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日期: 2009-7-17 2:17:38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素质、对教育的评价和社会道德素质的现状分析,认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误区;在对教育的评价方面,体现出一种正确认识与片面极端认识矛盾交织的状况;在社会道德素质方面,表现为道德评价能力较强,价值观相对模糊。调查结果为我们找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相对滞后性。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于二OO五年十一月对我院电子信息技术系、经贸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886份。调查对象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专科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素质、对教育的评价以及社会道德素质等方面。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积极的主流方面与思想误区同时并存  
   表现之一:学生关注改革,能够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中央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有73%的学生认为中央近一年来开展的工作有明显成效,有47%的学生认为中央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方面成效一般,有41%的学生认为中央在农业和农村工作方面收效甚微,他们认为农业问题应该是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首要问题,不能只在会议、文件上重视,而应该落在实处,切切实实地在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上出好政策,下大力气。
   表现之二:关心国内外大事,强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问卷中所列的15项重大事件中,最受学生关注的前5个事件或工作是“打黑(非)除恶斗争”(93.3%)、“东西部共同发展”(89.6%)、“反对台独”(100%)、“发展地方经济”(87.5%)、“特色2008”(86.9%);关于中俄、中美关系等问题,学生更加关注中美关系(84.5%)。学生对本年度发生中、日、美外交等事件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高涨的爱国热情,他们表示要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表现之三:关心政治、国际局势,希望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有比较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我国政治局势的总体看法是比较稳定(83.7%);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总体看法是发展很快,问题不少(70.5%);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政治局势比较稳定(75.5%);对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评价是:效果明显(28.1%)、有一定效果(31.5%)、效果不大(30%);对当前影响稳定的主要因素的看法依次是党风不正、腐败问题(41.8%),贫富差距问题(72.6%),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扰(61.4%)。
   表现之四:有较多的同学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55.3%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有56.1%的同学认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够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有61.7%的同学认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47.5%的同学有入党动机,同时有83.5%的同学在入党动机里选择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在不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主要原因选项中,有43.8%的学生选择了个人条件不成熟。
   表现之五:思想上存在困惑和误区。虽然有55.3%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依然有根本的指导作用,但认为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只有29.8%,普遍缺乏信心,有近60%的学生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发扬民主的最主要方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渐融合走向趋同”、“私有化是我国未来的必然趋势”都选择了“现在难以判断”;有59.8%的学生同意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强国富就行;有77.8%的学生选择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选择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只有6.1%;在不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原因中,有16.3%的学生认为党的宗旨不符合个人信仰,有8.6%的同学认为党的威信下降,有23.7%的学生认为党员形象不佳。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直接感受到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贫富差距加大以及个别党员干部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参加工作,社会阅历较浅,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不主动、不积极,甚至还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而我们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手段落后,效果自然就很难得到保证。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改革与发展,有较务实的思考,思想正在走向成熟,尽管有诸多问题,但主流是好的、是积极的、是健康向上的。
   2、对教育的评价---正确认识与片面极端认识的矛盾交织
   评价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评价中,学生除了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表示强烈不满(73.5%)以外,对其余的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率都在75%以上,特别是对诸如国家扩大办学规模、多种形式办学、提高办学效率(97.3%),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改革(92.7%),后勤社会化改革(86.4%)等都非常肯定。这充分说明学生对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的政策普遍认同,对我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充满信心。
   评价之二:对本院教学工作比较满意。学生对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满意率为76.7%,对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均在70%左右,与此同时,学生对继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仍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对教学设备的满意率较低,只有38.9%,对学术科研气氛和考试方法有68%的同学评价为不满意,这说明,我院对教育教学的硬件设备投入不够,学术科研气氛不浓厚,考试方法过于单一,这些问题都需认真加以改进。学生认为我院相对来说做的较好的教育依次是文化素质教育(78.1%)、专业教育(77.9%)和爱国主义教育(76.8%),认为目前急需改进的依次是毕业教育与就业指导(73.2%)、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71.7%)、集体主义教育(71.5%)。由于交费上学,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很大,致使学生的心态和情绪很不稳定,学生普遍认为,学院应该进一步关心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包括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心理辅导和技术指导等,个别学生还希望得到二次就业的专门指导。
   评价之三:对学生生活条件的总体评价为意见较大,不满意率超过了60%。这项调查有10个题目,按照学生满意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校园环境、校园治安、打电话、看电视、报刊阅览、文体活动、住宿条件、伙食状况、医疗保险、上网。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学院提供较好的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渴望,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部分学生的片面思想,对学校某些方面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当然,这种评价的产生,应该说是正常的,现在高职院校扩招,学校的各种教学、生活条件改善明显滞后。另外,目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不景气,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仍在进行,毕业生基本上是自谋出路。所以,学生普遍对前途感到担忧。在调查中,学生感觉最苦恼的问题依次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87.8%),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74.9%),办学条件落后、不能满足需求(74.5%)。
   针对上述矛盾交织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我院教育的某些否定倾向,可以看作是对我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某种间接评价与警示,学院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改善教育状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学院、老师和宣传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增强学生学习、求知的自觉性,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同时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
   3、社会道德素质---道德评价能力较强,价值观相对模糊
   认识之一:在道德评价方面善恶分明,道德认识积极向上。学生目前投入精力最多的依次是:专业学习(93.7%)、社会交往(77.4%)、文体活动(69.8%)。说明知识与技能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是最重要的选择;他们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利用这一观点有98.8%的学生表示反对,对于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表示担忧,认为我院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很及时,值得认真学习领会。
   认识之二: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有严重的断裂和脱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各种捐助活动,在公共汽车上愿意主动让座给老人的有49.8%,学生择偶条件中主要看中的依次是人品(90.1%)、性格(79.2%)和才能(74.7%),而看中财产的只占总数的4.8%。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道德思想积极的一面,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一部分积极的思想认识并未付之行动,青年学生的道德行为明显滞后于道德认识,许多学生有一个很高的道德标准,但主要是评论他人和社会的,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却较低。也就是说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有严重的断裂和脱节。
   认识之三:价值取向以个人为本位,价值观相对模糊。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这个人的人格是否高尚(81.6%),对社会贡献的大小(77.7%)和是否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59.1%),学生毕业后的打算主要是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78.6%),从事管理工作(69.7%)和外企业工作(61.7%);对于及时行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竞争不能顾及道德和良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等观点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同意。这反映出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较强,有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愿望。但在另一些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价值观相对模糊。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依次为谋求自己美好的生活(77.4%)和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71.4%),学生择业主要考虑的依次是有利于个人发展(87.6%),千方百计地自我设计、自我选择(74.5%)和兼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兴趣(71.7%),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大多数人选择了多奉献多索取,人际关系上,取先人后己的只有18.8%。从学生的实际表现看,也是以个人为本位,消极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学生道德思想与道德实践的错位,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市场经济固有的副作用,使人们关注个人利益。另外,学生生活的社会化,使他们接受各种信息,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影响最大的信息渠道,不是学校教育,而是网络(71.3%)。针对学生的道德状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还是要通过积极的教育和引导,限制、削弱社会影响带来的负作用,同时也要强化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他们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发布,标志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校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高职院校学生和其他院校学生一样,具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现在,最重要的是抓好落实。实施重点就是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不同的时代应赋予不同的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就学校德育而言,时代性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其一,当代社会生活的总体特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时代特点;其二,学生在社会生活影响下所形成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特点;其三,针对社会生活的特点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所形成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特点,尤其是农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
   这三个层次的时代特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活的时代特点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特点,制约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生活的时代特点,在适应中超越,在超越中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还要适应本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特点,同时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性。
   1、充分体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时代性的第一个特点是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也造成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的蔓延,甚至某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一切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观念多元化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主导意识来统率全局,就将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行为的失范,生活的无序。对于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80%都来自农村,在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定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针,整体建构与培育“四有”新人目标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正确处理好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关系,处理好思想观念一元导向与多元存在矛盾。一方面立足于市场经济自主经营、平等互利的实际,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树立平等互利、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立足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求利性的实际,引导学生树立开拓、进取、创新的观念和功利、信息等功效性价值观念,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
   2、充分体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时代性的第二个特征是对外开放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以各种形式渗透进来,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了解甚少,国学基础令人忧虑。
   面对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中西文化的碰撞、互补与融合。要进一步贯彻“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十六字原则。一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修齐治平”的集体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等等,在新时代大学生中放射出时代的光芒;另一方面,要采取分析、鉴别、学习、借鉴、吸收、利用的策略,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将西方的改革开放、民主法制、权利义务、公平竞争、效率效益、互惠互利、公关信息、文明消费、照章纳税等观念融入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
   3、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时代性的第三个特征是网络化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互联网等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学生学习和获得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他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工具。但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性,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致使少数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面对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加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可控性,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第一,化被动为主动,调整德育方法,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变德育内容静态化、抽象化为动态化、形象化,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吸引力。 第二,开发新的德育资源,发挥校园网主阵地的正面效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第三,德育工作方式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德育时间,拓展德育空间,使德育学科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第四,开发和研制德育软件,加强对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有效地监控和屏蔽,使网络德育具有可操作的运行载体。第五,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针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和新要求,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形成了在思想上“三个代表”进头脑,服务上“三位一体”进宿舍,能力上“三自组织”进公寓,生活上解决“三困”难题,环境上营造“三浓”氛围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开创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三个代表”进头脑,教育学生准确定位人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头脑的根本意义,就是把我们党最大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实质在于用科学理论构筑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支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
   如何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进大学生头脑,我们的做法,一是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5年,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弘扬诚信,鼓励诚信,塑造诚信,建立和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二是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通过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示范性作用,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充分利用党校重要阵地,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设立了学生公寓党支部,成立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我院电子信息技术系建立了学生党建网站,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优秀性,他们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三先”活动,即: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学生党员一定要先做到;凡是学生中发生的一切情况,学生党员要先知道;凡是学生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学生党员要先行动、先帮助。要求学生党员要成为刻苦学习的榜样、诚信守法的模范、乐于助人的表率、青年同学的挚友、全面发展的先锋。三是树立一批典型。我院经贸系在学生中大力培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和影响作用。从一年级抓起,组织学生“四学”(学习理论、学会做人、学会吃苦、学会创造),三年不断线,重点滚动培养优秀学生骨干,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2、“三位一体”进宿舍,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世
   教育、管理和服务三位融为一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宿舍是学生时间占用较多的场所,同时也是思想反映比较真实和集中的地方。因此,我们把宿舍作为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积极推进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进入学生宿舍,以自身的行为、优秀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影响学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保证“三位一体”进宿舍,我们规定专兼职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要定期深入学生宿舍,掌握学生宿舍的基本情况,抓好学生宿舍的文明建设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同时,我们还提出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把思想政治建设、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和基础文明建设等全面纳入学生公寓管理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三位一体”进宿舍,既强化了学校后勤管理争创一流的工作意识,也很好地关心、关怀了学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在这个家里他们既有知心朋友,更有良师益友。
   3、加强“三自”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自”组织是大学生个体有目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管理、教育和服务,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发挥大学生“三自”组织的作用,让广大同学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各种组织,既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更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一是通过学生会组建学生宿舍内务卫生检查评比队伍、学生纪律行为检查评比队伍,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建立学生自助生活服务点,让学生自己服务自己。在“三自”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重视“三困”学生,帮助学生消除发展障碍
   所谓“三困”学生是指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生活困难的学生,这是大学生中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把这些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和重点人员。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及时帮助他们答疑、解惑,坚定学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调查表明,我院经贸、电子两系贫困生人数约8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3.2%,其中,特困学生15名,占到学生总数的0.6%。为了做好贫困生解困工作,我们通过实行了奖(奖学金)、助(勤工助学、社会资助)、补(困难补助)、减(减免学杂费)的解困工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生存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此外,经贸、电子两系还采取多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
   近年来,随着心理缺损学生人数比率的增加,我们在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案跟踪上狠下功夫,不断完善心理指导工作体制,努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了心理咨询工作网络,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
   我院的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绝大部分是农村的,因为教育水平的差异,基础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学起来轻松,有些则跟不上节奏。对于学习难的学生,我们根据不同的类型开展教育,比如通过开设知识创新讲座,教育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研究型地学习。我院经贸系成立的“学习型组织”,对于学风、班风、系风的形成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5、营造“三浓”氛围, 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把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科技、文化活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在营造学习氛围上,近年来,我们以全国高职高专办学水平、省教育工委的党建工作评估为契机,营造学习氛围,整顿校风校纪、端正学习态度。一是成立了学风督导组,督导组中有学生参加,以检查学生到课情况,抽查学生的晚自习情况;二是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我院经贸、电子系党总支通过“党员在身边”最佳党日活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班级、宿舍、帮教差生等制度,端正学生的专业思想。四是开展校友讲座.让毕业的校友返校为学生作各类成长成才的讲座,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广泛开展成长、成才和成人教育。在营造学术氛围上,以我们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为龙头,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加大课外活动的科技含量,同时,还结合自身特点适时开展校园科技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校园活动的水平。
   在营造校园文化活动氛围上,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育人环境,充分利用院报、院刊、校园网、院内广播和社团各类刊物作为主阵地,利用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等多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正面引导,防止各类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方位立体式的工作。在教育内容上,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不仅是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人文关怀;在力量保障上,不仅包括政工人员和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感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决心在新的形势下,求真务实,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得更加扎实,更加到位,努力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组织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
   2、人民日报社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4.10
   3、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中国教育报,2005.01
   4、赵梓潼.高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003.01
   5、王艳秋等.加强农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2004.08
   6、姜卫良.对农业职业教育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中国农业教育,2003.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