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象教学的中职专业课六字教学法初探
【摘要】本文探讨了形象教学发展及其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组建双机互连网络为例,基于形象教学策略,采用“探推举讲练拓”六字教学法,详细进行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形象教学;六字教学法;
前言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中职专业课的学习一般以抽象思维为主,在传统专业课的学习中,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形象教学利用形象思维辅助抽象思维,可以有效调动左右脑协调发展,正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基于形象教学的各种教学研究也方兴未艾。
一、形象教学发展概况
形象教学起源于直观教学,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在17世纪把“直观性”作为一项教学原则正式提出,可惜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他的《世界图解》一书被公认为最伟大的直观教学论著。直到19世纪,直观教学开始在欧洲流行,并迅速传导到美洲,直观教学开始逐步得到教育界广泛认可,直观教学也慢慢成为教育者有意识的教育行为。直观教学强调的是“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等手段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可以说是形象教学的鼻祖,形象教学虽起源于直观教学,但不仅仅局限在视觉上的直观性,更注重多感官带来的形象思维,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形象教学如虎添翼,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形象教学注重利用形象思维解决抽象思维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表象、直感、想象等形式,对教学内容的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比较、整合、转化等),让学生先从形象上认识和初步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而达到抽象上的融会贯通。
形象教学具有“形、神、趣、情”四大特点,“形”是指,形象化教学强调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首先要有形,要形似。“神”是指,形象化教学为抽象知识创设的形象要和抽象知识本身具有共性,不但要形似,更要传神,要神似。“趣”是指,形象化教学讲究趣味性,要将有用的知识变得有趣。“情”是指,形象化教学注重情境创设,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促思激趣,怡情悟理。
二、形象教学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专业课难教,中职专业课尤其难教,现阶段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对学习有严重的挫败感和畏难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从心理学上看,形象思维仍是中职学生的主要智能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深奥的理论、枯燥的概念和难懂的教材,都是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绊脚石。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树立信心成了中职专业课教学的首要目标。形象教学利用鲜活的情境,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形象,使得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学生的注意力。
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积极坚持“形象教学、趣味课堂”教学主张,从效果上看,可以使有用的知识技能变得有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步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六字教学法及其案例分析
(一)六字教学法概念
基于形象教学的“探推举讲练拓”六字教学法,针对中职专业课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探究、推论、举例、说理、实操和拓展。
“探”就是探究,同时也是“创”,注重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或前导知识技能来创设情境,情境一定要简单且形象,让学生很容易探究出一些逻辑或规律;
“推”就是推论,同时也是“导”,要从探究环节得出的结论自然推导出与新授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顺利导入新知识技能;
“举”就是举例,同时也是提出任务,专业课教学讲究任务驱动,但这个任务或例子一定要简洁明了,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讲”就是说理和示范,专业课教学讲究理实一体,讲练结合,这个环节就是理论教学和操作示范的环节;
“练”就是实操和练习,与“讲”相对应,是学生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的重要一环,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一环;
“拓”就是拓展和深入,可以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可以是问题的延伸和扩展,为下一个知识技能做铺垫。
“探推举讲练拓”六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但又非刻板拘泥,一成不变,整个教学设计基于“形象教学、趣味课堂”教学理念,综合利用各种形象教学策略,从而改变课堂生态,提高课堂效率,是对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二)具体案例分析
以计算机网络专业课中《组建双机互连网络》一节为例,用基于形象教学的六字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
1、探------探究、创设情境
先来欣赏北宋晏殊的一首词《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描写离恨相思之苦的词,想给心上人寄一封诗笺和书信,却不知往哪寄,即使知道,山长水阔也不一定能送达。
大家寄过信吗?现实生活中寄信,怎么才能保证一封信送到?(讨论探究)
必须有唯一确定的地址,这个地址必须是大家都认可的、公认的。寄信要“知何处”,知道往哪里寄。
必须至少有一条通路可以到达,可以是飞机、轮船、汽车、火车等。无论“山长水阔”都要能到达。
在这个环节,学生刚刚接触网络知识,对IP地址和双绞线都很陌生,完全没有概念,通过欣赏晏殊的这首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可以很容易地探讨出寄信的两个条件,这样创设的情境很形象、鲜活而生动。
2、推------推论、导入新授
网络世界两台电脑通信和现实世界寄信一样也需要两个条件,要有地址和通路。
IP地址
通过现实生活中寄信的地址和网络世界中通信的IP地址进行类比,讲解IP地址和掩码概念,现实生活中要与外界通信必须要有唯一的一个门牌地址,网络世界计算机要与外界通信,同样也要有唯一的一个网络地址(IP地址)来标识自己,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只能识别二进制数,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生活中的地址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某个地区,二是这个地区中的具体位置,地址从不同处分割,会导致地址间关系的变化,同样两个地址,是不是属于同一区域,不仅仅取决于地址本身,还取决于地址从哪分割。类似我们也将IP地址分为两部分,一是这个IP地址属于哪个网段,二是这个IP地址具体是这个网中的哪个主机。到底怎么分?从哪个位置分?我们通过掩码来确定,掩码的功能就是告诉我们,IP地址的哪一部分是网络地址,哪一部分是主机地址。
双绞线(通路)
网络信号最常见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五类和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它一共8根线两两绞在一起,并用颜色加以区分,分别是白橙和橙色对,白绿和绿色对,白蓝和蓝色对,白棕和棕色对,共4对线,双绞线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制作RJ-45水晶头,连接到计算机或网络设备的RJ-45接口中,构成通路。制作水晶头时,双绞线8根线的线序排列有两种标准,分别是T568A和T568B。T568A的线序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T568B的线序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双绞线两端用不同线序制作水晶头,就是交叉线,双绞线两端用相同线序制作水晶头,就是直通线。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示、联想等形象教学策略让学生记住线序的排列并会制作双绞线。
在这个环节,由现实生活中的寄信自然地推导出网络世界中的通信,利用寄信地址和网络地址进行类比,形象地讲解IP地址就和掩码的概念。双绞线的讲解是一个难点,先用实物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直观的印象,再用图解、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直通线和交叉线概念,最后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让学生天马行空使用联想记忆等方法顺利记住线序。
3、举------举例、展示任务
展示一个具体工作任务:将两台电脑用双绞线连接组成一个互连互通网络,实现网络通信。
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简单明了的任务,既能涵盖上一环节的知识点技能点,又不过多地牵涉其它内容,任务设计的出发点和原则就是为了下一环节能更形象直观地“讲”。
4、讲------说理、示范讲解
紧扣第二环节“推”出的通信两个要点,一是两台电脑之间要有通路,讲清楚双绞线必须使用交叉线,二是两台电脑要有IP地址,讲清楚IP地址必须在同一网段。
在这个环节,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讲解要点,讲解的同时进行示范教学,最后顺利完成任务。
5、练------实操、完成任务
学生按照任务要求组建双机互连网络,实现两台电脑互通。完成工作任务后,做进一步尝试:
试一试两台电脑IP地址不在同一网段是否可以互通?
试一试两台电脑用直通线连接是否可以互通?
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来检验学习效果,形象教学是否成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否协调发展,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就成了最好的试金石。
6、拓------拓展、任务延伸
IP地址的进一步深入
试验同样的两个IP地址,比如192.168.1.10和192.168.1.150,在24位掩码时组成双机互连网络是连通的,但在25位掩码时组成双机互连网络却不通,为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出子网划分概念。
传输介质的进一步深入
两台电脑组成双机互连网络除了用双绞线连接之外,还能用什么连接?引出不同的传输介质。
在这个环节,提出了两个拓展和延伸的方向,一是子网划分的问题,这是网络知识中相对比较难的,在这个地方只是形象直观地引出了概念,对今后讲解子网划分先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二是传输介质的进一步了解,这个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留给学生课外阅读。
结语
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形象思维仍是其主要智能特点,形象教学就是将抽象的概念、理论等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展现出来,基于形象教学的六字教学法可以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来弥补抽象思维的不足,对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中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振海.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形象化教学探析[J]. 江苏教育,2018,(12):75-77.
[2] 王协瑞. 计算机网络技术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2-65.
[3] 直观教学 [EB/OL]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4%E8%A7%82%E6%95%99%E5%AD%A6/8088513.
[4] 晏殊《蝶恋花》原文及翻译 [EB/OL] .
http://wyw.5156edu.com/html/z7633m9586j689.html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中职专业课形象化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R-c/2018/25,主持人:刘振海)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振海(1969-),男,河北高阳人,正高级讲师,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