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模式加工的发展性研究
复合模式加工的发展性研究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高级中学 林亚娟
摘 要:论文主要以复合模式进行研究,以揭示不同年龄段整体和局部加工发展的状况和差异。实验以222名儿童和成年人为被试,经过筛选有效被试为155人,其中男86人,女69人;7岁-8岁儿童25人,8岁-9岁儿童52人,9岁-10岁儿童36人,成年人42人。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信息加工和局部信息加工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2)不管是在选择性注意还是在分配性注意的条件下,被试对局部信息的加工均优于对整体信息的加工。这种差异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以上结论与Navon效应正好相反,这说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Navon效应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所需要的条件。
关键词:复合模式加工;整体信息加工;局部信息加工;发展性研究
一、引言
复合模式加工也即Navon模式加工,包括整体水平加工和局部水平加工。Navon的实验设计为前两项实验中要求被试当听到一个小字母的时候给予反应,同时呈现一个由局部水平的小字母组成的整体水平的大字符的视觉刺激。第三项实验中,呈现给被试由小字母组成的大字符,同时被试要辨别是大字母还是小字母。实验四中,在很短时间内被试要辨别一对简单几何形状的模式是相同还是不同的。
复合模式加工广泛应用于整体和局部信息加工的研究中。Navon(1977)最早探讨了复合模式加工的特点。在Navon提出了复合模式加工的特点之后,越来越多关于复合模式加工的研究出现。这其中,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关注特殊儿童身上复合模式加工的特点。Auyeung等人救采用了Navon任务中选择性注意的整体和局部加工对自闭症患者测验,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身上存在局部优势(Auyeung,Baron-Cohen,Wheelwright&Allison,2008)。复合加工模式与ADHD的相关研究也发现,注意缺陷儿童(ADHD)中整体干扰明显性大幅降低(Song&Hakoda,2012)。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不同人群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但关于复合模式加工的发展性研究却不是很多。选取不同年龄段被试测验其复合模式加工的水平,研究复合模式加工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是否相同或者有何不同,有助于建立不同年龄段整体与局部加工的发展标准,最终为ASD、ADHD等发展障碍的诊断提供参考。
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整体和局部加工的差异;分析不同年龄段整体与局部加工发展的特点。
二、方法
(一)被试
1、被试选取
以健康、正常儿童以及成年人为研究对象。选取7岁-8岁儿童47人,其中男23人,女24人;8岁-9岁儿童56人,其中男33人,女23人;9岁-10岁儿童51人,其中男27人,女24人;成年大学生68人,其中男34人,女34人。共计222人,其中男117人,女105人。
2、被试筛选
按照测验正确率进行筛选,经过筛选,得到的有效被试为:7岁-8岁儿童25人;8岁-9岁儿童52人;9岁-10岁儿童36人;成年人42人。共计155人。
测验
1、复合数字抹消测验
(1)选择性注意测验
选择性注意测验部分采用复合数字抹消测验(Song&Hakoda,2012),这项测验是在传统的Navon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Navon,1977)。
选择性注意测验共包括四个小测验(如图1):
Test1 Test2
Test3 Test4
图1 选择性注意测验
Figure1 the Selective Attention Test
其中,测验1和测验2是以整体加工为导向的测验,测验任务均是找出整体数字3和6;测验3和测验4是一局部加工为导向的测验,测验任务均是找出局部数字3和6。
(2)分配性注意测验
分配性注意测验采用CDCT测验(the Compound Digit Cancellation Test)(Ohashi&Gyoba,2009)。
图2分配性注意测验
Figure2 the DividedAttention Test
2、测验过程
(1)测验时间:均为30秒。
(2)测验指导语
主试按照测验顺序在每份测验开始前给予指导语,并作出示范。
统计方法
1、选择性注意测验
分别统计出四个测验以下七个方面的数据:无干扰情况下,整体数字的正确完成数(Correct Responses)、局部数字的正确完成数;有干扰情况下,整体数字的正确完成数(Correct Responses)、局部数字的正确完成数;局部对整体信息加工的干扰率(Interference Ratio)、整体对局部信息加工的干扰率。
局部对整体信息加工的干扰率(Interference Ratio)=(CR1-CR3)/CR1
整体对局部信息加工的干扰率(Interference Ratio)=(CR2-CR4)/CR2
(CR:各测验中的正确回答数)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分配性注意测验
使用Excel表格统计出五个测验的平均整体数字的正确完成数(Correct Responses);平均局部数字的正确完成数。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
选择性注意测验
无干扰条件
对四个年龄组Test1、Test3的正确完成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选择性注意-Test1、Test3正确完成数(误差棒代表标准误)
Figure3 Selective Attention-Correct Responses of Test1&Test3(Error Bars:SE)
(1)主效应、交互作用
对四个年龄组Test1、Test3的正确完成数进行2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主效应极显著(F(3,151)=62.69,p<0.01),测试类型(信息类型)的主效应极显著(F(1,151)=113.10,p<0.01),交互作用极显著(F(3,151)=21.32,p<0.01)。
(2)简单效应及多重比较
对不同组别在两种测验上的差异,进行了简单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整体信息的测验(Test1)上,组别差异极其显著(F(3,302)=56.60,p<0.01);在局部信息的测验(Test3)上,组别差异极其显著(F(3,302)=41.56,p<0.01)。对于Age7-8,Age8-9,Age9-10的被试而言,整体信息加工与局部信息加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成人而言,两种信息的加工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41)。分别对在两种测验上,组别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Ryan’s method),结果如下:
表1 在整体信息测验上组别差异的多重比较结果
Table1Multiple Comparisons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GlobalInformation Test
注:(**代表p<0.01,*代表p<0.05,n.s.代表p>0.05)
表2 在局部信息测验上组别差异的多重比较结果
Table2Multiple Comparisons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LocalInformation Test
注:(**代表p<0.01,*代表p<0.05,n.s.代表p>0.05)
2、干扰条件
对四个年龄组Test2、Test4的正确完成数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选择性注意-Test2、Test4正确完成数(误差棒代表标准误)
Figure4 Selective Attention-Correct Responses of Test2&Test4(Error Bars:SE)
(1)主效应、交互作用
对四个年龄组Test2、Test4的正确完成数进行2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主效应极显著(F(3,151)=57.12,p<0.01),测试类型(信息类型)的主效应极显著(F(1,151)=316.19,p<0.01),交互作用显著(F(3,151)=5.30,p<0.05)。
(2)简单效应及多重比较
对不同组别在两种测验上的差异,进行了简单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在局部对整体信息干扰的测验(Test2)上,组别差异极其显著(F(3,302)=42.30,p<0.01);在整体对局部信息干扰的测验(test4)上,组别差异极其显著(F(3,302)=35.57,p<0.01)。对于各个年龄的被试而言,两种信息加工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分别对在两种测验上,组别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Ryan’s method),结果如下:
表3 在整体信息测验上组别差异的多重比较结果
Table3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GlobalInformation Test
注:(**代表p<0.01,*代表p<0.05,n.s.代表p>0.05)
表4 在局部信息测验上组别差异的多重比较结果
Table4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LocalInformation Test
注:(**代表p<0.01,*代表p<0.05,n.s.代表p>0.05)
(二)分配性注意测验
对四个年龄组整体信息加工的正确完成数的平均数(Global)、局部信息加工的正确完成数的平均数(Local)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分配性注意-正确完成数的平均数(误差棒代表标准误)
Figure6 Divided Attention-Averages of Correct Responses(Error Bars:SE)
对四个年龄组整体信息加工的正确完成数的平均数(Global)、局部信息加工的正确完成数的平均数(Local)进行2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别的主效应极显著(F(3,151)=64.19,p<0.01),信息加工方式(信息类型)的主效应极显著(F(1,151)=123.08,p<0.01),交互作用显著(F(3,151)=2.38,p=0.07)。
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可知,不管是在选择性注意的条件下,还是在分配性注意的条件下,被试对整体加工与局部信息加工的成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然而,在选择性注意的条件下,不同年龄段整体加工水平与局部加工水平的差异不同。个体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发展水平差异最初较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其中局部水平加工发展较高,到成年后两者水平差异又不显著。
当局部对整体存在干扰时,7岁-8岁儿童组与9岁-10岁儿童组的整体加工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情况,并不一定代表9岁-10岁儿童组的整体加工水平没有发展,而是在此年龄阶段,局部对整体的干扰比较明显,致使此年龄阶段儿童整体加工水平的成绩不佳。
当整体对局部存在干扰时,8岁-9岁儿童组与9岁-10岁儿童组的局部加工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当存在整体对局部的干扰时,这两个年龄组的局部加工水平却不存在显著差异了,这说明9岁-10岁儿童组相比于8岁-9岁儿童组更容易受到整体信息的干扰。
所以,以上两点综合来看,9岁-10岁儿童组对于整体或者局部的干扰都非常敏感。
在分配性注意的条件下,对两种信息的加工,7岁-8岁儿童组与8岁-9岁儿童组组别差异不显著;8岁-9岁儿童组与9岁-10岁儿童组组别差异不显著。
总体看来,无论是选择性注意还是分配性注意,本实验中出现与Navon实验相悖的结果,即选择性注意有干扰的条件下以及分配性注意条件下局部加工水平都要高于整体加工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实验材料的不同:Navon采用的是计算机,本实验采用纸质版测验;也可能是被试的视角问题,被试的视角不同可能导致对局部特征的关注而忽略了整体特征。一些心理学家后续的研究表明总体优先效应的大小乃至存在是依赖于一定因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刺激视角对比的高低,视角对比的降低也会影响整体优势效应和整体干扰效应成绩的降低(宋永宁,2011)。
小结
实验结论
整体信息加工和局部信息加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不管是在选择性注意海上在分配性注意条件下,被试对局部信息的加工均优于对整体信息的加工。这种差异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
3、我们需要重新审视Navon效应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所需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宋永宁. (20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复合模式加工中NAVON效应的反转. 博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B. Auyeung, S. Baron-Cohen, S. Wheelwright & C. Allison, (2008), The Autism Spectrum Quotient:Children’s Version (AQ-Child), Autism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Baron-Cohen, S., Hoekstra, R., Knickmeyer, R.& Wheelwright, S.(2006). The Autism-Spectrum Quotient (AQ)—Adolescent version.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36, 343–350.
Fink GR, Halligan PW, Marshall JC, Frith CD, Frackowiak RSJ,Dolan RJ. (1996).Where in the brain does visual attention select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Nature ,382,626–8.
Lazarev VV, Pontes A, deAzevedo LC.(2009). EEG photic driving: Right-hemisphere reactivity deficit in childhood autism. A pilot study. Int J Psychophysiol, 71,177–83
Navon.D.(1977).Forest before trees:the precedence of global features in visual perception.COGNITIVE PSYCHOLOGY 9,353-383.
Ohashi T,Gyoba J,editors.(2009)Compound digit cancellation test(CDCT).Fukuoka:Toyo Psysical Press;[in Japanese].
Rinehart NJ, Bradshaw JL, Simon AM, Brereton AV& Tonge BJ.(2000).Atypical interference of local detail on global processing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 and Asperger’s disorder.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41,769–78.
Song Y.,Hakoda Y.(2012). The interference of local over glob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of the inattentive type. Brain & Development ,34,308–317.
复合模式加工的发展性研究.docx