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充分发挥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

充分发挥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

日期: 2006-8-9 3:00:20 浏览: 15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关键词] 法律基础;德育;教育功能
[摘 要] 本文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个层面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法律基础"课的德育功能。

德育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它应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诸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是方向,是灵魂,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是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这五方面不可割裂,更不能互相取代。高校"法律基础"课,既是一门法律知识课,又是一门德育基础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对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发挥着独特的德育功能。

一、政治教育功能
政治教育涉及的是与国家政权相关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等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责任感。而法律和政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法制所具有政治功能和政治价值,内在地决定着法制教育具有政治教育的功效。"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揭示法律和政治的特殊关系,使学生从法律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政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法律基础"课的政治教育功能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第一,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基础理论和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及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其的发展、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法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由于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具有阶级性,所以讲法律就不能不涉及到政治。比如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学}法,它所规定的内容,诸如国家的性质、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都是一个国家最根本和最主要的政治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同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阐述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关原则,对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给予深入剖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权与法的关系。要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在"宪法"部分讲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时,可以从分析"三权分立"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角度,论述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着重讲解宪法所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同时还要讲明宪法所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

二、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观念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等的教育。高校德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启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权利义务观。在这方面,"法律基础"课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挥"法律基础"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规范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过程中保障公民价值实现的。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为我国公民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是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切实履行的义务,公民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为社会多做贡献是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重要方面。因此,只有把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由此,在讲述法律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就可以从思想深处激发大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
第二,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它既要传授法律知识,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民主和法制、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权利和义务等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法律作为规范与调节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这种形式来实现的。法律是每个公民都应尊重的,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更应尊重,但现在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无论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意识还是道德义务意识都很淡薄,有些大学生常常以个人情感和个人利益的得失来决定对权利、义务的态度。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610页)。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基础,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法制教育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涉及权利与义务的教学内容时,既要强调认识公民权利、义务和民事权利的意义,也要强调从道德层面认识权利与义务,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律观念。

三、道德教育功能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包括培养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日趋完善。由于法律与道德具有内在的联系,知法守法与加强个人道德具有一致性,因而,高校"法律基础"课应该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发挥"法律基础"课的道德教育功能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中帮助大学生认清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提出,深刻地说明了道德与法在理念上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国家法律的创制和实施应具有道德的基础,法的理念、原则则应纳入公民道德建设之中。《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守法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提出来,使守法成为人人自觉践行的高尚道德的一部分。"法律基础"课中道德教育有别于其他课程中道德教育,其针对性很强,实际意义很大。在"法律基础"课中融入道德教育将得到更好的效果。"法律基础"课中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与道德教育具有相关性和互动性,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增强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得到道德水平的提升。
第二,在教学中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的精神。大学生有较强的道德自律精神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因此,"法律基础"课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在我国不论是立法、执法,还是知法、守法,都不能不考虑道德问题,如婚姻法、民法中的精神赔偿问题。道德是立法的一个立足点,是法律发挥作用的保证,即法律不能违于德、悖于理,它要有一定的道德支持。良好的法治秩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道德水平,道德水准的提高将是法律功能得到良好发挥的保障。还要使学生明白:虽说法律有国家强制力量为保障,但我们不能否认道德相对于法律也有它的独特优势。法律是尺度,是标准,一旦越过则是犯法,而道德自律则可以从根本上预防越轨的和犯罪的行为。

四、法纪教育功能
大学生的法纪教育主要包括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两个方面。法纪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具有法纪观念,形成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发挥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法纪教育功能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一个文明的国家,必定是法纪严明的国家;一个文明的青年,必定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要让大学生树立公民不分性别、民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要特别强调各级干部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大学生今后将走上工作岗位,更应该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第二,在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必须强化对大学生的法纪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有关法律和纪律的内容,还要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养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好习惯,逐步形成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这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法纪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走向社会后更好地发挥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功能。发挥"法律基础"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法制心理状态,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大学生的法制心理状态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与同龄人相比,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扩大,大学生开始学会对现实行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关注国家的法制建设,更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常常又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第二,大学生与同龄人相比,法制心理状态呈现出多样化倾向。国门的打开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人们开始学会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大学生不仅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也涉猎了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法律思想。有些学生对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欣赏,主张在法制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方的那一套。也有些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第三,大学生与同龄人相比,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事情。
要针对上述三方面心态进行相关的教育。
第二,在教学中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制心理。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有人提出,现代"文明病"--心理疾病是本世纪的头号"杀手"。而心理疾病和道德失范、违纪违法行为又常常交织在一起,在某些大学生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大学生的网上违规、违法行为常常见诸于新闻媒体,情节令人怵目惊心。有的故意制造电脑病毒,破坏他人电脑系统,心中还洋洋得意,到处宣扬;有的破译他人密码,侵入他人网络,以炫耀和展示自己的"才华",且不认为这是违法行为。也有一些学生意识到其行为及后果的严重性,但还是觉得这么做好玩、刺激,或认为别人不会知道,或认为即使知道了也找不到自己。特别是清华大学已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四年级学生刘海洋,竟然用硫酸两次伤害动物园里的熊。这一事件在全国各种媒体相继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然,肇事者的行为应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但冷静认真地思考一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与良好思想品德确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高校"法律基础"课可以从树立和坚定大学生的法律观念着手,克服权力至上观念的影响,树立和坚定依法办事的观念;克服义务本位观念的影响,树立和坚定权利与义务统一的观念,从而为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总之,要实现和充分发挥"法律基础"课的以上五个德育功能,就必须根据法律教材的相关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