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基于行业分析与市场导向的高职动画专业建设思路初探

基于行业分析与市场导向的高职动画专业建设思路初探

日期: 2010-4-27 15:24:14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基于行业分析与市场导向的高职动画专业建设思路初探
   摘要:高职动画专业虽生逢其时,但其在专业定位与发展过程中,因动画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诸多约束与牵制,使专业建设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制约动画产业发展的原因及所需人才,又分析了高职动画专业建设过程中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而通过对动画专业的发展历史及动画的制作流程的分析,得出动画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定位以及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动画产业链 创意 教育功能 内容体系 动画制作流程 课程体系
   尽管动画艺术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又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但其发展仍大大落后于世界潮流。据权威部门统计[1],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的动画产业人才仅为8000人左右,而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及实际社会需求,影视动画人才的总需求量约为15万人,游戏动画人才总需求量约为10万人。显然现有动画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动画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以及动画营销与策划人才等方面更是缺口巨大。
   因此,高职动画专业的兴起可谓生逢其时。但其在专业定位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与产业的结合度不够、动画专业师资匮乏、教育定位模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
   1 从动画业“叫座不卖座”现象看动画专业的发展瓶颈
   据统计,国内动画漫画、游戏市场蕴藏着每年近10亿人民币的巨大商业空间。而我国动漫产业却处于投入大、产出小,“叫座而不卖座”的烧钱尴尬处境。因此,根据其现状,分析动画行业可行的商业运作模式,及所需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动画产业链急需健全[2]。动画作为“艺术”产业,应有其文学艺术性、工业属性、科技属性与商业属性。因此,应该把动画做为一个商品、一个产业来经营。动画产业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巨大产业链,包括原创、制作、播出、发行、中介、评价、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衍生产品开发等环节,涵盖教育、生产、销售、技术、影视、通讯、管理等领域。然而,由于盲目跟风,中国的动画产业呈现业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结构性短缺严重、产业链条脆弱不稳定等特点。在国外,动画产业成本投入的70%需要通过衍生产品来实现,如相关玩具、游戏、纪念品的开发、销售等,动画片的播出只占整个产业链很少一部分。而在中国,90%以上的动漫企业仅靠动画片的播出来维持生存,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从动漫产品的制作、播出、发行,一揽到底,面面俱到。除此之外,还有融资困难、盗版严重等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动漫产业缺乏高端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资本运作人才。
   二是原创产品严重缺乏。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原创动画,但从目前看来,国内真正“会讲故事”、能进行动漫原创的企业少之又少。相当部分的动漫企业,仅仅是对国外动漫进行“来料加工”, 靠“为他人做嫁衣”挣手工钱。比如所谓“航班片”[3],就是国外公司先画好动漫人物造型,定下基本故事基调或线索,然后拿到国内动漫制作企业,由一批具备绘画基础的年轻人填涂描绘,实行机械化“加工生产”。如此一来,国内动漫企业事实上沦为国外企业的“加工厂”,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市场和观众,使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由于长期为国外动画进行加工制作,中国动漫并不缺少中期制作环节人才。前期规划和创作人才,也就是说从事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人才等原创型人才的紧缺,才是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
   2 从动画业的主流观看动画专业建设的思维误区
   2.1 业内“动画教育功能免谈”观
   从本质上讲,动画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代表着国家民族精神的文化[1]。因此,任何一种文化,其教育功能虽不是唯一的功能,但肯定是一种不可缺失的功能。
   动画首先是以其优美、风趣、幽默、奇妙的特点,吸引了孩子们,也吸引了做为成年人的我们。使我们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之中,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为动画片的“文化俘虏”。优秀的动画片中所表现出来的哲理,寓教于乐的媒体特征,已经不可避免的对我们形成了极强的文化渗透力。
   国内动画片的成功典范《喜羊羊与灰太狼》,确实没有明确的提及“教育”功能。但是,这部片子对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邪恶的区分和导向,是显而易见的。纯粹为了娱乐而娱乐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过分的强调动画的风趣、幽默等娱乐功能,刻意的淡化、回避甚至反对动画的教育功能,会使我们走进动画创作的死胡同。如果我们回避文化、回避教育,那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出低俗,无法创作出象《花木兰》、《狮子王》那样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典作品。
   当前,粗制滥造的动画作品泛滥于各电视台,很多动画片的字幕上经常出现别字。这反映了现在的动画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心态浮躁、灵性不足、文化底蕴不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做为创作者们应该知道,我们没有办法回避动画片这种文化的“教育与导向”功能,动画片中很多角色的行为、语言,甚至审美、个性等,将会不可避免的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这甚至可能会影响这一代人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我们不希望孩子们在娱乐中,接受到很多错误的知识,或接受其中一些隐性的不良导向——这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逆向教育。
   2.2 业内“创意重于技术”论,应该如何映射于高职动画专业建设
   创意应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故事创意,二是形象创意。创意是动画创作之始。没有好的创意,肯定没有能够流传的作品。《功夫熊猫》导演约翰·斯蒂文森就曾不客气的指出,“中国动画片缺乏梦想和想像”。
   但是好的创意需要有好看的“载体”。创意应融合于动画制作的全过程,融合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离开创意谈技术,我们培养的是只会照猫画虎的工匠;离开技术谈创意,我们的动画创作将永远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这儿所谓的“技术”,应该包含了熟练使用动画工具、进行创作的工艺全流程。试想,动画技术落后,制作粗糙,画面不优美不精致,没有视觉冲击力,如何实现作品的创作意图?曾经看过一部水墨风格的三维动画短片,那么唯美,似乎没有教育功能,似乎也没有动画片常见的风趣、幽默符号。但是,这部短片的创作与制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水墨画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制作软件的完美结合、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创作者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如果没有对色彩和意境的审美和表达能力,如果不能熟练的运用动画制作工具,那他也就永远没有能力那么准确的诠释出那个唯美的画面。
   动画行业中广泛流行的“创意重于技术”的观点,应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认为动画行业里创意类人才较工艺流程上的技术型人才,更匮乏一些。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动画专业,主要集中在中期环节人才的培养上,“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4]。而从事专业CG总监、制作、编剧、导演、造型、美术设计等创意类人才十分紧缺,真正的动画师更是凤毛麟角。二是工艺流程上的技术型人才乏有灵气、创造性思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与国内动漫教育模式呆板,与现实脱节,注重技术培养,忽视原创力训练有重要关系。
   因此,针对性的映射是,高职动画专业建设要解决好下述三个问题。
   一是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问题,也即我们要培养的是创意类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做为高职动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动画设计与制作。做为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动画人才,无论是从生源素质,还是从师资、设备和学制上,似乎以创意为核心组织教学没有教育优势。因为好的创意需要有文学、美学的功底,需要有心理学与市场运作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念与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因此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人才培养上。曾经有专业老师说过,我们要培养的是在动画制作工艺流程上某一个环节的熟练工,并且设想了令人神往的“动画工厂”模式。
   二是人才培养规格问题,即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的定位。应该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基本创意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如果我们只培养其动画的绘制能力,而忽略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那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将只是“工匠”,而永远成不了动画师。
   三是就业导向。如果想办好专业,得吃透行业精神,认真分析和领会行业所需人才的具体需求,针对岗位需求进行能力分析和课程设置,针对生源特点进行教学实施,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我们的团队优势,使我们的学生今天走出校门,明天就有机会在业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发展潜力的岗位。
   3 从动画的发展过程看动画专业的内容体系
   首先,从“动画艺术”一词来看,动画应属艺术领域,是一种艺术产业[5]。但是,动画专业是既有艺术又有技术,是由两种对应的概念构成的。回顾动画发展历史,可以清楚看到技术在动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如逐格拍摄法、用赛璐珞胶片绘制动画的方法等。自从计算机介入动画制作,90余年历史的精致完美的传统手工动画与现代计算机动画的结合,不仅焕发了传统动画艺术的生命活力,而且使动画制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以中国动画为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等,足以说明动画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的营养;剪纸片、折纸片、水墨动画片、木偶片等各种动画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足以说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给了动画工作者们丰富的创作灵感。
   另外,在动画的创作、制作过程中,对科学的理解与应用非常重要。因为动画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没有一样是真的东西,各种元素的构成都是假设,而这种创造假设的过程,其自由不是无限的,要遵循自然法则,如力学原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速度与减速度等。
   综上所述,动画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涉及的专业门类很多,有文学、美学、美术、计算机技术、科学等内容,同时又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动画人员应具备综合性的素质,包括文学修养、传统的绘画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动画技法、动画语言的掌握、动画工具的使用、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广泛的知识,以及动画人的团队精神等。
   具体来讲,第一,动画人应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能灵活、熟练运用线条和进行色彩搭配,以体现或表达个性风格,达到希望中的效果和意境。第二,动画人应熟练使用软件工具。动画创作已经从徒手手工绘制阶段发展到可以使用强有力的软件工具,那么,动画人应该能够熟练的使用软件工具进行动画设计与制作,具备技术开发和整合能力,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第三,动画人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要从传统文化和古典名著中吸取营养,创作个性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是只做流于低俗的画匠,还是做动画师,取决于动画人的文化底蕴。第四,动画人应是一名优秀的交流者[6]。由于现有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他们习惯于一种在“盒子外”思考的模式。具体表现为缺乏对物理学的理解,如惯性及动力的应用;缺少角色表情及情绪的发展变化和角色的人性化创造;缺乏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缺乏好奇心;不善于给人讲故事;缺乏艺术技巧及视觉交流技能。
   4 从动画的制作流程看动画专业建设思路
   4.1 动画制作流程及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通过对动画行业的分析,最缺乏的是创意和策划人才。而具体到动画制作流程上,三维动画为建模、材质贴图、动画、后期特效等岗位,二维动画为原画、动画、背景、描图、上色等岗位。通过市场调研[2],在三维动画人才需求上,动画和后期特效人才最缺,材质贴图其次,建模人才最好找;在二维动画人才需求上,原画和动画最缺,背景其次,最不缺的是上色。
   4.2 专业培养目标要符合市场导向与岗位需求
   通常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下述三项能力[7]:一是专业能力,学生需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二是方法能力,学生需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三是社会能力,学生需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动画人才的专业能力[2]按美术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特长来划分。所谓美术基础,指的是素描、色彩等造型能力,是对客观对象敏锐的观察、捕捉和较强的表现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较好的艺术修养;专业基础指的是对动画专业本身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其他数字内容产业的基础知识的领会,对基本技术手段的掌握,对动画制作与生产流程的了解;专业特长特指对动画生产制作流程中某一环节(对应岗位)所具备的较突出的能力。
   据调查,动画企业普遍认为,美术基础是艺术之本,动画之根基;而专业基础则是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企业要求动画人才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包括素描、色彩。动画企业对人才的第二项要求是其专业特长。这里说的专业特长不仅指技术水平,而且指对自己的明确定位,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哪方面更有优势,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或对某一方面有深入关注。第三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动漫产业的生产环节均为团队制作,这需要很强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另外,企业比较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基础。因为动漫行业技术更新快,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而很多新东西是英文资料。
   4.3 基于认知规律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不能令人满意的实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7]。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即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的结构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达成与否的关键。
   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选取问题,即主要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其次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问题,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课程不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为主,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时,同时要注意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先解决怎样做,再解决怎样做更好,形成层次递升、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框架;人格培养要贯穿教育过程始终,融合于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通过微型课程、模块课程的设立,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交叉进行,教学实习与顶岗实训顺利衔接,协调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岗位教育,切实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项目引导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贯穿三年的系列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总之,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将“做人、成才”的学问全面、全程和全方位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
   4.4 基于“实战”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就业的专业定位,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地位。以“实践即实战”理念,构建基础性认知实践、设计性专业实践、综合性创新实践3个递进层次的,集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具体来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快实践步伐,努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可尝试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成立我们自己的动画制作工作室,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作、制作作品(产品),积极参与动漫产业,围绕动漫文化艺术和产业开展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和依托我院目前已经形成的专业群和人文环境,与新闻采编、文化事业管理、装潢设计、环艺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相关专业,进行深度合作,成立文化传播公司,下设各专业工作室,为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从策划、创意、创作、制作、宣传、管理、营销等一条龙服务。三是争取学校投入,努力改善动画专业的校内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完成卡通漫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后期合成等提供实验和制作条件,为形成完善的动画创意、制作等教育产业链提供设施保障,为较好地满足动画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推进动画产研学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平台。四是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活动。与动画企业建立深度、有效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与实践,直接参与动画产品的制作与生产搭建平台;通过承接动漫产品策划、制作项目,锻炼队伍,凝聚专业教学和科研骨干,吸纳最前沿的动漫制作和策划的理念与技术,推动动画专业建设水平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闫亚军,施俊.职业教育研究[J],2007(4).
   [2] 傅立新,顾亿天,徐大鹏,史光辉.重视基础 加强实战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漫人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3] 熊润频.我国国产动漫产业目前现状:数量不少质量不高[N],经济参考报,2007.5.
   [4] 薛娟.中国动漫产业的尴尬:人才和商业模式之困[N],中国经济时报,2009.8.
   [5] 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 郑江.月薪1万难招技艺双通动画人才[N],北京娱乐信报,2004.4.
   [7]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