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职业教育与就业

浅析职业教育与就业

日期: 2010-2-14 12:46:2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杜啸岚 韩娜

摘要:我们不但需要科学和知识,而且需要技术和技能。因为科学和知识是生产力,技术和技能同样是生产力。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必须通过技术和技能得到实现;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只有通过处于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职业劳动者之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就业 对策
   前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传统的、粗放的、依靠大规模物质资源投入,以及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老路。降低物质资源的投入数量,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的科学和技术含量,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但需要科学和知识,而且需要技术和技能。因为科学和知识是生产力,技术和技能同样是生产力。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必须通过技术和技能得到实现;任何科学和知识都只有通过处于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职业劳动者之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因为如此我国近年来对职业教育也开始日益关注。职业教育开始迅猛的发展。但是同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形成反差的是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显现的不够突出,有些地区的职业教育甚至还出现了低迷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职教生的就业难就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在此我们不禁要问职教生就业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
   高职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庞大,即使采取严厉控制措施,人口增长的势头仍将持续。显然,由此带来的总量过剩性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将导致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和非农产业转移;由于产业、行业和职业的发展不平衡,城市劳动力也将面临大规模转产、转业、转岗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结构性失业压力也将长期存在。而且以往解决失业人口主要依靠经济快速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解决200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从2001年开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解决60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的经济增长不足以解决当年的就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高职生的就业压力确实是很大的。
   但是造成高职生就业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部分高职生不能达到相应的技能标准,不能达到工作的需要。据我所知有个企业满怀热情的聘用了某高职院校的几十名毕业生,结果学生到单位后的表现令用人单位深感失望,而且还表示以后在不会到该校招收工作人员了。这是由于职业教育本身长期存在着照抄照搬普通教育模式,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教学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中专延长”和“本科压缩”的影子挥之不去;在课程设置上,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忽视学习者未来岗位的需要,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高职教育所界定的“技术应用”及理论上的“必需、够用”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任课教师对生产、社会实际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造成教学活动突出理论、轻视技能,突出知识、轻视操作,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职业劳动要求,不能迅速形成生产力的状况。这使高职生的操作性、生产性技术和技能严重不足,这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就业。
   还有社会层面上的原因,1999年7月颁行的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划定66个技术性强、服务质量要求高、覆盖面广、流动性大的职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为职校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学者测算,仅以天津市为例,“如全面推行这66种职业就业准入,大约有17万在岗人员需要重新培训。这些职业岗位自然减员,每年需要补充职校生2.3万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就业准入制度在许多行业中仍形同虚设。正是由于就业准入制度实施不力,从而造成职校生就业难。
   危机下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举的制度。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注重了理论和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在现实情况下主要应在理论课中加强实践环节,在技能训练中加强理论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追求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另外,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应积极开设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大力培养我国急需的、掌握高新技术的高素质的双证书一体化高级职业人才,创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
   其次要建立与行业、企业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从职业教育角度看,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从行业、企业角度看,行业、企业参与和举办高职教育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片面追求用人的低成本,加之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普遍招收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职教育健康发展。所以职业院校要遵循“发展需要驱动”规则,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强调我能做什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习能力,使教育、培训、就业等工作融为一体。
   再次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教学设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增加投入,特别是新办的和基础薄弱的院校,更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图书资料的配备,使教学设施尽快达到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保证学生有实验可做、有资料可查,为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只有出路广才会入口畅,否则职业院校就容易陷入招生难,就业更难的恶性循环,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建立高产出的种植业、发展高效率的制造业、培育高质量的服务业,是当务之急。即使到了未来的时代,无论社会生活怎样演变,人最终消费的只能是产品和服务。人并不能直接消费科学和知识。只要人们最终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就永远需要各行各业的职业劳动者。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掌握了先进操作技术、具备了熟练职业技能的劳动者队伍,是我们的不可更改的战略任务。所以为了使职业教育能够发挥出他对社会应有的重要作用,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记着这句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