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高职教育的三个“零距离”

试论高职教育的三个“零距离”

日期: 2010-3-5 23:48:02 浏览: 4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高职教育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必须使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零距离”,使课程设置与岗位群需要“零距离”,使毕业生素质与岗位要求“零距离”。
关键词:高职教育;“零距离”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以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高等性、职业性、实践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为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零距离”。三个“零距离”是指高职教育的专业开设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岗位群需要“零距离”,毕业生素质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其核心是学以致用。
坚持三个“零距离”的原因
是高职教育的本质需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必须面向社会办学。首先,应当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使学校开设的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应当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是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就业是民生之本,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为了使学生在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必须使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术,三个“零距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是用人单位的利益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根本。任何企业都希望自己招聘的员工培训成本最低,创造的效益最高。毕业生素质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理念就是要求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就能顶岗工作,这样,既能降低培训成本,又能很快创造效益。
实施三个“零距离”的主要途径
实施高职教育的三个“零距离”,除了开展“订单式”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研结合以外,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树立高职教育的新理念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观,以综合职业素质为基础、以综合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专业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实施三个“零距离”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和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人才,进而确定所要开设的专业。当前,除了围绕传统制造业开设专业以外,还应当积极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开设一些新的专业。
科学地设置课程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实施三个“零距离”的重要途径。根据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特点,在设计课程结构时,专业理论应当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训练应当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教育课程一般分为三个模块,一个模块是公共课,包括基础教育课程和人文教育课程;另一个模块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和为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的相关理论课程;第三个模型块是技术技能训练课程,包括校内技术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在生产一线的顶岗实训课程。在设置具体课程时,可以采用逆向倒推的方法,即走访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分析胜任某一职业或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据此开设相关的课程。
加强实践训练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高技术专门人才,为了使所培养的人才“零距离”地贴近工作岗位,必须加强实践训练这一环节。技能的培养必须在师傅的指导下经过旷日持久的操练方可完成。首先,在课时上应当给予保证,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一般应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其次,要在师资上给予保证,要多引进“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要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又要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实践表明,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能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再次,要严把学生的实践技能毕业关。高职学生毕业时要取得“双证书”,即既要取得专科学历的毕业证书,又要取得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接受过高职教育的学生更应当具备这一品质。要对学生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应当加强创业、创新和职后发展能力的教育。要结合专业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创业和创新意识的教育,激励他们创办实业,开展技术创新;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增强学生职后发展的能力。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不可能终身只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为了应对未来挑战,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再次,应当加强安全生产、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等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在当今全球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对将来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学生进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黄象珊.高职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3]马连华.做实“工学结合”是加快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的必经之路[J].教育与职业,2006,(35).
[4]高雅莉.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