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德才兼备——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案例研究

德才兼备——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案例研究

日期: 2020/11/7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周丽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职学生的职业质量在不断提升,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性较低的问题,不利于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本文从培育德才兼备的中职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案例来分析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有效融合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培养
  
   前言:对中职学生来说,其所要具备的职业精神可以用“工匠精神”四个字来总结,“工匠精神”指的是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教育工作开展不能够单单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工匠所拥有的精神面貌。
   1.中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
   1.1职业精神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存在分离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通过开展德育课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在中职学生第一年会独立开课,第二年以后就很少有相关的德育课内容,第三年主要是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因此德育课主要集中在第一年,而第二年、第三年则比较少,为此在对学生德育培养上存在适应性较差,职业素养相对欠缺等相关的问题。
   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理论学习主要是在第二年完成,因此职业精神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之间的融合度较低,几乎没有交集,教师在教学上也存在口头说教的教学形式,因此不利于学生掌握好德育的内容,无法从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在第一年时,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对职业技能缺乏深度的认识,而第二年学生开始学习职业技能,对职业精神的内容则开始模糊了,为此二者分离式的教学,无法达到融合共赢的教学效果。
   1.2我国社会转型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中国智造”的理念,希望拥有大批高超技能以及具有工匠精神的职工,能够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逐渐发展向“中国智造”。社会产业的转型升级,大量需求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是从当前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来看,由于学校在教学计划的设定上仅重视实训课程内容,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这种“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的职业教育观,使学生们在职业学习时普遍存在功利性、盲目性、缺乏规划性等问题,因此难以培育出能够推动社会生产转型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精神,因此很少主动去钻研技术,在职业技能水平上所取得的成就比较少[1]。
   2.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养的案例分析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在人才的培育上注重德才兼备,为此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要加快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合一的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模式,同时还要加快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有机融合的培养模式,为培育德才兼备、富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下面就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如何促进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有机融合。
   2.1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职业观念
   为了促进中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有机融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教育。合作学习中,班级的人数最好控制在20~30人,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精神素养,才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第一学年,就要注重学生职业观念的培养与形成。学校要在学生进入校园开始时就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与宣传,系统讲解学校专业,增加学生对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并结合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
   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推进“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目标考核管理,将学生作为教师教学过程化考核的单列项目,通过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技术,从而加快建设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全面增强专业整体教学质量。
   在第二学年学校开展了专业课课程,要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从实际的岗位需求出发,对职业技能的理论知识等进行讲授,并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熏陶和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当前的就业环境、企业用工需求,该树立怎样的职业理想等,学校也可以营造“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角色中[2]。
   2.3加强校企合作,跟踪培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而校园和企业都是培养学生的优质场所。为此学校要加强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企业的先进机械设备,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职业精神以及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日常表现、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评价模式,提高对学生的考评管理,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第三学年通常是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实践训练的一年,学校可以设置“跟踪培养”的教育方法,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方面的培训,例如岗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使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环境、工作状况等具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继而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培育高素质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结语
   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职业精神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仅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而缺乏良好的职业精神,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误导。通过建立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合二为一的教育方式,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构建合作学习监督模式和激励机制,继而促进职业教育机制的不断转变,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左芊.中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J].文教资料,2019,(21):151-152.
   [2]缪艳菲.分析中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10-1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