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姓名:秦志娟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百合为年生草本植物,种类繁多,花大色艳,姿态优美。为著名的鲜切花之一,深受人们喜欢。由于百合分布较广,各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而其栽培管理方法也不同。现简要介绍百合花栽培及管理方法。

关键词:百合 栽培 管理

百合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鳞茎,阔卵状球形或扁球形或地上茎直立,很少分株,高度50-150cm,百合因其花大、色艳、端庄、姿态优美称为著名鲜切花之一。花有白、粉、淡绿、橙、橘红、洋红及紫色或者有褐色斑。可盆栽观赏,也可布置在花坛花镜中。其鳞茎肉质鲜嫩,富含营养,可提取香精,具有特殊的医疗保键功效。

百合属约100种,主要原产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热带极少分布,而南 半球没有野生种的分布。我国有20种,以云南为分布中心。湖北、陕西、山西、河南、甘肃、河北、均有分布。百合的适应性强,在南方和北方都能较好的生长繁殖,大约多数喜冷、凉湿润气候,要求肥沃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土壤及半阴环境。多数耐寒性较强,而耐热性较弱,忌连作。

1.栽植前准备

1.1土壤选择

百合适应性广,能在多种土壤中栽培,但忌连作不宜选择用前种植、辣椒、茄子的地块。最好选用以种植豆科禾本科作物地为好,以减少立枯病菌源。百合地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通透性好,肥力强,保水性好,无病菌、土壤呈中性或微性(PH5.5-7)以的沙质土壤土,可用2份肥土、2份细沙,1份泥炭土配制而成,同时可加入少量磷肥。基质可用在太阳下曝晒。药剂熏蒸或锅炒等措施进行消毒。凡土质过粘、过瘦、偏酸和低洼渍水的田地,均不宜种植。

1.2整地作畦

百合是地下茎作物,需要深厚,疏松肥沃、水分适宜的土壤。土壤要翻耕细整,并将滴灌系统安装到位。然后作畦张网。畦宽度一般为1-1.2m最好不要超过1.4m,否则不便于进行和采收工作。

1.3基肥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要有充分腐熟的猪、牛粪、土杂肥、饼肥等。基肥要早施,肥料要充足,最好进行全层施肥,肥料不足的地方,则采取集中沟施。基肥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70%。一般结合整地,亩施腐殖熟农家肥30-40担,草木灰100-150公斤、磷肥50公斤,农家肥深翻前撒施、草木灰、磷肥作畦时施于土层中。

1.4精选种球

种球应选大小一致,一般横径为5cm左右,重25-30g以上,色泽鲜艳,抱合紧密,根系健壮、无病虫、无异味、无烂片的种球作种。

1.5种球处理

所有种球都需要进行药剂的灭菌处理,以保安全出苗。方法有:①用800-1000倍液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喷雾。

②用500倍液的百菌清浸种15min。

③用1:200倍液的福尔马林浸种20min。

2.播种

2.1如何播种

百合的定植期为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空闲旱地在8月播种也可以了。水田在10月底11月初播种。种植时要考虑工人的种植速度,当天的温室环境、品种的要排以及使用的种植工具等因素。温室要整调到遮荫、适当通风以及比较湿润的条件下,将解冻后的种球小心地从包装袋取出,尽量不要弄伤根系,并尽快种到土壤中,防止因脱水造成的种质下降。可使用小种植铲来挖土壤球。百合的单位面积产量,在正常情况下投种重量是成正比。一般亩用种量350-450斤,按每斤种球平均20-25个计算,每亩可插7000-9000株,药用百合每亩用种量300-400斤。

2.2播种深度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鳞茎直径的2-3倍,沙质土壤再适当加深,粘质土壤宜浅播。种球种入土壤中要有足够的深度,一般球根上方土层厚度在冬季为6-8cm,夏季为8-10cm,以利于以后茎根的生长,注意覆土时保持土壤的疏松,以利于根系的生长,种植完后可以使适当的特质覆盖土壤。

2.3播种方式

一般先确定密度和株行距开挖播种沟。然后摆放种球,再覆上6-9cm最后清洁田园。

3.栽植后的管理

3.1矮化处理

在百合芽出土高6-10cm时,往土壤中施100-500mg/l的多效唑,控制百合植株的高度以达到植株矮化,株形紧凑,提高观赏价值的目的。

3.2水分管理

百合的生长期及开花期需水较多,宜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能过于潮湿,忌积水,以防止烂根和病害发生。,若空气太干燥,可向叶面,地面洒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

3.3温度管理

百合喜凉爽的气候,生长适温为10-25℃。但在种植后至出苗前,要保持低温,以不超过12-13℃为宜。出苗后,适当提高温度,白天控制在22℃左右。必要时,冬季可采取措施当加温。百合种类不同,夜间要求温度不同,要区分开来对待,分开放置。

3.4光照管理

百合喜光照足的环境,光照不足易造成植株徒长,开花不良,但不宜强光直射。冬季春节布场需要的盆栽百合宜选用日照中性的品种,并进行适当补光,使其生长更佳,植株矮化、花色艳丽、夜色浓绿、春、夏、秋、冬三季要用遮荫网适当遮荫。

3.5肥料管理

百合自小苗长出,茎上叶已展开时开始施肥,土施与叶面肥相结合10-15d追施一次,要薄肥勤施,忌施重肥,前期以N肥为主,后期现蕾时以磷钾肥为主。

4繁殖

4.1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一次可获得大量无病健壮植株,目前应用种子繁殖

的主要是第三代新铁炮百合,因第三代新铁炮百合对温度感应要求低,小球容易开花,用种子播种繁殖,当年可以开花。而其他用作商品栽培可观赏百合则很少用种子摘种繁殖,其原因有三,一是很多品种育花无实。二是以播种到开花要3年多时间,商业价值低。三是种子繁殖的后代会产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

4.2分球繁殖

分球繁殖是利用百合的母鳞茎进行分生繁殖,这是国内食用栽培中农户常用的一种繁殖方式。观赏百合栽培也有应用,但观赏百合的分球繁殖系数很低,而且种球容易感病退化。

4.3茎生小鳞茎繁殖

茎生小鳞茎繁殖一般可提高繁殖系数3-5倍,在亚洲百合,铁炮百合与新铁炮百合上常有采用。但由于百合茎生小鳞茎的发生数量与品种有关,特别是东方百合很少有茎生小鳞茎发生,难以达到扩繁及目的。

4.4离体鳞片繁殖

离体鳞片繁殖,即利用母鳞茎的离体鳞片培育不定芽(鳞芽)形成的小鳞茎,再培育及商品种球。鳞片繁殖取材容易适用面广,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百合品种。由离休鳞片繁殖病毒感染率很低,有利于种球复壮。离体鳞片繁殖是当前观赏百合种球化商品生产的主要方式。

4.5组培繁殖

组培繁殖是利用百合不同器官的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离体培养,使其分化出新的幼苗。观赏百合用于组培繁殖的外植体多为离休鳞片不定芽的茎类,组培繁殖即可以提高繁殖系数,还可以脱毒复壮。但组培繁殖成本较高,仅可以作为百合种球产业化生产中种球复壮,获得复壮原种的一种主要手段。

5.百合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5.1幼芽丝核病

症状:感染严重的外部一、二层幼叶水渍状或腐烂,包裹内部新芽,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导致内部生长点及幼叶完全受到抑制。基部的叶片将会腐烂或萎蔫脱落,只在茎上留下褐色的叶痕,植株矮小,成花困难。轻微感染的,只危害土壤中的叶片和地上茎基部的绿叶,形成略为下陷的淡褐色的斑点。

防治措施:

①土壤处理:种植前对怀疑有丝核病的土壤进行土壤消毒,如果做不到土壤消毒。可用丝核灵1000倍淡处理土壤,药液应完全渗透土表层10cm深。

②选用优良种球,确保快速发芽,应选用根性良好的鳞茎,这样发芽快,芽健壮,减少感染的危险。

③保持土壤尽量低的温度,夏季栽培时,这一点很重要。

5.2百合灰霉病(叶枯病、火烧病)

症状:这是百合最常见,危害广泛而且严重的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切花价值全失,在叶、花蕾、花瓣等处均可发生。在叶上可见大小不同的界线分明的圆形、椭圆形斑点,天气潮湿时,病部生灰色霉层干燥时,病斑变薄且脆,半透明状,浅灰色。病斑扩展后,使叶片枯死。芽和花受害,似开水烫伤,变褐后腐烂,茎部受害,产生淡褐色溃斑,极易风折,幼株受侵染多使生长点死亡,有时也侵染鳞茎,可使鳞茎腐烂。

防治措施:

①保持植株干燥,在高温潮湿季节,加大种植间距,清除杂草,早晨浇水,只浇土壤不浇到叶面,加强通风保证植株快速干燥。

②土壤保持微湿,忽长期潮湿,排水畅通,忽积水。

③不要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不宜施用过多的氮肥。

④在潮温季节,应该注意预防。药剂包括百菌清、代森锌、代森锰、苯来特等。应交替使用。勿长期使用一种药剂,以防产生抗药性。

⑤栽培期间注意清除病叶、病株、统一填埋或火烧处理,栽后注意消除植株残余物。

5.3根腐病

症状:植株矮小,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变窄,叶色较淡,叶常萎蔫不振、下垂、正午光照强烈。温度高时表现更为明显。检查叶下部分,鳞茎、根茎部和茎生根可见透明的淡褐色的腐烂斑点或完全变软、腐烂。病株花芽干缩,冬季易落。花小,不能正常开放,花色差。

防治措施: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

土壤保证较低的温度,通过遮荫通风来实现。

栽培期间发病,在傍晚喷药。常用防治腐霉病的药剂喷施。在喷药前后喷水几分钟,(约3mm)有利于提高药效。

百合给人以清香幽人,亭亭玉立,淡而不雅,丽而不俗,在中国广大市场有良好的销路。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给爱花、赏花之人更多的奉献。

本论文在王洪亮老师的帮助和精心指导下完成,在此向王洪亮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宁景华 《中国花卉园艺》 中国花卉园艺出版社 2006.5

[2] 李海钟 《中国花卉园艺》 花卉编辑部 2006.5

[3] 陆继亮 《花卉园艺》 花卉编辑部 2005.10

[4] 承俊杰 《花卉园艺》 花卉编辑部 2005.1

[5] 山东林云甲 《花卉园艺》 花卉编辑部 2005.5


百合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